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1nbW作者:环球时报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社评:蒂勒森在北京经历的谈话立意最高/e3pmub6h5/e3prafm0g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9日会见来访的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双方进行了堪称是蒂勒森此次东亚行中有过的立意最高的一次谈话。习近平主席强调了中美关系重要意义,蒂勒森表达了美方对中美“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原则的信守,而这正是北京主张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容。根据媒体报道和美国国务院网站披露的蒂勒森在华谈话,他与中方至少两次提到了上述14字原则。奥巴马时期都是中方强调这14个字,媒体上没有过美方主动阐述这些原则的记录。 蒂勒森在中国谈朝鲜问题,被西方媒体普遍认为“调子变温和了”,他对记者表示,中美将会一起合作,看看是否能说服平壤政府采取一个不同的路线,停止发展核武器。美媒曾报道说,华盛顿有意要制裁与朝鲜有贸易往来的中国公司,蒂勒森在华只字没提此事。韩国舆论对蒂勒森没有在北京公开申辩部署“萨德”的“正当性”尤感失望。蒂勒森在日韩时做了一些很具体的表态,朝鲜问题俨然是他东亚行的核心关切。到中国后话题的重心变了,中美大国关系更加突出了出来。蒂勒森还提到两国元首会晤要“为美中关系未来50年的发展确定方向”,这是来自美方很新鲜的说法。特朗普出任美国总统以来,中美关系有的难点似乎变得更难了,但美方也有过去从未有过的积极动向,使得两国关系不仅有不确定性,也有某些战略性的相近认识正在彼此之间出现。总的来看,两国具体摩擦不时出现,而双方管控摩擦的意愿也越来越清晰,不让中美关系当中的问题失控这一共同政治决心似在快速形成。北京与特朗普政府加强彼此理解的进程快于媒体的预期,造成了某种“大框架”效应,它使得特朗普发推特所带来的冲击不再像一开始那么强烈了。两国关系“出不了太大问题”作为基础性判断重新流行起来,关于今后4年中美关系“也许会更好”的猜测也开始在一些圈子里被大胆说出来。过去美方不太喜欢对中美关系进行战略性定性,而更愿意让一个又一个具体事务和问题自然累积出中美关系的整体面貌。特朗普政府虽然重视两国关系的“成果导向”,但它与中方共同对中美关系进行战略构建的意愿很像是近几届美国政府中最强的,北京应当对此表示欢迎。中美两国就各种问题“讨价还价”的色彩或许会加重,一方面它们不是战略冲突的性质会更清楚,一方面它们本身有可能变得更激烈,回合更多。比如不能排除蒂勒森在北京的积极姿态,是为下一步美方提高要价打伏笔。北京不会反对美国从对华关系中获得更多利益,但原则是这些利益必须是中美双赢框架的一部分,而不可是单边的。两国就什么是“双赢”达成接近的看法,理论上要比在零和关系中划分利益边界容易些,但实际过程未必是轻松的。现在毕竟是北京与特朗普政府交往的初始阶段,双方会探测对方的底线,争取让两国打交道的方式多对己方有利。在中美就具体问题发生摩擦时,北京需勇于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被对方释放的多重信息干扰。这个时候我们“赢”一个纠纷,“平”一个摩擦,与我们做一次“重大让步”相比,将对未来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朝核问题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中方推动问题解决的态度坚定而真诚,中美通过认真沟通完全应当形成一些关键共识,北京不可迁就美韩的一些激进主张,轻易做出让步。中美元首会晤广受期待,中美应当都会就准备工作提条件,中方也应做出重要的坚持。迄今为止,北京在华盛顿新政府任职初期头两个月表现得最为稳健,实际效果也很好。与此相关的经验应当得到总结。14899182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lengchunyang环球时报14899182600002["9CaKrnJjZVC","9CaKrnJZHLb","9CaKrnK1ieG","9CaKrnK0BHH","9CaKrnK0p63","9CaKrnJZjYo"]//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0319/18/17/20170319061731944.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9日会见来访的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双方进行了堪称是蒂勒森此次东亚行中有过的立意最高的一次谈话。习近平主席强调了中美关系重要意义,蒂勒森表达了美方对中美“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原则的信守,而这正是北京主张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容。根据媒体报道和美国国务院网站披露的蒂勒森在华谈话,他与中方至少两次提到了上述14字原则。奥巴马时期都是中方强调这14个字,媒体上没有过美方主动阐述这些原则的记录。 蒂勒森在中国谈朝鲜问题,被西方媒体普遍认为“调子变温和了”,他对记者表示,中美将会一起合作,看看是否能说服平壤政府采取一个不同的路线,停止发展核武器。美媒曾报道说,华盛顿有意要制裁与朝鲜有贸易往来的中国公司,蒂勒森在华只字没提此事。韩国舆论对蒂勒森没有在北京公开申辩部署“萨德”的“正当性”尤感失望。蒂勒森在日韩时做了一些很具体的表态,朝鲜问题俨然是他东亚行的核心关切。到中国后话题的重心变了,中美大国关系更加突出了出来。蒂勒森还提到两国元首会晤要“为美中关系未来50年的发展确定方向”,这是来自美方很新鲜的说法。特朗普出任美国总统以来,中美关系有的难点似乎变得更难了,但美方也有过去从未有过的积极动向,使得两国关系不仅有不确定性,也有某些战略性的相近认识正在彼此之间出现。总的来看,两国具体摩擦不时出现,而双方管控摩擦的意愿也越来越清晰,不让中美关系当中的问题失控这一共同政治决心似在快速形成。北京与特朗普政府加强彼此理解的进程快于媒体的预期,造成了某种“大框架”效应,它使得特朗普发推特所带来的冲击不再像一开始那么强烈了。两国关系“出不了太大问题”作为基础性判断重新流行起来,关于今后4年中美关系“也许会更好”的猜测也开始在一些圈子里被大胆说出来。过去美方不太喜欢对中美关系进行战略性定性,而更愿意让一个又一个具体事务和问题自然累积出中美关系的整体面貌。特朗普政府虽然重视两国关系的“成果导向”,但它与中方共同对中美关系进行战略构建的意愿很像是近几届美国政府中最强的,北京应当对此表示欢迎。中美两国就各种问题“讨价还价”的色彩或许会加重,一方面它们不是战略冲突的性质会更清楚,一方面它们本身有可能变得更激烈,回合更多。比如不能排除蒂勒森在北京的积极姿态,是为下一步美方提高要价打伏笔。北京不会反对美国从对华关系中获得更多利益,但原则是这些利益必须是中美双赢框架的一部分,而不可是单边的。两国就什么是“双赢”达成接近的看法,理论上要比在零和关系中划分利益边界容易些,但实际过程未必是轻松的。现在毕竟是北京与特朗普政府交往的初始阶段,双方会探测对方的底线,争取让两国打交道的方式多对己方有利。在中美就具体问题发生摩擦时,北京需勇于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被对方释放的多重信息干扰。这个时候我们“赢”一个纠纷,“平”一个摩擦,与我们做一次“重大让步”相比,将对未来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朝核问题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中方推动问题解决的态度坚定而真诚,中美通过认真沟通完全应当形成一些关键共识,北京不可迁就美韩的一些激进主张,轻易做出让步。中美元首会晤广受期待,中美应当都会就准备工作提条件,中方也应做出重要的坚持。迄今为止,北京在华盛顿新政府任职初期头两个月表现得最为稳健,实际效果也很好。与此相关的经验应当得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