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0wxm作者:环球时报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社评:一箭104星,印度也在往前赶路/e3pmub6h5/e3prafm0g搭载104颗卫星的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15日发射升空,最初的消息说,发射过程正常平稳。此前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是俄罗斯创造的,它的一枚火箭2014年一次发射了37颗卫星,印度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大概是印度在空间技术领域创造的第一项广受关注的世界纪录。尽管接下来还有对那些卫星的释放是否准确等考验,但印度人已经有理由为这个纪录而感到骄傲。不过,一箭多星的卫星搭载数量不是空间技术竞争的主要方向,这一单项成就的意义应当说是有限的。关于这一点,印度科学家们会比被媒体报道搞得欢欣鼓舞的普通民众更加清楚。 印度能在较少投入的情况下取得目前的空间技术成就,殊为不易,它在这方面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印度不仅实现了绕月飞行,而且曾将探测器送入火星轨道,它的后一项成就走在了所有亚洲国家的前面。然而毕竟投入的规模是决定一个国家空间技术面貌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发布的数据,各国2013年的航天预算为:美国393亿美元,中国61亿美元,俄罗斯53亿美元,日本36亿美元,印度12亿美元。印度GDP约为中国的1/5至1/4,它的投入额为中国的1/5,也就是说,印度对空间技术的实际投入力度与中国差不多。还有一个数字,印度的国防预算大约为中国的1/3,说明它的国防占GDP比例高于中国。新德里迄今为止的航天计划主要基于三种考虑,一是它有大国抱负,觉得就应该不光盯着眼前利益,还应着眼未来,所以航天总是要搞的。二是空间技术与军事联系紧密,这一块空不得。三是它有与中国竞争的压力,不能落后中国太远,给完全“比下去”。所以印度的空间技术更偏重能够“展示国家形象”的成就,比如探测月球和火星,先去了再说。有报道说印度还计划探测金星,这些都是很适合媒体炒作的项目。由于后续研究不太跟得上,上述有点“超前”的单项成就在未来很长时间里都将是“孤零零的”。印度的空间技术总体上仍比较落后,不仅没法跟美国比,而且落后中国一大截。它们仍然支离破碎,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体系。比如它的火箭推力就还不够,支撑不了大规模的太空探索。它2016年的航天发射总次数为7次,中国同年是22次。印度还没有航天员进入太空,而且那个时刻看上去还很遥远。它的空间站计划也尚未启动。它把探测器送上月球和火星轨道都是对现有航天能力的极限使用,虽然也有印度人在谈“登月”,但印度火箭的推力不足和载人航天空白都支持不了那种谈论。印度的最大软肋还是经济规模小,国家的基础薄弱。人们常说存在“两个印度”,一个是“精英印度”,一个是“贫民印度”。印度是等级社会,它既有全球一流的精英,又有这个世界上数量规模最大的穷人。贫富差距如此之大的国家能够做到“稳定”,大量穷人听天由命,也是很有意思的现象。外界能从对印度的观察中了解很多道理。一方面,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不可克服。另一方面,事在人为也是真实的。印度也在走一条属于它自己的道路,而且作为一个后发大国,应当说它做得不错。它有雄心和抱负,同时也挺现实的。它喜欢攀比,但更倾向于比出自己的进步和信心,而不是比得让自己垂头丧气。印度的政治和社会哲学都很值得玩味。14871494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lengchunyang环球时报148714944000011["9CaKrnJZxlY","9CaKrnJYQo5","9CaKrnJYzd5","9CaKrnJXkAl","9CaKrnJU1ee"]{"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搭载104颗卫星的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15日发射升空,最初的消息说,发射过程正常平稳。此前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是俄罗斯创造的,它的一枚火箭2014年一次发射了37颗卫星,印度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大概是印度在空间技术领域创造的第一项广受关注的世界纪录。尽管接下来还有对那些卫星的释放是否准确等考验,但印度人已经有理由为这个纪录而感到骄傲。不过,一箭多星的卫星搭载数量不是空间技术竞争的主要方向,这一单项成就的意义应当说是有限的。关于这一点,印度科学家们会比被媒体报道搞得欢欣鼓舞的普通民众更加清楚。 印度能在较少投入的情况下取得目前的空间技术成就,殊为不易,它在这方面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印度不仅实现了绕月飞行,而且曾将探测器送入火星轨道,它的后一项成就走在了所有亚洲国家的前面。然而毕竟投入的规模是决定一个国家空间技术面貌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发布的数据,各国2013年的航天预算为:美国393亿美元,中国61亿美元,俄罗斯53亿美元,日本36亿美元,印度12亿美元。印度GDP约为中国的1/5至1/4,它的投入额为中国的1/5,也就是说,印度对空间技术的实际投入力度与中国差不多。还有一个数字,印度的国防预算大约为中国的1/3,说明它的国防占GDP比例高于中国。新德里迄今为止的航天计划主要基于三种考虑,一是它有大国抱负,觉得就应该不光盯着眼前利益,还应着眼未来,所以航天总是要搞的。二是空间技术与军事联系紧密,这一块空不得。三是它有与中国竞争的压力,不能落后中国太远,给完全“比下去”。所以印度的空间技术更偏重能够“展示国家形象”的成就,比如探测月球和火星,先去了再说。有报道说印度还计划探测金星,这些都是很适合媒体炒作的项目。由于后续研究不太跟得上,上述有点“超前”的单项成就在未来很长时间里都将是“孤零零的”。印度的空间技术总体上仍比较落后,不仅没法跟美国比,而且落后中国一大截。它们仍然支离破碎,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体系。比如它的火箭推力就还不够,支撑不了大规模的太空探索。它2016年的航天发射总次数为7次,中国同年是22次。印度还没有航天员进入太空,而且那个时刻看上去还很遥远。它的空间站计划也尚未启动。它把探测器送上月球和火星轨道都是对现有航天能力的极限使用,虽然也有印度人在谈“登月”,但印度火箭的推力不足和载人航天空白都支持不了那种谈论。印度的最大软肋还是经济规模小,国家的基础薄弱。人们常说存在“两个印度”,一个是“精英印度”,一个是“贫民印度”。印度是等级社会,它既有全球一流的精英,又有这个世界上数量规模最大的穷人。贫富差距如此之大的国家能够做到“稳定”,大量穷人听天由命,也是很有意思的现象。外界能从对印度的观察中了解很多道理。一方面,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不可克服。另一方面,事在人为也是真实的。印度也在走一条属于它自己的道路,而且作为一个后发大国,应当说它做得不错。它有雄心和抱负,同时也挺现实的。它喜欢攀比,但更倾向于比出自己的进步和信心,而不是比得让自己垂头丧气。印度的政治和社会哲学都很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