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IaXl作者:环球时报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社评:从民间的角度看“四个全面”/e3pmub6h5/e3prafm0g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调研。这是13日下午,习近平在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永茂圩自然村调研时同村民亲切握手交谈。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习近平时代要完成什么任务,“四个全面”给出了绝大多数中国人乃至国际上都能明确读懂的回答。“四个全面”最早由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提出,近日受到官方媒体的隆重解读。它的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有意思的是,“四个全面”的提法不是一次成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早提出于十八大报告,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全面依法治国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核心要义,全面从严治党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升华。最后一条也是习近平对治国理政的最新总结和补充。此外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都曾反复出现在十八大之前的官方文件里,但把它们都贯以“全面”二字,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历史性的第一次。它既是继往开来,又是战略性飞跃。中国的事情既难在开头,更难在善始善终,全面推进到底。过去我们说“进一步”“大力推进”,但一说“全面”,就成了不留死角和退路的庄严承诺。“四个全面”是重大理论突破,属于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但它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推导出来的,它有着十分庞大、深厚的实践根基。没有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治国理政上的推进,没有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铺垫,大概就不会有“四个全面”的面世。正因如此,中国普通人也能比较顺利地搞懂“四个全面”与中国现实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后三个全面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举措。这强化了全党全国人民一段时间以来对小康社会的新认识。以往人们对小康的理解主要是经济物质上的,而现在人们同时渴求公平、法治和廉洁等等。习总书记的“四个全面”肯定了小康社会新的定位,给执政党压了更多担子。让全社会都能搞懂,并且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支持,这样的治国大纲最有生命力。“四个全面”既深邃、严整,又十分朴实,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论述治国理政的一贯风格。我们还注意到,“四个全面”从总目标开始,越往后越具体,越触及难点的核心。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轰轰烈烈,它是从严治党的关键步骤和突破口。把执政党管严管好了,推进依法治国就有了全新局面,改革也就可以避免各种利益集团的干扰。“四个全面”的推进、落实有着很高可信度,因为党中央当下就在这么干,全国人民眼看着国家在朝这个方向前进。这可不是一时的政治口号,它们是全体中国人都感同身受的历程和潮流。今天在很多贪腐官员落马之后谈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与几年前这样说,是完全不一样的。“四个全面”是对中国当下发展阶段及未来一段时期改革方略的本质认识,很多人在第一时间认为它是习近平的标志性理论,如同以前的重大理论创新一样可能在未来载入党章。党的宣传机构并未做类似的暗示,民间却已有强烈的预期。这显示了“四个全面”理论与中国现实的高度契合,以及它的深得民心。十八大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逐渐理出了脉络,形成了体系,现在又有了高度总结。中国既大兴改革,又牢牢把握着确定性。此乃国之幸,人民之幸。▲14249757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张阳环球时报14249757000001["9CaKrnJI7V8","9CaKrnJHADM","9CaKrnJHye5","9CaKrnJHum7","9CaKrnJGw4W"]//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5/0227/20150227070254737.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调研。这是13日下午,习近平在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永茂圩自然村调研时同村民亲切握手交谈。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习近平时代要完成什么任务,“四个全面”给出了绝大多数中国人乃至国际上都能明确读懂的回答。“四个全面”最早由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提出,近日受到官方媒体的隆重解读。它的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有意思的是,“四个全面”的提法不是一次成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早提出于十八大报告,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全面依法治国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核心要义,全面从严治党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升华。最后一条也是习近平对治国理政的最新总结和补充。此外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都曾反复出现在十八大之前的官方文件里,但把它们都贯以“全面”二字,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历史性的第一次。它既是继往开来,又是战略性飞跃。中国的事情既难在开头,更难在善始善终,全面推进到底。过去我们说“进一步”“大力推进”,但一说“全面”,就成了不留死角和退路的庄严承诺。“四个全面”是重大理论突破,属于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但它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推导出来的,它有着十分庞大、深厚的实践根基。没有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治国理政上的推进,没有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铺垫,大概就不会有“四个全面”的面世。正因如此,中国普通人也能比较顺利地搞懂“四个全面”与中国现实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后三个全面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举措。这强化了全党全国人民一段时间以来对小康社会的新认识。以往人们对小康的理解主要是经济物质上的,而现在人们同时渴求公平、法治和廉洁等等。习总书记的“四个全面”肯定了小康社会新的定位,给执政党压了更多担子。让全社会都能搞懂,并且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支持,这样的治国大纲最有生命力。“四个全面”既深邃、严整,又十分朴实,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论述治国理政的一贯风格。我们还注意到,“四个全面”从总目标开始,越往后越具体,越触及难点的核心。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轰轰烈烈,它是从严治党的关键步骤和突破口。把执政党管严管好了,推进依法治国就有了全新局面,改革也就可以避免各种利益集团的干扰。“四个全面”的推进、落实有着很高可信度,因为党中央当下就在这么干,全国人民眼看着国家在朝这个方向前进。这可不是一时的政治口号,它们是全体中国人都感同身受的历程和潮流。今天在很多贪腐官员落马之后谈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与几年前这样说,是完全不一样的。“四个全面”是对中国当下发展阶段及未来一段时期改革方略的本质认识,很多人在第一时间认为它是习近平的标志性理论,如同以前的重大理论创新一样可能在未来载入党章。党的宣传机构并未做类似的暗示,民间却已有强烈的预期。这显示了“四个全面”理论与中国现实的高度契合,以及它的深得民心。十八大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逐渐理出了脉络,形成了体系,现在又有了高度总结。中国既大兴改革,又牢牢把握着确定性。此乃国之幸,人民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