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EVtH作者:环球时报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社评:中国青年远非网上表现的那般幼稚/e3pmub6h5/e3prafm0g习近平主席5月4日视察北京大学,对大学生及中国青年做了重要寄语。他谈到,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他强调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习主席形象地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习主席的视察和讲话必将对中国年轻一代形成极大鼓舞。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人,他们将决定国家未来发展的路向,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年轻人是互联网时代中国对外思想接触的前沿人群,当下年轻人经历的思想洗礼,大概比以往任何时代年轻人经历的都多,也更复杂。西方价值观在中国社会应当说已经打下了一些楔子。互联网是展示中国社会精神状态的平台之一,这里有一些很响亮的西方价值观附和声,通常认为,这些声音多是青年人发出的。然而这些声音对中国青年究竟有多大的代表性,又是颇值得争议的。可以肯定说,中国青年作为一个整体,要比当下大多数国家的青年群体在思想上更成熟。西方价值观进入中国后,在年轻人中间散落成大量碎片,很长时间了,它们未能整合成西方希望看到的政治凝聚力和破坏力。中国年轻人在向外部开放、经历种种现代化的同时,保持了基本政治清醒,他们没有随那些所谓转型国家的“大流”,扮演“扳倒中国”的一代。 苏东剧变、阿拉伯之春、乌克兰颜色革命以及泰国的乱象,这些信息与西方的说教同时在中国传播,反复磨砺中国青年的判断力。事实证明,中国青年汲取外部世界及本国教训的能力,与他们通常表现的“不成熟”形成反差。中国人的集体视野天然比东欧和中东一些国家宽阔,即使在我们自信尚不巩固的时候,还是有一些重要支撑在这个大社会的集体意识中发挥作用。去中国社交网站浏览,这个国家像是明天就要变成埃及或者乌克兰。看西方捧红的那些异见人士,以及他们挑选的中国年轻人代表,好像我们的社会已是西方价值观的新领地。对于这些假象,中国社会、包括青年群体在逐渐悟出、看穿。上世纪90年代中国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时,青年中认同这种观点的,比现在要少。关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今青年中认为这样做“是对的”人越来越多。互联网激活了政治讨论,而今天中国大学里的“政治气氛”大概是新中国以来最淡的。这种变化的大背景是:年轻人对国家政治路线的真实认同度较高,大家更关心如何在国家正常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自我价值。当然,青年问题永远是紧迫而微妙的,社会开放时代部分年轻人背离主流价值观,其后果同样可能是严重的。中国社会公平和公正的不足,以及现代化进程的特有压力,往往给年轻人带来的痛感最突出。中国的社会福利进步,年轻人也很难成为第一波受益者,而一些社会心态的面貌,却主要由年轻人塑造。大多数中国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这样的家庭观必然会影响社会观,我们的社会应把为年轻人创造更多机会作为核心治理目标之一。青年群体稳定,整个社会就大致稳定,这个道理在中国尤其明显。中国社会在老龄化,但全社会对青年问题的关注切不可因此而松懈。▲13993149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wangjingtao环球时报139931490000011["9CaKrnJAH6u","9CaKrnJDUOa","9CaKrnJDgWE","9CaKrnJDbtM","9CaKrnJCcPM"]//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506/20140506082641684.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习近平主席5月4日视察北京大学,对大学生及中国青年做了重要寄语。他谈到,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他强调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习主席形象地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习主席的视察和讲话必将对中国年轻一代形成极大鼓舞。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人,他们将决定国家未来发展的路向,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年轻人是互联网时代中国对外思想接触的前沿人群,当下年轻人经历的思想洗礼,大概比以往任何时代年轻人经历的都多,也更复杂。西方价值观在中国社会应当说已经打下了一些楔子。互联网是展示中国社会精神状态的平台之一,这里有一些很响亮的西方价值观附和声,通常认为,这些声音多是青年人发出的。然而这些声音对中国青年究竟有多大的代表性,又是颇值得争议的。可以肯定说,中国青年作为一个整体,要比当下大多数国家的青年群体在思想上更成熟。西方价值观进入中国后,在年轻人中间散落成大量碎片,很长时间了,它们未能整合成西方希望看到的政治凝聚力和破坏力。中国年轻人在向外部开放、经历种种现代化的同时,保持了基本政治清醒,他们没有随那些所谓转型国家的“大流”,扮演“扳倒中国”的一代。 苏东剧变、阿拉伯之春、乌克兰颜色革命以及泰国的乱象,这些信息与西方的说教同时在中国传播,反复磨砺中国青年的判断力。事实证明,中国青年汲取外部世界及本国教训的能力,与他们通常表现的“不成熟”形成反差。中国人的集体视野天然比东欧和中东一些国家宽阔,即使在我们自信尚不巩固的时候,还是有一些重要支撑在这个大社会的集体意识中发挥作用。去中国社交网站浏览,这个国家像是明天就要变成埃及或者乌克兰。看西方捧红的那些异见人士,以及他们挑选的中国年轻人代表,好像我们的社会已是西方价值观的新领地。对于这些假象,中国社会、包括青年群体在逐渐悟出、看穿。上世纪90年代中国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时,青年中认同这种观点的,比现在要少。关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今青年中认为这样做“是对的”人越来越多。互联网激活了政治讨论,而今天中国大学里的“政治气氛”大概是新中国以来最淡的。这种变化的大背景是:年轻人对国家政治路线的真实认同度较高,大家更关心如何在国家正常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自我价值。当然,青年问题永远是紧迫而微妙的,社会开放时代部分年轻人背离主流价值观,其后果同样可能是严重的。中国社会公平和公正的不足,以及现代化进程的特有压力,往往给年轻人带来的痛感最突出。中国的社会福利进步,年轻人也很难成为第一波受益者,而一些社会心态的面貌,却主要由年轻人塑造。大多数中国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这样的家庭观必然会影响社会观,我们的社会应把为年轻人创造更多机会作为核心治理目标之一。青年群体稳定,整个社会就大致稳定,这个道理在中国尤其明显。中国社会在老龄化,但全社会对青年问题的关注切不可因此而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