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DWVV作者:环球时报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社评:一战会在东亚重演?这是吓唬谁/e3pmub6h5/e3prafm0g今年是一战爆发100周年,世界舆论和学术界对一战的反思开始多了,有一种观点逐渐在欧洲流行:认为今天的东亚和一战前的欧洲很像,今天的中国像一战前的德国,甚至还有人说钓鱼岛可能是萨拉热窝。如果顺着这个逻辑推导下去,东亚乃至世界的未来令人担忧。一战和二战的爆发都完全出乎当时世界的意料。一战前欧洲经济相互依存度很高,大家认为很难打起来,即便打起来也是可控的、速战速决的战争。而二战前夕召开的慕尼黑会议,欧洲舆论将张伯伦视为英雄,认为他“带来了持久和平”。这两次盲目乐观的教训实在太惨烈,以至于后来的世界很长时间内都不敢真的相信:和平与发展已成时代主题。对重蹈覆辙的担心和反思是有必要的,历史总是在“矫枉过正”中曲折前行。但简单的类比却往往带来真实的错觉。一战和二战还有一个最大的教训,是世界主流舆论对国际形势的集体误判。对这个教训,我们一直汲取得不够深刻。 硬拿一战前的欧洲往今天的东亚身上套,并不难发现颇多相似处。今天中国和当年的德国也都是崛起中的新兴大国。但这100年早已沧海桑田,这100年人类历史的跨越式发展几乎超过之前的5000年。脱离时代大背景的比较一定是扭曲的,历史经验主义曾多次把我们带入歧途。一战像是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一群“黑社会国家组织”在全世界争殖民地盘。今天世界有一整套机制保证自由贸易和大国之间的和平竞争。当时德国需要通过战争才能从英法口中“夺食”,今天中国是在西方制定出的游戏规则内,通过互利共赢谋取自己的发展。中国也决不能因西方的猜疑畏首畏尾、作茧自缚。强大了就容易招来疑心和戒心,即使中国什么都不做。无论强弱,钓鱼岛我们都要“争”,南沙群岛我们都要“争”,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地“争”;航母也还要建,导弹也还要造。中国的民族主义是被“逼”出来的,近年遭到西方舆论的严厉批评,但就算最激烈的民族主义者也没有鼓吹中国应去侵略别人。如果非要类比,今天安倍治下的日本和二战前的德国是何其相似——都对战后体制不满,急于打破之,急于成为“正常国家”;都在国内煽动民族主义情绪,以维持支持率;都有强大的工业科技基础……西方应把对中国的戒心分出一大部分投到日本身上。无论是一战前的德国,还是二战前的德国,崛起国挑战守成国的努力最后都失败了。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一些西方舆论把中国比作德国,是不是也带有点警告的意思呢?但中国就是中国!至于别人说我们像什么并没那么重要,自己究竟是什么才是关键。百年弹指一挥间,世界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太,中国从配角成为主角之一。对这个角色,无论中国还是世界,都需要一个适应阶段。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上的感觉真好。东亚和世界的未来如何,中国的主导力越大,和平就越有保证。中国无法说服西方相信这个,中国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做”去证明。▲13897245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wangjingtao环球时报138972450000011["9CaKrnJxPu2","9CaKrnJwsog","9CaKrnJwfmT"]//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115/20140115081922431.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今年是一战爆发100周年,世界舆论和学术界对一战的反思开始多了,有一种观点逐渐在欧洲流行:认为今天的东亚和一战前的欧洲很像,今天的中国像一战前的德国,甚至还有人说钓鱼岛可能是萨拉热窝。如果顺着这个逻辑推导下去,东亚乃至世界的未来令人担忧。一战和二战的爆发都完全出乎当时世界的意料。一战前欧洲经济相互依存度很高,大家认为很难打起来,即便打起来也是可控的、速战速决的战争。而二战前夕召开的慕尼黑会议,欧洲舆论将张伯伦视为英雄,认为他“带来了持久和平”。这两次盲目乐观的教训实在太惨烈,以至于后来的世界很长时间内都不敢真的相信:和平与发展已成时代主题。对重蹈覆辙的担心和反思是有必要的,历史总是在“矫枉过正”中曲折前行。但简单的类比却往往带来真实的错觉。一战和二战还有一个最大的教训,是世界主流舆论对国际形势的集体误判。对这个教训,我们一直汲取得不够深刻。 硬拿一战前的欧洲往今天的东亚身上套,并不难发现颇多相似处。今天中国和当年的德国也都是崛起中的新兴大国。但这100年早已沧海桑田,这100年人类历史的跨越式发展几乎超过之前的5000年。脱离时代大背景的比较一定是扭曲的,历史经验主义曾多次把我们带入歧途。一战像是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一群“黑社会国家组织”在全世界争殖民地盘。今天世界有一整套机制保证自由贸易和大国之间的和平竞争。当时德国需要通过战争才能从英法口中“夺食”,今天中国是在西方制定出的游戏规则内,通过互利共赢谋取自己的发展。中国也决不能因西方的猜疑畏首畏尾、作茧自缚。强大了就容易招来疑心和戒心,即使中国什么都不做。无论强弱,钓鱼岛我们都要“争”,南沙群岛我们都要“争”,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地“争”;航母也还要建,导弹也还要造。中国的民族主义是被“逼”出来的,近年遭到西方舆论的严厉批评,但就算最激烈的民族主义者也没有鼓吹中国应去侵略别人。如果非要类比,今天安倍治下的日本和二战前的德国是何其相似——都对战后体制不满,急于打破之,急于成为“正常国家”;都在国内煽动民族主义情绪,以维持支持率;都有强大的工业科技基础……西方应把对中国的戒心分出一大部分投到日本身上。无论是一战前的德国,还是二战前的德国,崛起国挑战守成国的努力最后都失败了。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一些西方舆论把中国比作德国,是不是也带有点警告的意思呢?但中国就是中国!至于别人说我们像什么并没那么重要,自己究竟是什么才是关键。百年弹指一挥间,世界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太,中国从配角成为主角之一。对这个角色,无论中国还是世界,都需要一个适应阶段。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上的感觉真好。东亚和世界的未来如何,中国的主导力越大,和平就越有保证。中国无法说服西方相信这个,中国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做”去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