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E3RH作者:环球时报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社评:依法审理许志永案,反对立场先行/e3pmub6h5/e3prafm0g许志永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案22日上午在北京开庭审理。许志永是一名学者,因2003年孙志刚案成名,后成为“新公民运动”的主要发起人。据报道近日将有多起类似案件开审,但许志永案受到的西方关注最多。西方舆论纷纷就此案指责中国政府“镇压”异见人士,部分西方政府官员也发表谈话向中方施压,他们影响许志永案判决的意愿相当突出。“新公民运动”在中国社会并非很出名,知道许志永的人大多集中在知识界和舆论活跃圈里。“新公民运动”的影响主要通过互联网、尤其是微博扩散。客观而言,许志永等人明面上的主张,包括呼吁宪政,要求官员财产公开、教育平权等等,都已在中国社会有广泛的发声和表达机会,直到今天仍不断有人谈话、著文,展示同样诉求。这些诉求同中国现实改革的关系是复杂的,但肯定不是截然对立的。许志永等人不会因为这些诉求本身在今天的中国遭到审判。 中国是不断加快法治建设的国家,对政治活跃人士来说,最重要的一条是要看清政治与法律的界线,也就是说任何政治诉求都须以符合法律的方式来表达,什么政治都不能撞法律的底线。从已有官方信息看,许志永涉嫌犯有“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昨天获取保候审的王功权承认他与许志永一起策划、煽动了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目前一些人将审理许志永案同“新公民运动”的公开主张对立起来,这是一种误导。那些主张是应当在政治和舆论层面对待的,司法部门现在和今后都不会管。司法部门管的是现实社会、尤其是公共场所的秩序,惩处对它的各种扰乱。这当中不能不说有一部分灰色地带,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政治异见人士致力于扩大、加深这个灰色部分,让政治地盘侵蚀法律的边界,主张任何激进政治行为都应视为合法。他们以自己是“民主斗士”为由,要求无论自己做什么,法律都网开一面。司法机构若是追究他们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就成了对民主的“镇压”。许志永案是进一步厘清法律边界的重要机会。我们支持许志永一方组织最好的辩护,以法律规定的方式维护被告的权益。我们同时呼吁法院方面不要理睬西方舆论的施压,专注于对案情细节的审理,坚持独立判案。法院只需对正确适用法律、实现公平正义负责,对中国的社会进步负责。以中国社会今天的成熟度,早已不需要“既然抓了许志永,就必须重判他”的逻辑。王功权取保候审,大家很意外吗?中国社会已有的弹性完全可以接受法院对许志永案的任何判决,只要它是实事求是、依法作出的。西方舆论和国内许志永的支持者对此案持立场先行态度,他们的依据是价值观,而非法律。中国现在有少数律师,其表现很意识形态化、泛政治化,热衷民粹式的舆论动员,他们对法律的忠诚逐渐被政治热情覆盖。许志永有没有罪,有多大罪,都应听法庭的。尊重中国法律是各国与中国打交道的应有态度。要求中国法院“必须”如何判,并以“国际形象”威胁中国,这很老套。对于西方给予中国异见人士的特殊关注和支持,我们尽量不过度敏感,但中国人决不会让外部力量的态度主导这个国家的内部事务。13904157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wangjingtao环球时报13904157000001["9CaKrnJDvB1","9CaKrnJBRlZ"]//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123/20140123082559581.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许志永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案22日上午在北京开庭审理。许志永是一名学者,因2003年孙志刚案成名,后成为“新公民运动”的主要发起人。据报道近日将有多起类似案件开审,但许志永案受到的西方关注最多。西方舆论纷纷就此案指责中国政府“镇压”异见人士,部分西方政府官员也发表谈话向中方施压,他们影响许志永案判决的意愿相当突出。“新公民运动”在中国社会并非很出名,知道许志永的人大多集中在知识界和舆论活跃圈里。“新公民运动”的影响主要通过互联网、尤其是微博扩散。客观而言,许志永等人明面上的主张,包括呼吁宪政,要求官员财产公开、教育平权等等,都已在中国社会有广泛的发声和表达机会,直到今天仍不断有人谈话、著文,展示同样诉求。这些诉求同中国现实改革的关系是复杂的,但肯定不是截然对立的。许志永等人不会因为这些诉求本身在今天的中国遭到审判。 中国是不断加快法治建设的国家,对政治活跃人士来说,最重要的一条是要看清政治与法律的界线,也就是说任何政治诉求都须以符合法律的方式来表达,什么政治都不能撞法律的底线。从已有官方信息看,许志永涉嫌犯有“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昨天获取保候审的王功权承认他与许志永一起策划、煽动了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目前一些人将审理许志永案同“新公民运动”的公开主张对立起来,这是一种误导。那些主张是应当在政治和舆论层面对待的,司法部门现在和今后都不会管。司法部门管的是现实社会、尤其是公共场所的秩序,惩处对它的各种扰乱。这当中不能不说有一部分灰色地带,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政治异见人士致力于扩大、加深这个灰色部分,让政治地盘侵蚀法律的边界,主张任何激进政治行为都应视为合法。他们以自己是“民主斗士”为由,要求无论自己做什么,法律都网开一面。司法机构若是追究他们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就成了对民主的“镇压”。许志永案是进一步厘清法律边界的重要机会。我们支持许志永一方组织最好的辩护,以法律规定的方式维护被告的权益。我们同时呼吁法院方面不要理睬西方舆论的施压,专注于对案情细节的审理,坚持独立判案。法院只需对正确适用法律、实现公平正义负责,对中国的社会进步负责。以中国社会今天的成熟度,早已不需要“既然抓了许志永,就必须重判他”的逻辑。王功权取保候审,大家很意外吗?中国社会已有的弹性完全可以接受法院对许志永案的任何判决,只要它是实事求是、依法作出的。西方舆论和国内许志永的支持者对此案持立场先行态度,他们的依据是价值观,而非法律。中国现在有少数律师,其表现很意识形态化、泛政治化,热衷民粹式的舆论动员,他们对法律的忠诚逐渐被政治热情覆盖。许志永有没有罪,有多大罪,都应听法庭的。尊重中国法律是各国与中国打交道的应有态度。要求中国法院“必须”如何判,并以“国际形象”威胁中国,这很老套。对于西方给予中国异见人士的特殊关注和支持,我们尽量不过度敏感,但中国人决不会让外部力量的态度主导这个国家的内部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