40wNDM25APs opinion.huanqiu.comarticle法制网评:用宪法精神引领新时代法治发展/e3pmub6h5/e3pmub75a法制网特约评论员 叶日者 今年的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第三个“宪法宣传周”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党史上首次召开的这一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理论性与全面的指导性,“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因而,当下对宪法精神的理解与把握,应置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宏大体系下进行。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十一个坚持”构成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涵。其中,“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被放到显著位置。 首先,“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宪法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彰显了党的领导力量。因此,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同时,我们也要辩证地认识到,“具体到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就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就不能以党自居,就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其次,关注于宪法的效力和实施,“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因此,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我国宪法发展历程充分表明,只有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党和国家事业才能顺利进行。 最后,“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包括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国宪法是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反映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坚持国体和政体的不动摇,是凝聚人心的行动指南,更是依宪执政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具有非常深刻的政治和法治价值,其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为新时代法治发展指明方向。宪法因其重要地位,在“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过程中,无疑将起到引领作用。 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各级立法机关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履行职责,无论是审议修改法律案、开展立法调研,还是进行制度设计、研究重大问题,都应始终坚持以宪法为依据,把宪法确立的国家重大制度、重大事项转化为具体法律制度,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相互衔接、密切配合的法律规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严格执法是关键环节。在我国,约有80%法律、90%地方性法规和几乎所有行政法规,都由行政机关执行,执法主体多,与百姓关系也最密切。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负有严格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的重要职责,要规范政府行为,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同时,严格执法需要司法人员必须尽职尽责,秉公执法,严肃执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办案,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做到追究和处罚有据,对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依法追究,依法处罚。 公正司法是重要保证。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线,司法公正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要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行为必须遵循宪法法律的规定,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民守法是基础工程。守法的前提知法、懂法。法律的底线不能逾越、道德的红线不能触碰,法律的义务不能弃、道德的责任不能丢。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环节,是弘扬法治精神的基础工程。全民守法,不仅要求全体中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地学法、守法、用法,而且要求一切在华工作、学习、生活、旅游的外国人、外国公司企业以及其他无中国国籍者都必须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全体公民中树立正确的宪法观念和法治意识,正如卢梭所言,“真正的立法不是制定在法典中,而是播种在整个民族的心灵上”。 实践无止境,理论探索和学习永无止境。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全面依法治国擘画了蓝图,而作为根本大法的宪法,发挥着引领新时代法治发展的重大作用。 (作者系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1606914017354责编:张燕萍法制网16069140173542[]{"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法制网特约评论员 叶日者 今年的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第三个“宪法宣传周”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党史上首次召开的这一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理论性与全面的指导性,“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因而,当下对宪法精神的理解与把握,应置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宏大体系下进行。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十一个坚持”构成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涵。其中,“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被放到显著位置。 首先,“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宪法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彰显了党的领导力量。因此,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同时,我们也要辩证地认识到,“具体到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就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就不能以党自居,就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其次,关注于宪法的效力和实施,“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因此,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我国宪法发展历程充分表明,只有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党和国家事业才能顺利进行。 最后,“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包括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国宪法是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反映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坚持国体和政体的不动摇,是凝聚人心的行动指南,更是依宪执政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具有非常深刻的政治和法治价值,其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为新时代法治发展指明方向。宪法因其重要地位,在“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过程中,无疑将起到引领作用。 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各级立法机关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履行职责,无论是审议修改法律案、开展立法调研,还是进行制度设计、研究重大问题,都应始终坚持以宪法为依据,把宪法确立的国家重大制度、重大事项转化为具体法律制度,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相互衔接、密切配合的法律规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严格执法是关键环节。在我国,约有80%法律、90%地方性法规和几乎所有行政法规,都由行政机关执行,执法主体多,与百姓关系也最密切。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负有严格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的重要职责,要规范政府行为,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同时,严格执法需要司法人员必须尽职尽责,秉公执法,严肃执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办案,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做到追究和处罚有据,对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依法追究,依法处罚。 公正司法是重要保证。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线,司法公正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要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行为必须遵循宪法法律的规定,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民守法是基础工程。守法的前提知法、懂法。法律的底线不能逾越、道德的红线不能触碰,法律的义务不能弃、道德的责任不能丢。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环节,是弘扬法治精神的基础工程。全民守法,不仅要求全体中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地学法、守法、用法,而且要求一切在华工作、学习、生活、旅游的外国人、外国公司企业以及其他无中国国籍者都必须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全体公民中树立正确的宪法观念和法治意识,正如卢梭所言,“真正的立法不是制定在法典中,而是播种在整个民族的心灵上”。 实践无止境,理论探索和学习永无止境。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全面依法治国擘画了蓝图,而作为根本大法的宪法,发挥着引领新时代法治发展的重大作用。 (作者系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