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RUWb作者:环球时报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社评:要发展也要蓝天,政府民间都“急死了”/e3pmub6h5/e3prafm0g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陷入重度雾霾污染,其中北京在连续多日“不见天日”后,今天局部城区达到900微克/立方米以上污染程度的惊人情况。这是今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也最严重的雾霾天气,它造成民怨纷纷,互联网上的吐槽连成一片。据联合国方面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国北方的雾霾治理已初见成效,在今年11月以前,北京人的感受也是雾霾天似乎少了。北京一直是雾霾的重灾区,它的情况如现好转,对北方的治理具有标志意义。然而11月以来雨雪天气之后紧接着迎来持续重度雾霾污染,长时间不见蓝天,人们的些许好印象被一扫而空,坏心情的反弹十分强烈。至少在最近几天里,公众的强烈感受是雾霾越治越重,任何对治理污染成就的提及都显得滑稽,让人反感。 人们的怨气自然大部分撒向了政府,尽管多数人其实明白,对雾霾的制造“人人有份”,我们都因追求廉价现代生活而成为低质量能源集中消费的参与者。这是个看上去一时难解的“死结”,我们想生活在热闹的大都会里,住宽敞的房子,冬天房间里温度高,大家都有车开,入夜城市流光溢彩,但同时也要蓝天白云。从政府到民间都快“急死了”,但这个矛盾就是难彻底解开。要说如今的政府对治理雾霾“重视不够”,搞宁肯牺牲蓝天的“GDP至上”,显然不合实际。现在最平等的就是空气污染了,多大的官,多有钱的富豪,只要一出门呼吸的都是同样空气。加上舆论严厉鞭挞,如何治理好雾霾,政府快要被“逼疯了”。但是无论政府做了多少工作,公众要的是结果,而非政府如何努力的过程。这不是理性或不理性的问题,舆论的天性就是这样。政府对此只能正视、并适应。政府方面切不可因为做了工作“没被认可”感到委屈,而应通过雾霾天里的民怨进一步感受大气治理的紧迫,摸索中国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的准确平衡点。中国人既要发展,也要蓝天的愿望不断相互冲突、磨合,这同时是价值重建的过程。它会提供解决问题的意外空间。当严重雾霾天再次降临时,政府该做的有些做了,有些没做到,那么此时它应当做的一件事就是给互联网舆论当出气筒。这时候吐槽是难免的,急躁看上去很汹涌,实际上人们了解治理雾霾的艰难。政府工作的成绩大家并非真看不到,对它们的肯定和对雾霾再度爆发的不满错综交织,牢骚和牢骚也不一样。能够被经常冲淡的牢骚并非多么可怕。治理雾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攻坚战,它涉及技术进步和经济转型,规则和公德构建,以及采取坚决行动和保持耐心的平衡能力等等诸多方面。它既是物质建设运动,也是精神升华过程,它是对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路上的一次综合洗礼。互联网针对雾霾的大吐槽对政府的下一步行动构成压力,因而不能说毫无积极意义,但是就个人来说,除了吐槽,更应倡导“从我做起”绿色生活的行动。因为从本质上说,政府主要做的就是帮助绿色经济和绿色生活逐渐贯穿全社会,而无论政府多能干,找回蓝天最后将落实到所有企业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14489710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zhangao环球时报144897102000011["9CaKrnJFHdd","9CaKrnJEmuQ","9CaKrnJz5Ks"]//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5/1201/20/18/20151201081818863.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陷入重度雾霾污染,其中北京在连续多日“不见天日”后,今天局部城区达到900微克/立方米以上污染程度的惊人情况。这是今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也最严重的雾霾天气,它造成民怨纷纷,互联网上的吐槽连成一片。据联合国方面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国北方的雾霾治理已初见成效,在今年11月以前,北京人的感受也是雾霾天似乎少了。北京一直是雾霾的重灾区,它的情况如现好转,对北方的治理具有标志意义。然而11月以来雨雪天气之后紧接着迎来持续重度雾霾污染,长时间不见蓝天,人们的些许好印象被一扫而空,坏心情的反弹十分强烈。至少在最近几天里,公众的强烈感受是雾霾越治越重,任何对治理污染成就的提及都显得滑稽,让人反感。 人们的怨气自然大部分撒向了政府,尽管多数人其实明白,对雾霾的制造“人人有份”,我们都因追求廉价现代生活而成为低质量能源集中消费的参与者。这是个看上去一时难解的“死结”,我们想生活在热闹的大都会里,住宽敞的房子,冬天房间里温度高,大家都有车开,入夜城市流光溢彩,但同时也要蓝天白云。从政府到民间都快“急死了”,但这个矛盾就是难彻底解开。要说如今的政府对治理雾霾“重视不够”,搞宁肯牺牲蓝天的“GDP至上”,显然不合实际。现在最平等的就是空气污染了,多大的官,多有钱的富豪,只要一出门呼吸的都是同样空气。加上舆论严厉鞭挞,如何治理好雾霾,政府快要被“逼疯了”。但是无论政府做了多少工作,公众要的是结果,而非政府如何努力的过程。这不是理性或不理性的问题,舆论的天性就是这样。政府对此只能正视、并适应。政府方面切不可因为做了工作“没被认可”感到委屈,而应通过雾霾天里的民怨进一步感受大气治理的紧迫,摸索中国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的准确平衡点。中国人既要发展,也要蓝天的愿望不断相互冲突、磨合,这同时是价值重建的过程。它会提供解决问题的意外空间。当严重雾霾天再次降临时,政府该做的有些做了,有些没做到,那么此时它应当做的一件事就是给互联网舆论当出气筒。这时候吐槽是难免的,急躁看上去很汹涌,实际上人们了解治理雾霾的艰难。政府工作的成绩大家并非真看不到,对它们的肯定和对雾霾再度爆发的不满错综交织,牢骚和牢骚也不一样。能够被经常冲淡的牢骚并非多么可怕。治理雾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攻坚战,它涉及技术进步和经济转型,规则和公德构建,以及采取坚决行动和保持耐心的平衡能力等等诸多方面。它既是物质建设运动,也是精神升华过程,它是对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路上的一次综合洗礼。互联网针对雾霾的大吐槽对政府的下一步行动构成压力,因而不能说毫无积极意义,但是就个人来说,除了吐槽,更应倡导“从我做起”绿色生活的行动。因为从本质上说,政府主要做的就是帮助绿色经济和绿色生活逐渐贯穿全社会,而无论政府多能干,找回蓝天最后将落实到所有企业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