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Z96gEy87Z作者:汪曙申opinion.huanqiu.comarticle汪曙申:民进党谋“独”国际空间只会更小/e3pmub6h5/e3pr9baf6台湾涉外事务部门负责人吴钊燮25日在台湾大学一场论坛上围绕所谓“后疫情时代台湾在全球的定位”发言,声称“台湾在战略上必须获得更多民主国家的支持,台湾也需要为其他国家发声,支持其他国家”。吴还妄称,“台湾希望拥有正常的国际地位,回到正常的国际参与”。民进党执政五年多来,一直以自我标榜的“踏实外交”寻求台湾在国际社会的所谓“正常地位”,但其实质是在拒绝、反对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的情况下,谋求“台湾事实独立”的国际空间。去年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民进党当局加大推动“价值观外交”,与美国及其盟友扩大交往互动,企图打开国际社会一个中国框架的“天窗”。在此过程中,少数国家在美国撑腰下随之起舞,包括立陶宛同意台湾设立“代表处”并获得民进党当局数亿美元的金援。立陶宛事件被民进党视为不小的“外交突破”,岛内“台独”势力正期待更多国家效仿。但事实是,去年12月尼加拉瓜承认并承诺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同台湾断绝所谓“外交关系”,台“邦交国”数量降到历史最低,“断交”骨牌效应仍在发展。数年来民进党当局谋求台湾参与联合国体系,也是镜花水月梦一场。据欧洲媒体报道,立陶宛政府在违背一中原则打“台湾牌”后,正处于不利境况,国内民意多数不支持现政府的对台政策。从大趋势看,国际社会一中框架牢不可破。 在民进党“台独”施政背景下,岛内一部分人想象着减少对大陆依赖,依靠台湾经济实力拓展“国际空间”。但现实是,两岸贸易、投资总体保持增长态势。据海关总署统计,2021年两岸贸易额达3283.4亿美元,在大陆外贸中所占比重为5.4%。台湾方面统计,两岸贸易额占台湾外贸比重在2021年创下高点,高达33%,比十年前增长4.4个百分点。十年来,大陆稳居台湾地区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台湾对大陆的依赖有增无减。大陆庞大的内需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制造业能力,以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高贡献率、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持续性提升等等,均在吸引台商投资大陆金额不断增长。中美经贸科技博弈、民进党当局“倚美抗中”乃至新冠疫情,都改变不了两岸经贸合作的坚实基础、客观需求和不竭动力。从根本上看,台湾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大陆。近年来,民进党当局吹捧岛内经济数据,热衷于搞撒钱的“经贸外交”,但实际上台湾经济社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国际社会对芯片的需求大幅上升,台湾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出口扩大,盈利增长,但吸纳多数就业人口的传统产业和服务业受到明显冲击,台湾经济社会发展呈不平衡状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有利于岛内解决民生和经济问题,但民进党当局在两岸关系上奉行“抗中”“脱钩”“限流”政策,将与美国、日本经济捆绑作为“去中国化”和割裂两岸的路径。美日则完全从自身利益考虑涉台经济事务,美国“莱猪”已经入岛,日本“核食”等待开放,但台湾社会期待与美日缔结经贸协议恐怕遥遥无期。从吴钊燮言论看,民进党当局不仅在岛内“反中”,还想在国际上“抗中”,更多地将台湾因素引入中国与相关国家关系当中。这种企图显然高估了台湾的价值,民进党面对的将是“台独”国际空间越来越狭小的现实。(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164322565128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袁小存环球时报164322565128611[]{"email":"yuanxiaocun@huanqiu.com","name":"袁小存"}
台湾涉外事务部门负责人吴钊燮25日在台湾大学一场论坛上围绕所谓“后疫情时代台湾在全球的定位”发言,声称“台湾在战略上必须获得更多民主国家的支持,台湾也需要为其他国家发声,支持其他国家”。吴还妄称,“台湾希望拥有正常的国际地位,回到正常的国际参与”。民进党执政五年多来,一直以自我标榜的“踏实外交”寻求台湾在国际社会的所谓“正常地位”,但其实质是在拒绝、反对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的情况下,谋求“台湾事实独立”的国际空间。去年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民进党当局加大推动“价值观外交”,与美国及其盟友扩大交往互动,企图打开国际社会一个中国框架的“天窗”。在此过程中,少数国家在美国撑腰下随之起舞,包括立陶宛同意台湾设立“代表处”并获得民进党当局数亿美元的金援。立陶宛事件被民进党视为不小的“外交突破”,岛内“台独”势力正期待更多国家效仿。但事实是,去年12月尼加拉瓜承认并承诺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同台湾断绝所谓“外交关系”,台“邦交国”数量降到历史最低,“断交”骨牌效应仍在发展。数年来民进党当局谋求台湾参与联合国体系,也是镜花水月梦一场。据欧洲媒体报道,立陶宛政府在违背一中原则打“台湾牌”后,正处于不利境况,国内民意多数不支持现政府的对台政策。从大趋势看,国际社会一中框架牢不可破。 在民进党“台独”施政背景下,岛内一部分人想象着减少对大陆依赖,依靠台湾经济实力拓展“国际空间”。但现实是,两岸贸易、投资总体保持增长态势。据海关总署统计,2021年两岸贸易额达3283.4亿美元,在大陆外贸中所占比重为5.4%。台湾方面统计,两岸贸易额占台湾外贸比重在2021年创下高点,高达33%,比十年前增长4.4个百分点。十年来,大陆稳居台湾地区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台湾对大陆的依赖有增无减。大陆庞大的内需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制造业能力,以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高贡献率、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持续性提升等等,均在吸引台商投资大陆金额不断增长。中美经贸科技博弈、民进党当局“倚美抗中”乃至新冠疫情,都改变不了两岸经贸合作的坚实基础、客观需求和不竭动力。从根本上看,台湾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大陆。近年来,民进党当局吹捧岛内经济数据,热衷于搞撒钱的“经贸外交”,但实际上台湾经济社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国际社会对芯片的需求大幅上升,台湾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出口扩大,盈利增长,但吸纳多数就业人口的传统产业和服务业受到明显冲击,台湾经济社会发展呈不平衡状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有利于岛内解决民生和经济问题,但民进党当局在两岸关系上奉行“抗中”“脱钩”“限流”政策,将与美国、日本经济捆绑作为“去中国化”和割裂两岸的路径。美日则完全从自身利益考虑涉台经济事务,美国“莱猪”已经入岛,日本“核食”等待开放,但台湾社会期待与美日缔结经贸协议恐怕遥遥无期。从吴钊燮言论看,民进党当局不仅在岛内“反中”,还想在国际上“抗中”,更多地将台湾因素引入中国与相关国家关系当中。这种企图显然高估了台湾的价值,民进党面对的将是“台独”国际空间越来越狭小的现实。(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