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fgxV作者:朱锋opinion.huanqiu.comarticle朱锋:G20应助力全球经济挣脱保护主义/e3pmub6h5/e3pr9baf62018年度G20峰会几天后将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国际社会的目光再度聚焦G20峰会期间即将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美国政府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和经济体启动了大幅提高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而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正在不断发作。本届G20峰会能否让全球经济从贸易保护主义中挣脱出来,世界将拭目以待。祛除经济阴影最近一段时间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全球股市再度低迷,尤其是领先的科技股跌幅明显;第三季度日本、德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也开始显著放慢。在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下,全球经济放缓、甚至陷入低迷的态势已经显现。第三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数据显示,各国都面临经济下行的沉重压力。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美国政府发动贸易战、放任贸易保护主义做法所带来的冲击。由于世界产业链和供应链已经成为一个联系全球各大经济体的巨型网络,即便是美国的报复性措施首先对准的是某一个国家,却已经造成了全球投资者的担忧和观望,更导致了供应链中各经济体原本通畅的产品供求关系和商业往来的迟滞与转向。 2018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清晰地揭示出了贸易战带来的恶果: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对中国的机床出口下降了15.7%,而7月-9月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折合成年率萎缩1.2%。虽然台风等自然灾害带来了影响,但私人消费疲软和出口下降是日本第三季度经济萎靡的主要成因。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德国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下降了11%;德国经济在2018年第三季度萎缩0.2%,是2013年以来德国经济的最大萎缩幅度。欧元区经济则创下了2014年以来最小增长幅度。欧盟统计局11月14日提供的数据显示,欧元区第三季GDP增长0.2%,但是增速只有前一季的一半。中国的第三季度出口虽然还在增长,但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中国明年的出口订单数将会明显下降。再加上世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货币都在2018年里出现了20%以上的贬值,全年经济增长乏力。与此同时,贸易摩擦加速各国央行纷纷退出货币宽松政策,2018年全球经济的下行态势已基本可以确定。因此,如果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能适可而止,将会为2019年的全球经济蒙上浓重阴影。坚持问题导向美国领导人近来在对华贸易摩擦问题上做出积极表态,表示期待和中国领导人的会面,并愿意达成相关的协议。但11月21日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公布的更新版对华301调查报告,仍对中国做出了一些指责。受这份报告的影响,美国和亚洲股市应声下跌。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受命出面喊话,表示特朗普会重视与中国领导人的会晤,并愿意寻找达成彼此妥协的办法。可是,库德洛仍然强调中国只有“做出改变”,美国才能考虑和中国“交易”。这种既当“运动员”、又要当“裁判员”的做法,并不利于中美两国在解决贸易摩擦中寻找到务实途径。今天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并非是中美两种经济发展及市场管理体制和模式的竞争,而是美国政府想要通过贸易摩擦,重新拉大中国不断缩小的与美国在核心制造业、创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力上的差距,重新拉大中美两国之间快速接近的实力差距。其实,中国的发展并非是为了挑战美国的地位,而是中国人民向往富裕、自由和尊严的生活需要。美国即便对中国今天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开放有诸多的不满,完全可以通过“问题导向”的双边对话机制,或者通过WTO仲裁和调解机制,来得以受理和解决。想要完全按照美国的标准来改变中国和塑造中国,事实上只会证明是美国想得“太多了”。贸易摩擦的压力应该转换成为中美合作的助力、转变成为引导中国积极变革的建设性动力,才能真正在两国的良性互动中变成实现各自目标的活力,让中美两国的经贸联系和互利合作造福于两国及世界人民。这一点,恰恰是中美关系走到今天,需要双方共同拥有的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的战略高度。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过去这40年的历史经验已经生动地表明,国际压力常常可以成为中国成长和进步的动力。问题是,这种压力必须让中国人民充分感受到,其初衷和目标是为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是为了人类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共同走向未来今天,美国对中国的经贸、投资、科技、产业合作和商业竞争力的各种限制方案正在相继出台。从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对中国资本进入美国的苛刻审议到对中国44家科贸企业的制裁,从美国大学开始限制与中国的学术交流到限制中国留学生就读高科技专业,中美关系确实“回不到过去”了。今天,中美关系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美国一些人的“中国威胁论”已经从意识形态、军事力量发展到来自中国的“整体性社会威胁”,甚至中国人的吃苦耐劳、热爱国家和勤奋努力,在他们面前都成为了“中国威胁”的来源;其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选择成了美国一些人担忧、不高兴的重要来源;第三,美国一些人对中国经济力量的担心远远超过了对中国军事力量的忧虑;第四,美国一些人威胁在市场、科技和创新领域要对中国“关门”。这四大变化,一味地归咎于中国并不合理。美国全力想要维护和巩固自己国际体系中霸主地位的雄心,何尝又不是美国开始对中国“变脸”的根本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是4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基础条件之一。40年后,中美关系的变化并不能改变中国继续全面融入世界的进步进程。只是,外部环境变了,中国也要“变”。在变化的世界中,中国仍将不可阻挡地顺势而为。2018年的G20峰会,世界希望看到的是中美两国为人类的未来承担责任。