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Ue8R 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社评:西方驻华大使联名写意见书,新鲜/e3pmub6h5/e3prafm0g多国驻华大使联名写信反对中国新反恐法,你有何感受?气愤爱谁谁路透社1日的一则报道称,美加德日四国驻华大使1月底在一封给中国公安部负责人的信件中签名,对中国新反恐法,网络安全法草案和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表达不安”。他们提出反恐法中的“部分规定模糊”,并认为网络安全法草案要求外国公司的数据本地化会损害它们的利益,还认为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将影响学术交流和商业活动。此外报道说,欧盟驻华大使1月底发出了一封内容相似的信件。人们注意到,“两会”即将召开,这封一个多月前就已存在的信件此时曝光,显然有借“两会”之机扩大信件影响之意。多国驻华大使联名给中国公安部写信,这一行动颇为罕见。单独上访和集体上访,后者的冲击力会大一些,大使们联名写信,情况很类似。把四国大使和欧盟加一起,西方七国集团就全了。 大概不必对大使们此举反应过激,无需将之定性为“七国联军”干涉、冲击中国内政。西方对上述一法及两草案有意见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西媒批评与官员表达关切已经反复出现,上述信件的内容没有详尽透露,但人们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经过三十几年的开放,中国与外部世界高度融合,我们的一些国内法规会牵扯到国外的利益,这恐怕是事实。外界关注中国的相关立法,希望它们的利益能得到最大化的保护,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成是人之常情。由于中国要继续对外开放,听取一些外部意见,在合理范围内做一些优化,对推动中外不断加强合作大概是有益的。然而立法权与司法权是中国的主权,中国最后说了算,外界必须接受双方沟通后的最终结果,这不仅是终结各种争议的主权原则,恐怕也是西方国家驻华大使们都很清楚的道理。不能不说,西方舆论对中国立法提意见的劲头还是挺猛的,它们有一定上纲上线的政治化味道。而中方表现了风度和耐心,对一些挺过分的指摘以倾听为主,没怎么还嘴。毕竟立法都有征询意见期限,对于一些意见表达中夹带了私货,中方没有斤斤计较。西方提的意见分两大部分,其中一些指向对西方公司和机构利益的保护,另一些则属于越俎代庖,对中国人的人权“拔刀相助”。前一类印证了西方的“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后一类似乎又反过来,逼我们相信“西方关心中国人胜过我们关心自己”。不过仔细看,西方关心的“人权”都是中国极少数“异见人士”的权利,后者这些年不时充当西方撬动中国舆论的工具。这么看来,西方还是“自我为大”的。一些西方人似乎很关心中国是否“继续开放”,但他们的视角和出发点都存在问题。中国的发展就是建立在对外开放基础上,哪有回头路可走?但是开放的路上需要文明有序,加强法治,这相比于敞开国门后什么都不管更合逻辑。对外开放也需要是安全的,这对于出门也上锁、家里放钱多了也装保险柜的西方人来说本应不难理解。大概是中国过去管得少,外方享受优待惯了,中方稍一治理,一些人就觉得不自在。不过没关系,只要大家都讲理,新的适应就会很快形成。毕竟美国和各大国都有国家安全法,大家都依据WTO规则对外国公司在本国经营进行国安审查。中国并非特例,见识颇广的西方驻华大使们无须对中国的做法表现出诧异。14568494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何卓谦环球时报145684944000011["9CaKrnJU98m","9CaKrnJUawk","9CaKrnJUcjp","9CaKrnJU7fa","9CaKrnJU5gy"]{"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多国驻华大使联名写信反对中国新反恐法,你有何感受?气愤爱谁谁路透社1日的一则报道称,美加德日四国驻华大使1月底在一封给中国公安部负责人的信件中签名,对中国新反恐法,网络安全法草案和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表达不安”。他们提出反恐法中的“部分规定模糊”,并认为网络安全法草案要求外国公司的数据本地化会损害它们的利益,还认为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将影响学术交流和商业活动。此外报道说,欧盟驻华大使1月底发出了一封内容相似的信件。人们注意到,“两会”即将召开,这封一个多月前就已存在的信件此时曝光,显然有借“两会”之机扩大信件影响之意。多国驻华大使联名给中国公安部写信,这一行动颇为罕见。单独上访和集体上访,后者的冲击力会大一些,大使们联名写信,情况很类似。把四国大使和欧盟加一起,西方七国集团就全了。 大概不必对大使们此举反应过激,无需将之定性为“七国联军”干涉、冲击中国内政。西方对上述一法及两草案有意见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西媒批评与官员表达关切已经反复出现,上述信件的内容没有详尽透露,但人们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经过三十几年的开放,中国与外部世界高度融合,我们的一些国内法规会牵扯到国外的利益,这恐怕是事实。外界关注中国的相关立法,希望它们的利益能得到最大化的保护,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成是人之常情。由于中国要继续对外开放,听取一些外部意见,在合理范围内做一些优化,对推动中外不断加强合作大概是有益的。然而立法权与司法权是中国的主权,中国最后说了算,外界必须接受双方沟通后的最终结果,这不仅是终结各种争议的主权原则,恐怕也是西方国家驻华大使们都很清楚的道理。不能不说,西方舆论对中国立法提意见的劲头还是挺猛的,它们有一定上纲上线的政治化味道。而中方表现了风度和耐心,对一些挺过分的指摘以倾听为主,没怎么还嘴。毕竟立法都有征询意见期限,对于一些意见表达中夹带了私货,中方没有斤斤计较。西方提的意见分两大部分,其中一些指向对西方公司和机构利益的保护,另一些则属于越俎代庖,对中国人的人权“拔刀相助”。前一类印证了西方的“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后一类似乎又反过来,逼我们相信“西方关心中国人胜过我们关心自己”。不过仔细看,西方关心的“人权”都是中国极少数“异见人士”的权利,后者这些年不时充当西方撬动中国舆论的工具。这么看来,西方还是“自我为大”的。一些西方人似乎很关心中国是否“继续开放”,但他们的视角和出发点都存在问题。中国的发展就是建立在对外开放基础上,哪有回头路可走?但是开放的路上需要文明有序,加强法治,这相比于敞开国门后什么都不管更合逻辑。对外开放也需要是安全的,这对于出门也上锁、家里放钱多了也装保险柜的西方人来说本应不难理解。大概是中国过去管得少,外方享受优待惯了,中方稍一治理,一些人就觉得不自在。不过没关系,只要大家都讲理,新的适应就会很快形成。毕竟美国和各大国都有国家安全法,大家都依据WTO规则对外国公司在本国经营进行国安审查。中国并非特例,见识颇广的西方驻华大使们无须对中国的做法表现出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