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5Xbn作者:毛克疾opinion.huanqiu.comarticle毛克疾:中印经贸映照出印度经济成熟度/e3pmub6h5/e3pr9baf6中国和印度作为两大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一直是全球市场的焦点。中国重视与印度发展经济关系,然而印度民间时不时传出杂音却令一些中国人望印度而却步。莫迪执政以来,中印经贸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印度整体经济表现的缩影。在全球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印度凭借低位崛起的后发优势、广阔的市场空间,低廉的用工成本,再加上“莫迪旋风”带来的改革红利,2014年、2015年、2016年GDP增速分别达7.5%、8%、7.1%,一度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虽然有专家质疑印度GDP增速是调整统计方法后“注水”的虚高指标,但是印度炙手可热的投资市场却至少从侧面印证了其经济的红火程度。根据印度工商部统计,印度2016财年接受外商直接投资流量为601亿美元,在2015财年556亿美元的基础上继续上涨。 然而,在外商投资加速流入的背景下,同期印度的出口额却出现明显下滑,这一方面是受到全球需求放缓的大环境的拖累,另一方面也说明印度利用外资实现“印度制造”的勃勃雄心仍需时日。中印经贸关系也是如此:中国对印投资额快速增加,但是印度出口依旧疲软,对华贸易赤字居高不下。2016年,中印双边的贸易总额为700.8亿美元,不仅没有达到双方2015年设定的1000亿美元贸易额目标,比起2015年的716.3亿美元还缩水了2.2%。同时,印度对华贸易逆差仍在不断扩大中,2016年赤字已达465.6亿美元。印度在暂停铁矿石等原材料对华出口以后,始终缺乏适销于中国市场的出口产品,导致贸易赤字常年累积。从某种角度上说,印度若不及时调整自身带有缺陷的产业结构,其与中国贸易联系越紧密,对华贸易逆差就越大,这极易成为某些政治势力宣扬极端民族主义的借口。与贸易相比,投资是中印经贸关系近年来的最大亮点。根据印度官方统计,中国是印度增长最快的外资来源国,排名从2011年的第35位跃升至2016年的第17位,年投资额也从2011年的区区1.02亿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10亿美元。如果加上经由香港、新加坡等离岸金融中心的中国资金,中资赴印的真实规模甚至可能达到现有数据的3倍。虽然中国对印投资增长迅猛,但无论是其占印度整体吸引外资,还是占中国整体对外投资的比例都不显著。2016年中资仅占印度吸收外资总存量的0.5%。有趣的是,虽然中国对印投资的占比不算高,却有远超其体量的社会曝光率和市场影响力。这是因为中国赴印投资的大部分项目落实在手机、家电、移动APP、电商、高端房地产等兼具日常属性和高新属性的领域。例如,为了应付严苛的零部件本地化要求,海尔、美的、TCL等家电企业和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都已经在印度投建生产线。根据2017年5月的最新调查数据,在印度市场销量前五的手机厂商中,中国已霸占四席,占据市场份额高达51.4%。与家电、手机等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并驾齐驱的是创投领域。印度和中国拥有相似的人口基数、相似的发展速度,两国却有着明显发展代际差距。因此,印度也常常被视为10年前的中国,成为一些中国投资人高度关注的海外市场。在这种背景下,大量中资涌入印度,其中大部分旨在复制中国移动互联网、房地产近年来的发展奇迹。中国现在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虽然相比中美、中日贸易关系,中印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具有一定弹性,但是许多中国企业仍需依赖印度市场生存。对许多中国企业来说,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趋于饱和,印度可能将提供企业的下一个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对印度来说,中国产品也具有无与伦比的适销性,“中国制造”的性价比和规模化供应能力,也契合了印度市场对于商品物美价廉的要求。虽然随着莫迪改革印度国内的营商环境已经有明显好转,但是如果印度想要真正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合格一员,首先要管控的就是它的国内政治风险——政府不作为、政党乱斗、社会泛政治化、经济民族主义、资源民族主义等等。只要有这些政治风险存在,哪怕再高的商业利润,外商投资也会望而却步。具体拿中印关系来说,虽然洞朗对峙已经平息,但是在冲突过程中印度社会和一部分政府官员对中国公司和资本表现出的深深恶意却不能不让人警惕。10月底,印度的经济民族主义组织“本土觉醒”,还组织了超过10万人的“抵制中国货”游行。再如,印度还在2016年修改完善了《敌国财产法》,旨在审查印度境内的中国和巴基斯坦公民与公司财产。这也是我们不得不警惕的一点。