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cbxd 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社评:“大国心态”将带中国社会走得更远/e3pmub6h5/e3prafm0g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正在举行,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几乎都来到中国,这一盛况给中外舆论都留下深刻印象,引来诸多解读。中国不仅自己实现了工业化,而且成为推动非洲走向工业化的最大力量。任何大的地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根基,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西方之前在非洲推动的事情有些本末倒置,它们强调非洲的政治治理,忽视了工业化,西方的非政府组织在非洲很活跃,但非洲最需要的是交通线、发电厂和制造业。中非合作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平等互利之路,大获成功,这让总想“领导”非洲但又效果很差的西方不舒服。西方一些力量集中舆论火力攻击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和在非投资,利用其舆论优势弥补它们对非经济合作眼下所处的下风,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然而世界上的事终究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中非合作的巨大成就就摆在非洲大地上,并且转化成双方的利益,积蓄了不断发展下去的强大势能。中国已成这个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之一,这个国家有远见,行动力强,但是至少在现阶段显得“不够雄辩”。这不是因为中国理亏,我们的表述力跟不上,而是世界舆论的大部分资源控制在西方手里,西方占有辩论的天然优势,导致我们有时做得很好,说得也对,但就是音量比不过西方。随着中国崛起引起美国和西方一些精英越来越多的警觉,中国与他们主导的对华战略必将有更多摩擦。这是中国崛起绕不开的经历,无论化解还是承受这些摩擦,前提都是中国社会需要有更多宠辱不惊的豁达及定力,换句话说,中国社会的集体心理要跟上国家前进的脚步,及时“大国化”。我们要相信,中国的国家道路是对的,而这种信心应首先来源于中国这些年成就与世界其他国家平均成就的横向对比,以及与中国自身近代史以来国家命运的纵向对比。我们不能接受某种价值观对我们评估中国根本性问题的空降,我们的实事求是原则必须牢不可破。中国人还要清楚,大国一定要尽大国的义务,否则我们就不能在今天的位置上久留,更指望不了继续往前走。因为中国还有穷人,所以对外援助就是不道德的,这种思维是小农经济的逻辑,根本指导不了中国今天的宏大实践。发展中国的民生只能在中国经济和综合实力不断进步的大潮流中实现,而不可能是靠小算计孤立完成的。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西方对华舆论还有较多客观性的话,今天中国崛起带给它们的危机感成为它们评价中国的基本价值线索。西方的对华舆论越来越扭曲,偏离客观性,我们今天需要有更多理性和道德力量摆脱西方“第三只眼”的影响力,带着批判的警惕性审视它们。过去我们既缺少战略判断的经验,也缺少在国际上走出一条独特道路的现实能力,因此很多时候只好模仿、参照着走。但是今天的情况已经截然不同,中国今后的大国之路已很难再有外部样板可循,我们走到了必须独立探索、甚至一边被议论纷纷一边要独立摸索下去的位置上。做大国很累的,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复杂,承受的批评和指责也越来越花哨,有时还会带上一些让我们莫名其妙的敌意。但是想想看,和几十年前、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个国家积贫积弱的时代相比,我们的今天是否曾经是当时国人梦寐以求的?今天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甚至是当时思想者们不敢想的。所以说,中国人必须珍惜国家好不容易得来的这一切。中国没有退路,我们必须通过“自学”,在21世纪如何与世界相处的问题上做到“无师自通”,实现不断前行。15359676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林芝环球时报153596766000011[]{"email":"lilinzhi@huanqiu.com","name":"李林芝"}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正在举行,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几乎都来到中国,这一盛况给中外舆论都留下深刻印象,引来诸多解读。中国不仅自己实现了工业化,而且成为推动非洲走向工业化的最大力量。任何大的地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根基,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西方之前在非洲推动的事情有些本末倒置,它们强调非洲的政治治理,忽视了工业化,西方的非政府组织在非洲很活跃,但非洲最需要的是交通线、发电厂和制造业。中非合作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平等互利之路,大获成功,这让总想“领导”非洲但又效果很差的西方不舒服。西方一些力量集中舆论火力攻击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和在非投资,利用其舆论优势弥补它们对非经济合作眼下所处的下风,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然而世界上的事终究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中非合作的巨大成就就摆在非洲大地上,并且转化成双方的利益,积蓄了不断发展下去的强大势能。中国已成这个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之一,这个国家有远见,行动力强,但是至少在现阶段显得“不够雄辩”。这不是因为中国理亏,我们的表述力跟不上,而是世界舆论的大部分资源控制在西方手里,西方占有辩论的天然优势,导致我们有时做得很好,说得也对,但就是音量比不过西方。随着中国崛起引起美国和西方一些精英越来越多的警觉,中国与他们主导的对华战略必将有更多摩擦。这是中国崛起绕不开的经历,无论化解还是承受这些摩擦,前提都是中国社会需要有更多宠辱不惊的豁达及定力,换句话说,中国社会的集体心理要跟上国家前进的脚步,及时“大国化”。我们要相信,中国的国家道路是对的,而这种信心应首先来源于中国这些年成就与世界其他国家平均成就的横向对比,以及与中国自身近代史以来国家命运的纵向对比。我们不能接受某种价值观对我们评估中国根本性问题的空降,我们的实事求是原则必须牢不可破。中国人还要清楚,大国一定要尽大国的义务,否则我们就不能在今天的位置上久留,更指望不了继续往前走。因为中国还有穷人,所以对外援助就是不道德的,这种思维是小农经济的逻辑,根本指导不了中国今天的宏大实践。发展中国的民生只能在中国经济和综合实力不断进步的大潮流中实现,而不可能是靠小算计孤立完成的。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西方对华舆论还有较多客观性的话,今天中国崛起带给它们的危机感成为它们评价中国的基本价值线索。西方的对华舆论越来越扭曲,偏离客观性,我们今天需要有更多理性和道德力量摆脱西方“第三只眼”的影响力,带着批判的警惕性审视它们。过去我们既缺少战略判断的经验,也缺少在国际上走出一条独特道路的现实能力,因此很多时候只好模仿、参照着走。但是今天的情况已经截然不同,中国今后的大国之路已很难再有外部样板可循,我们走到了必须独立探索、甚至一边被议论纷纷一边要独立摸索下去的位置上。做大国很累的,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复杂,承受的批评和指责也越来越花哨,有时还会带上一些让我们莫名其妙的敌意。但是想想看,和几十年前、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个国家积贫积弱的时代相比,我们的今天是否曾经是当时国人梦寐以求的?今天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甚至是当时思想者们不敢想的。所以说,中国人必须珍惜国家好不容易得来的这一切。中国没有退路,我们必须通过“自学”,在21世纪如何与世界相处的问题上做到“无师自通”,实现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