(作者是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15432512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杨阳环球时报154325124000011["9CaKrnKfe0Y","9CaKrnK3UkT","9CaKrnK3T2y","9CaKrnK2BIR","9CaKrnJZV1M"]{"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2018年度G20峰会几天后将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国际社会的目光再度聚焦G20峰会期间即将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美国政府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和经济体启动了大幅提高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而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正在不断发作。本届G20峰会能否让全球经济从贸易保护主义中挣脱出来,世界将拭目以待。祛除经济阴影最近一段时间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全球股市再度低迷,尤其是领先的科技股跌幅明显;第三季度日本、德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也开始显著放慢。在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下,全球经济放缓、甚至陷入低迷的态势已经显现。第三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数据显示,各国都面临经济下行的沉重压力。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美国政府发动贸易战、放任贸易保护主义做法所带来的冲击。由于世界产业链和供应链已经成为一个联系全球各大经济体的巨型网络,即便是美国的报复性措施首先对准的是某一个国家,却已经造成了全球投资者的担忧和观望,更导致了供应链中各经济体原本通畅的产品供求关系和商业往来的迟滞与转向。 2018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清晰地揭示出了贸易战带来的恶果: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对中国的机床出口下降了15.7%,而7月-9月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折合成年率萎缩1.2%。虽然台风等自然灾害带来了影响,但私人消费疲软和出口下降是日本第三季度经济萎靡的主要成因。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德国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下降了11%;德国经济在2018年第三季度萎缩0.2%,是2013年以来德国经济的最大萎缩幅度。欧元区经济则创下了2014年以来最小增长幅度。欧盟统计局11月14日提供的数据显示,欧元区第三季GDP增长0.2%,但是增速只有前一季的一半。中国的第三季度出口虽然还在增长,但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中国明年的出口订单数将会明显下降。再加上世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货币都在2018年里出现了20%以上的贬值,全年经济增长乏力。与此同时,贸易摩擦加速各国央行纷纷退出货币宽松政策,2018年全球经济的下行态势已基本可以确定。因此,如果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能适可而止,将会为2019年的全球经济蒙上浓重阴影。坚持问题导向美国领导人近来在对华贸易摩擦问题上做出积极表态,表示期待和中国领导人的会面,并愿意达成相关的协议。但11月21日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公布的更新版对华301调查报告,仍对中国做出了一些指责。受这份报告的影响,美国和亚洲股市应声下跌。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受命出面喊话,表示特朗普会重视与中国领导人的会晤,并愿意寻找达成彼此妥协的办法。可是,库德洛仍然强调中国只有“做出改变”,美国才能考虑和中国“交易”。这种既当“运动员”、又要当“裁判员”的做法,并不利于中美两国在解决贸易摩擦中寻找到务实途径。今天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并非是中美两种经济发展及市场管理体制和模式的竞争,而是美国政府想要通过贸易摩擦,重新拉大中国不断缩小的与美国在核心制造业、创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力上的差距,重新拉大中美两国之间快速接近的实力差距。其实,中国的发展并非是为了挑战美国的地位,而是中国人民向往富裕、自由和尊严的生活需要。美国即便对中国今天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开放有诸多的不满,完全可以通过“问题导向”的双边对话机制,或者通过WTO仲裁和调解机制,来得以受理和解决。想要完全按照美国的标准来改变中国和塑造中国,事实上只会证明是美国想得“太多了”。贸易摩擦的压力应该转换成为中美合作的助力、转变成为引导中国积极变革的建设性动力,才能真正在两国的良性互动中变成实现各自目标的活力,让中美两国的经贸联系和互利合作造福于两国及世界人民。这一点,恰恰是中美关系走到今天,需要双方共同拥有的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的战略高度。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过去这40年的历史经验已经生动地表明,国际压力常常可以成为中国成长和进步的动力。问题是,这种压力必须让中国人民充分感受到,其初衷和目标是为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是为了人类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共同走向未来今天,美国对中国的经贸、投资、科技、产业合作和商业竞争力的各种限制方案正在相继出台。从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对中国资本进入美国的苛刻审议到对中国44家科贸企业的制裁,从美国大学开始限制与中国的学术交流到限制中国留学生就读高科技专业,中美关系确实“回不到过去”了。今天,中美关系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美国一些人的“中国威胁论”已经从意识形态、军事力量发展到来自中国的“整体性社会威胁”,甚至中国人的吃苦耐劳、热爱国家和勤奋努力,在他们面前都成为了“中国威胁”的来源;其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选择成了美国一些人担忧、不高兴的重要来源;第三,美国一些人对中国经济力量的担心远远超过了对中国军事力量的忧虑;第四,美国一些人威胁在市场、科技和创新领域要对中国“关门”。这四大变化,一味地归咎于中国并不合理。美国全力想要维护和巩固自己国际体系中霸主地位的雄心,何尝又不是美国开始对中国“变脸”的根本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是4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基础条件之一。40年后,中美关系的变化并不能改变中国继续全面融入世界的进步进程。只是,外部环境变了,中国也要“变”。在变化的世界中,中国仍将不可阻挡地顺势而为。2018年的G20峰会,世界希望看到的是中美两国为人类的未来承担责任。(作者是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