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Goxm作者:环球时报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社评:脸谱封中国异见人士的号,有意思/e3pmub6h5/e3prafm0g资料图中国流亡作家廖亦武在脸谱(facebook)上的账号日前被该网站“暂时封锁”,原因是廖上传了一张其朋友裸奔抗议中国监禁刘晓波的照片。脸谱方面表示该网站禁止裸露内容,封锁廖的账号与政治和商业利益无关。廖亦武则表示,他“过去不曾向共产党低头,现在也不会向facebook低头”。廖今年56岁,1989年走上反体制的道路,曾入狱,2011年出走德国,后成为德法各一个著名奖项的获得者。他是目前在西方最活跃的中国流亡人士之一,因为当年在中国的个人境遇比较曲折,出走又是近年的事,西方舆论对他较为偏爱。脸谱对廖处以暂时封号,并且警告他如果继续那样做将遭永久封号,这让不少人意外。很多人以为封号只会在中国发生,而热衷政治的知识分子在西方网站上想上传什么就上传什么,更何况廖发的裸奔照不是一般的“色情照片”,它说到底是一张“政治照片”。 但脸谱真就这么做了,出手“够狠”。包括廖本人在内的一些人认为,这是脸谱CEO扎克伯格为进入中国市场向北京示好的又一举动,脸谱将这种说法称为“无稽之谈”。关于动机外界和当事者说法不一时,很难下定论,我们不在这里纠缠。还是让我们把客观事实看得更清楚些。第一,西方网站的言论自由并非毫无边界,它对自己原则的守护似乎很坚决。第二,廖不仅与中国政府冲突,他的做派西方舆论机构也有受不了的地方,与他和谐相处在哪里看来都是一份“挑战”。关于第二点,还值得多说几句。中国出走海外的异见人士较少有能融入当地社会的,这二十几年他们当中几乎没有出过什么成功人士。他们大多经历了从开始时受追捧到逐渐遭到冷落甚至被遗忘的过程,他们彼此很不团结,明争暗斗是出了名的,对当地力量支持他们“不够”还充满抱怨。这让人想到,他们当中不少人的偏执大概不仅是政治上的,还有性格和做事态度上的。陈光诚在国内陷入冲突,到了美国很快与他的赞助者发生龃龉。有了解内情的美国人承认,陈不是个“好相处的人”。尽管中国与德美等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而且对如何应对异见人士既非法又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行为不太熟悉,但换个角度看,那些异见人士无论在中国还是到了国外,都不是现实环境里的建设性力量。他们是与周围环境发生冲突概率很高的一类人。诚然,如何在中国现有体制内化解异见人士的问题,这是值得继续探讨的。他们的价值观很难改变,但他们对中国法律的认识和态度或许有发生变化的空间。这需要当局对法律红线的明确坚守,也需要舆论态度的鲜明。如果这样的环境能够真正形成并且保持稳定,约束力就会更加强大,异见人士就可能放弃一些幻想。这对社会及对他们本人都好。此外,异见人士在海外所遭遇的挫折,或许也能对内部的异见人士构成一定启示。14203924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衍龙环球时报142039242000011["9CaKrnJGnay","9CaKrnJGkbw","9CaKrnJGk3k","9CaKrnJGijD"]//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5/0105/20150105120445343.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资料图中国流亡作家廖亦武在脸谱(facebook)上的账号日前被该网站“暂时封锁”,原因是廖上传了一张其朋友裸奔抗议中国监禁刘晓波的照片。脸谱方面表示该网站禁止裸露内容,封锁廖的账号与政治和商业利益无关。廖亦武则表示,他“过去不曾向共产党低头,现在也不会向facebook低头”。廖今年56岁,1989年走上反体制的道路,曾入狱,2011年出走德国,后成为德法各一个著名奖项的获得者。他是目前在西方最活跃的中国流亡人士之一,因为当年在中国的个人境遇比较曲折,出走又是近年的事,西方舆论对他较为偏爱。脸谱对廖处以暂时封号,并且警告他如果继续那样做将遭永久封号,这让不少人意外。很多人以为封号只会在中国发生,而热衷政治的知识分子在西方网站上想上传什么就上传什么,更何况廖发的裸奔照不是一般的“色情照片”,它说到底是一张“政治照片”。 但脸谱真就这么做了,出手“够狠”。包括廖本人在内的一些人认为,这是脸谱CEO扎克伯格为进入中国市场向北京示好的又一举动,脸谱将这种说法称为“无稽之谈”。关于动机外界和当事者说法不一时,很难下定论,我们不在这里纠缠。还是让我们把客观事实看得更清楚些。第一,西方网站的言论自由并非毫无边界,它对自己原则的守护似乎很坚决。第二,廖不仅与中国政府冲突,他的做派西方舆论机构也有受不了的地方,与他和谐相处在哪里看来都是一份“挑战”。关于第二点,还值得多说几句。中国出走海外的异见人士较少有能融入当地社会的,这二十几年他们当中几乎没有出过什么成功人士。他们大多经历了从开始时受追捧到逐渐遭到冷落甚至被遗忘的过程,他们彼此很不团结,明争暗斗是出了名的,对当地力量支持他们“不够”还充满抱怨。这让人想到,他们当中不少人的偏执大概不仅是政治上的,还有性格和做事态度上的。陈光诚在国内陷入冲突,到了美国很快与他的赞助者发生龃龉。有了解内情的美国人承认,陈不是个“好相处的人”。尽管中国与德美等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而且对如何应对异见人士既非法又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行为不太熟悉,但换个角度看,那些异见人士无论在中国还是到了国外,都不是现实环境里的建设性力量。他们是与周围环境发生冲突概率很高的一类人。诚然,如何在中国现有体制内化解异见人士的问题,这是值得继续探讨的。他们的价值观很难改变,但他们对中国法律的认识和态度或许有发生变化的空间。这需要当局对法律红线的明确坚守,也需要舆论态度的鲜明。如果这样的环境能够真正形成并且保持稳定,约束力就会更加强大,异见人士就可能放弃一些幻想。这对社会及对他们本人都好。此外,异见人士在海外所遭遇的挫折,或许也能对内部的异见人士构成一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