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alL4KWAVK 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王亚男:中国航天正在加速发展/e3pmub6h5/e3pr9baf6国新办1月28日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白皮书约1.25万字,详细介绍了2016年以来中国航天活动主要进展、未来五年主要任务。今天,中国航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冲劲加速向前。如果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到2003年“神舟五号”把首位中国航天员送入地球轨道,我们用了33年;而从2003年到2021年的18年间,我们取得了更加举世瞩目的一系列创新成果。18年间,中国先后发射了9艘载人飞船和3艘货运飞船,完成了月面取样返回、火星着陆巡视、空间站建造工程实施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其中相当部分是近5年中取得的。如果翻看中国航天成绩单,我们会发现,最近5年的成果高度密集。5年来,中国航天共完成207次发射任务,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共完成183次。如果用长征系列火箭400次的发射总数对比,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51年服役历程中,最近5年间发射次数占历史发射总数的45.75%,几近与过去几十年的发射总和持平。白皮书展望了未来5年中国航天的发展规划,其中航天运输系统被列在首位。中国未来将在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大推力固体运载火箭、新型重型运载火箭以及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等领域持续发力,打造更具先进水平的航天运输系统,为中国航天下一阶段的各项目标奠定稳固基础。空间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将实现卫星遥感、通信和导航等服务的融合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保驾护航。载人航天领域,中国将发射“问天”和“梦天”实验舱以及“巡天”空间望远镜,全面建成并运营中国空间站,打造国家太空实验室,开展航天员长期驻留、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空间站平台维护等工作。载人登月方案也将进入深化论证阶段,一些关键技术也将开始攻关,工程所需的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制工作也列入日程。深空探测同样亮点多多,月球探测将继续推进,月球科研站将成为重要的月球研究基地。未来5年,中国将完成小行星探测器发射、近地小行星采样和主带彗星探测任务,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重大工程关键技术也将实现全面突破。 白皮书对过去5年的总结和未来5年的规划内容之丰富,让人目不暇接,有几个关键词更能帮助我们领会其要旨。白皮书强调,中国航天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其中的“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尤其值得关注。我们知道,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研究与总结,目的是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才能产生相关技术,而这些技术经过长期测试和反复迭代,才能成为具备应用潜力的装备和产品,进而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民众生活。中国已经在航天事业上跋涉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近年来航天事业的快速进步,让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加速推动这些成果向技术和应用转化,会让航天事业更为紧密地融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更有力地服务国家建设。对每个中国人而言,这组关键词意味着航天事业将和每个人的生活发生更加密切的关联,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将更多地受益于航天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中国从未放弃过了解浩瀚宇宙的理想,中国航天事业的新格局是我们自己擘画的结果,新时代赋予我们前所未有的前进动力和广阔机遇。中国航天事业从不急功近利,也从不拖沓凝滞,它不仅着眼于中国整体发展战略,更致力于在外空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这一原则将从根本上惠及更多人,为国际社会创造更多的合作共赢机会。相信中国航天事业会在新一轮进取中赢得更为精彩的未来。(作者是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知识》主编)164339396457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郭晓鹏环球时报16434169720722[]{"email":"weishaopu@huanqiu.com","name":"魏少璞"}
国新办1月28日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白皮书约1.25万字,详细介绍了2016年以来中国航天活动主要进展、未来五年主要任务。今天,中国航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冲劲加速向前。如果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到2003年“神舟五号”把首位中国航天员送入地球轨道,我们用了33年;而从2003年到2021年的18年间,我们取得了更加举世瞩目的一系列创新成果。18年间,中国先后发射了9艘载人飞船和3艘货运飞船,完成了月面取样返回、火星着陆巡视、空间站建造工程实施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其中相当部分是近5年中取得的。如果翻看中国航天成绩单,我们会发现,最近5年的成果高度密集。5年来,中国航天共完成207次发射任务,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共完成183次。如果用长征系列火箭400次的发射总数对比,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51年服役历程中,最近5年间发射次数占历史发射总数的45.75%,几近与过去几十年的发射总和持平。白皮书展望了未来5年中国航天的发展规划,其中航天运输系统被列在首位。中国未来将在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大推力固体运载火箭、新型重型运载火箭以及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等领域持续发力,打造更具先进水平的航天运输系统,为中国航天下一阶段的各项目标奠定稳固基础。空间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将实现卫星遥感、通信和导航等服务的融合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保驾护航。载人航天领域,中国将发射“问天”和“梦天”实验舱以及“巡天”空间望远镜,全面建成并运营中国空间站,打造国家太空实验室,开展航天员长期驻留、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空间站平台维护等工作。载人登月方案也将进入深化论证阶段,一些关键技术也将开始攻关,工程所需的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制工作也列入日程。深空探测同样亮点多多,月球探测将继续推进,月球科研站将成为重要的月球研究基地。未来5年,中国将完成小行星探测器发射、近地小行星采样和主带彗星探测任务,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重大工程关键技术也将实现全面突破。 白皮书对过去5年的总结和未来5年的规划内容之丰富,让人目不暇接,有几个关键词更能帮助我们领会其要旨。白皮书强调,中国航天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其中的“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尤其值得关注。我们知道,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研究与总结,目的是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才能产生相关技术,而这些技术经过长期测试和反复迭代,才能成为具备应用潜力的装备和产品,进而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民众生活。中国已经在航天事业上跋涉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近年来航天事业的快速进步,让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加速推动这些成果向技术和应用转化,会让航天事业更为紧密地融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更有力地服务国家建设。对每个中国人而言,这组关键词意味着航天事业将和每个人的生活发生更加密切的关联,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将更多地受益于航天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中国从未放弃过了解浩瀚宇宙的理想,中国航天事业的新格局是我们自己擘画的结果,新时代赋予我们前所未有的前进动力和广阔机遇。中国航天事业从不急功近利,也从不拖沓凝滞,它不仅着眼于中国整体发展战略,更致力于在外空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这一原则将从根本上惠及更多人,为国际社会创造更多的合作共赢机会。相信中国航天事业会在新一轮进取中赢得更为精彩的未来。(作者是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知识》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