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R3Lk作者:环球时报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社评:全面二孩必带动中国社会“配套”嬗变/e3pmub6h5/e3prafm0g全面放开二孩在中国社会引起爆炸性讨论,它牵动千家万户,也必将对全社会产生很多结构性牵动。中国城市社会应当说已经深深打上“一家一孩”的烙印。不仅中国人的生育观念与此对应,人们的行为习惯,包括教育模式在内的很多社会运行方式和道德模块也都受到影响。比如独生子女成为许多家庭的行为中心和经济重心,每个家庭都在集全家之力为小孩创造最好的成长环境。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节奏不自觉地也与之“配套”,这样的细微之处比比皆是。因此突然允许每个家庭都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适龄夫妇们面对着“什么都像是为一家一孩设计的社会”必然有些怯生生的,信心不足。说很多人生育二孩的意愿低,恐怕是真实的。 短期内会有很多家庭仍选择只生一个孩子,这点无可避免。但可以肯定,放开生二孩的政策实施难度要远远小于当年对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随着生二孩家庭的逐渐增多,社会的各种“配套”必将跟进,市场这方面的积极性会自行启动,政府的推动也将跟上。一孩之家是中国当下社会现实打造的国人阶段性习惯,它远未固化。有人生二孩,会影响周围人,这样的影响会逐渐扩散。由于每家有两个孩子更符合自然规律及人类社会的普遍伦理,独生子女社会的特有意识形态将很快被打破。一些人发出很激烈的声音,认为中国人口结构“已经彻底毁了”,“没救了”,这是在发泄情绪,而且这些情绪不全是针对计划生育的,有一部分就是要找个目标释放出来的强烈不满。如果现在把“全面二孩”变成“全面放开”,他们那些发狠的话说不定更加歇斯底里。计划生育本来就是违反正常生育规律的社会运动,它的目标有着历史的善意。也是因为当年的政府有决策力,才敢于也做得成这样的事情。现在很多人论述“如果”,这没多大意义,而且他们的“如果”假设味道太浓。中国身边有一把现成的人口政策尺子,它就是印度。印度从比中国人口少很多到很快要追上中国的人口总数,如果中国不计划生育,就很可能继续保持与印度今天12亿多人口的巨大差距。我们曾经批马寅初的人口论,后来又批判对马寅初的批判,现在是不是又要批判对马寅初批判之批判?这是不是有些无聊。今天全面放开二孩是基于当前和今后人口形势的决定,并不能自动看成是对过去政策的全盘否定。中国人应当学会着眼未来,向前看。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这样教导我们,一些人直到现在还没有学会。中国的人口形势面临挑战,但决不像极端批判者所说的那样糟糕。全世界有很多老龄化社会,它们几乎都是发达社会,如何应对这个问题人类已有大量经验。中国老年人和即将退休的人们还都乐呵呵的,没有慌,现在激烈开骂的大多是些年轻人。他们是不是有些过头了?每代人都有自己的问题。过去一个家庭孩子太多,大家很穷。后来只有一个孩子,生活好了,却有些孤单。现在允许生两个孩子,又不敢生了,担心养不起。之所以养不起,是因为我们把正常社会里养两三个孩子的钱都用来养一个孩子了。这种畸形的教育消费结构必将逐渐打破。美国养第一个孩子的钱是100%,养两个孩子的总费用是160%,养三个孩子的总费用是187%,而非300%。中国社会也一定会朝多养一个孩子费用递减的方向变化。年轻人们可以更加乐观些。前几代人都有过多得多的问题甚至苦难,今天多养一个孩子决非新中国“家庭史”上有过的最突出挑战。去面对你们的挑战吧,你们和你们的孩子将幸福而强大。14462352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何卓谦环球时报144623520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5/1031/06/14/20151031061433965.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全面放开二孩在中国社会引起爆炸性讨论,它牵动千家万户,也必将对全社会产生很多结构性牵动。中国城市社会应当说已经深深打上“一家一孩”的烙印。不仅中国人的生育观念与此对应,人们的行为习惯,包括教育模式在内的很多社会运行方式和道德模块也都受到影响。比如独生子女成为许多家庭的行为中心和经济重心,每个家庭都在集全家之力为小孩创造最好的成长环境。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节奏不自觉地也与之“配套”,这样的细微之处比比皆是。因此突然允许每个家庭都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适龄夫妇们面对着“什么都像是为一家一孩设计的社会”必然有些怯生生的,信心不足。说很多人生育二孩的意愿低,恐怕是真实的。 短期内会有很多家庭仍选择只生一个孩子,这点无可避免。但可以肯定,放开生二孩的政策实施难度要远远小于当年对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随着生二孩家庭的逐渐增多,社会的各种“配套”必将跟进,市场这方面的积极性会自行启动,政府的推动也将跟上。一孩之家是中国当下社会现实打造的国人阶段性习惯,它远未固化。有人生二孩,会影响周围人,这样的影响会逐渐扩散。由于每家有两个孩子更符合自然规律及人类社会的普遍伦理,独生子女社会的特有意识形态将很快被打破。一些人发出很激烈的声音,认为中国人口结构“已经彻底毁了”,“没救了”,这是在发泄情绪,而且这些情绪不全是针对计划生育的,有一部分就是要找个目标释放出来的强烈不满。如果现在把“全面二孩”变成“全面放开”,他们那些发狠的话说不定更加歇斯底里。计划生育本来就是违反正常生育规律的社会运动,它的目标有着历史的善意。也是因为当年的政府有决策力,才敢于也做得成这样的事情。现在很多人论述“如果”,这没多大意义,而且他们的“如果”假设味道太浓。中国身边有一把现成的人口政策尺子,它就是印度。印度从比中国人口少很多到很快要追上中国的人口总数,如果中国不计划生育,就很可能继续保持与印度今天12亿多人口的巨大差距。我们曾经批马寅初的人口论,后来又批判对马寅初的批判,现在是不是又要批判对马寅初批判之批判?这是不是有些无聊。今天全面放开二孩是基于当前和今后人口形势的决定,并不能自动看成是对过去政策的全盘否定。中国人应当学会着眼未来,向前看。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这样教导我们,一些人直到现在还没有学会。中国的人口形势面临挑战,但决不像极端批判者所说的那样糟糕。全世界有很多老龄化社会,它们几乎都是发达社会,如何应对这个问题人类已有大量经验。中国老年人和即将退休的人们还都乐呵呵的,没有慌,现在激烈开骂的大多是些年轻人。他们是不是有些过头了?每代人都有自己的问题。过去一个家庭孩子太多,大家很穷。后来只有一个孩子,生活好了,却有些孤单。现在允许生两个孩子,又不敢生了,担心养不起。之所以养不起,是因为我们把正常社会里养两三个孩子的钱都用来养一个孩子了。这种畸形的教育消费结构必将逐渐打破。美国养第一个孩子的钱是100%,养两个孩子的总费用是160%,养三个孩子的总费用是187%,而非300%。中国社会也一定会朝多养一个孩子费用递减的方向变化。年轻人们可以更加乐观些。前几代人都有过多得多的问题甚至苦难,今天多养一个孩子决非新中国“家庭史”上有过的最突出挑战。去面对你们的挑战吧,你们和你们的孩子将幸福而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