(作者是盘古智库研究员)15125809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杨阳环球时报151258092000011["9CaKrnK5RIC","9CaKrnK5k6W","9CaKrnK4zgF","9CaKrnK3JRg","9CaKrnK2hHa"]{"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中国和印度作为两大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一直是全球市场的焦点。中国重视与印度发展经济关系,然而印度民间时不时传出杂音却令一些中国人望印度而却步。莫迪执政以来,中印经贸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印度整体经济表现的缩影。在全球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印度凭借低位崛起的后发优势、广阔的市场空间,低廉的用工成本,再加上“莫迪旋风”带来的改革红利,2014年、2015年、2016年GDP增速分别达7.5%、8%、7.1%,一度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虽然有专家质疑印度GDP增速是调整统计方法后“注水”的虚高指标,但是印度炙手可热的投资市场却至少从侧面印证了其经济的红火程度。根据印度工商部统计,印度2016财年接受外商直接投资流量为601亿美元,在2015财年556亿美元的基础上继续上涨。 然而,在外商投资加速流入的背景下,同期印度的出口额却出现明显下滑,这一方面是受到全球需求放缓的大环境的拖累,另一方面也说明印度利用外资实现“印度制造”的勃勃雄心仍需时日。中印经贸关系也是如此:中国对印投资额快速增加,但是印度出口依旧疲软,对华贸易赤字居高不下。2016年,中印双边的贸易总额为700.8亿美元,不仅没有达到双方2015年设定的1000亿美元贸易额目标,比起2015年的716.3亿美元还缩水了2.2%。同时,印度对华贸易逆差仍在不断扩大中,2016年赤字已达465.6亿美元。印度在暂停铁矿石等原材料对华出口以后,始终缺乏适销于中国市场的出口产品,导致贸易赤字常年累积。从某种角度上说,印度若不及时调整自身带有缺陷的产业结构,其与中国贸易联系越紧密,对华贸易逆差就越大,这极易成为某些政治势力宣扬极端民族主义的借口。与贸易相比,投资是中印经贸关系近年来的最大亮点。根据印度官方统计,中国是印度增长最快的外资来源国,排名从2011年的第35位跃升至2016年的第17位,年投资额也从2011年的区区1.02亿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10亿美元。如果加上经由香港、新加坡等离岸金融中心的中国资金,中资赴印的真实规模甚至可能达到现有数据的3倍。虽然中国对印投资增长迅猛,但无论是其占印度整体吸引外资,还是占中国整体对外投资的比例都不显著。2016年中资仅占印度吸收外资总存量的0.5%。有趣的是,虽然中国对印投资的占比不算高,却有远超其体量的社会曝光率和市场影响力。这是因为中国赴印投资的大部分项目落实在手机、家电、移动APP、电商、高端房地产等兼具日常属性和高新属性的领域。例如,为了应付严苛的零部件本地化要求,海尔、美的、TCL等家电企业和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都已经在印度投建生产线。根据2017年5月的最新调查数据,在印度市场销量前五的手机厂商中,中国已霸占四席,占据市场份额高达51.4%。与家电、手机等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并驾齐驱的是创投领域。印度和中国拥有相似的人口基数、相似的发展速度,两国却有着明显发展代际差距。因此,印度也常常被视为10年前的中国,成为一些中国投资人高度关注的海外市场。在这种背景下,大量中资涌入印度,其中大部分旨在复制中国移动互联网、房地产近年来的发展奇迹。中国现在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虽然相比中美、中日贸易关系,中印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具有一定弹性,但是许多中国企业仍需依赖印度市场生存。对许多中国企业来说,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趋于饱和,印度可能将提供企业的下一个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对印度来说,中国产品也具有无与伦比的适销性,“中国制造”的性价比和规模化供应能力,也契合了印度市场对于商品物美价廉的要求。虽然随着莫迪改革印度国内的营商环境已经有明显好转,但是如果印度想要真正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合格一员,首先要管控的就是它的国内政治风险——政府不作为、政党乱斗、社会泛政治化、经济民族主义、资源民族主义等等。只要有这些政治风险存在,哪怕再高的商业利润,外商投资也会望而却步。具体拿中印关系来说,虽然洞朗对峙已经平息,但是在冲突过程中印度社会和一部分政府官员对中国公司和资本表现出的深深恶意却不能不让人警惕。10月底,印度的经济民族主义组织“本土觉醒”,还组织了超过10万人的“抵制中国货”游行。再如,印度还在2016年修改完善了《敌国财产法》,旨在审查印度境内的中国和巴基斯坦公民与公司财产。这也是我们不得不警惕的一点。(作者是盘古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