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heOU作者:吴波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吴波:马克思主义该如何大众化/e3pmub6h5/e3pr9baf6伟大,是要人懂的。读懂马克思,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说,始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基础性工作。近些年来,根据受众接受习惯的变化和传播技术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表达方式和传播路径的创新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而时下动漫加上国内知名的视频弹幕网站的组合,就是最新的尝试之一。据描述马克思一生传奇的动漫《领风者》的制作方介绍,他们的目的是致力还原一个真实的马克思,他是伟人也是常人,希望大家看到的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不是传说中的神。坦率地说,马克思今天面临的不是被神化的问题,马克思及其创立的主义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被边缘化的问题。种种创新努力,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现实困境,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现实中的边缘化处境! 事实上,创新的真正缘起在于如何解决人们与马克思相疏离的问题。近些年来,已经有一些优秀的学者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们通过具象还原马克思的学习、生活、理论创造和交友等细节,拉近了青少年与马克思的距离,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感染和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人。马克思之所以伟大,不仅体现在生活和创作的诸多细节上,更在于其思想和实践。“马克思”这个概念从来都不只是思想话语层面的意义,社会现实永远是它不变的指向,他穷其一生的努力就在于改变现存的世界。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尽可以展开这样或那样的表达和传播的创新,但有一点是必须牢牢把握的,即任何形式的创新都不能离开对马克思初衷的揭示,都必须基于马克思理论知识传播和马克思特殊价值传播的统一。为了提升马克思对青少年的吸引力,《领风者》制作方可谓用心良苦,唯美的爱情,高富帅的模样都渲染其中。这样的努力无可厚非,但也不可避免地让人产生一种隐忧。马克思的整体性和独特性决定了,碎片化的目的性价值在实现的同时,可能造成与实质的分离,进而遮蔽或消解实质。具体点说,如果是引导青少年好好学习,中国历史上“头悬梁、锥刺股”故事多的是,何必跨越万里找个“西方大胡子”的勤奋作为励志的榜样呢?稍微了解点马克思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人都知道,他当时可不是个“好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迁就是有底线的。在注重表达形式和传播路径创新的同时,需要警惕一种消极的倾向,即关于马克思及其思想的传播,千万不能停留或定位于外部性叙述之中不能自拔,这样就可能忽略对马克思基本范畴的深刻理解,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分析,马克思的真谛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稀释或漂白。这样的情况在西方已经存在了。即使在西方主流社会科学中,也不排斥“阶级”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这是因为西方已经成功地对之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如今,这个概念广泛使用于社会学者们关于社会群体的分层研究之中,但是,阶级的实质性意义早已荡然无存。这也涉及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大众化不能片面地理解为话语表达的通俗化和传播路径的社会化,大众化的实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浅出地阐释和分析现实,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走入大众之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尽可以使用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手段进行包装与创新,但必须从内容出发而不能只从形式出发,否则,就背离了大众化的初衷。(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5480017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54800174000011["9CaKrnKhaY5","9CaKrnKhaXY","9CaKrnKh8Kt","9CaKrnKh8Kc","9CaKrnKh8JZ"]{"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伟大,是要人懂的。读懂马克思,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说,始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基础性工作。近些年来,根据受众接受习惯的变化和传播技术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表达方式和传播路径的创新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而时下动漫加上国内知名的视频弹幕网站的组合,就是最新的尝试之一。据描述马克思一生传奇的动漫《领风者》的制作方介绍,他们的目的是致力还原一个真实的马克思,他是伟人也是常人,希望大家看到的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不是传说中的神。坦率地说,马克思今天面临的不是被神化的问题,马克思及其创立的主义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被边缘化的问题。种种创新努力,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现实困境,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现实中的边缘化处境! 事实上,创新的真正缘起在于如何解决人们与马克思相疏离的问题。近些年来,已经有一些优秀的学者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们通过具象还原马克思的学习、生活、理论创造和交友等细节,拉近了青少年与马克思的距离,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感染和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人。马克思之所以伟大,不仅体现在生活和创作的诸多细节上,更在于其思想和实践。“马克思”这个概念从来都不只是思想话语层面的意义,社会现实永远是它不变的指向,他穷其一生的努力就在于改变现存的世界。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尽可以展开这样或那样的表达和传播的创新,但有一点是必须牢牢把握的,即任何形式的创新都不能离开对马克思初衷的揭示,都必须基于马克思理论知识传播和马克思特殊价值传播的统一。为了提升马克思对青少年的吸引力,《领风者》制作方可谓用心良苦,唯美的爱情,高富帅的模样都渲染其中。这样的努力无可厚非,但也不可避免地让人产生一种隐忧。马克思的整体性和独特性决定了,碎片化的目的性价值在实现的同时,可能造成与实质的分离,进而遮蔽或消解实质。具体点说,如果是引导青少年好好学习,中国历史上“头悬梁、锥刺股”故事多的是,何必跨越万里找个“西方大胡子”的勤奋作为励志的榜样呢?稍微了解点马克思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人都知道,他当时可不是个“好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迁就是有底线的。在注重表达形式和传播路径创新的同时,需要警惕一种消极的倾向,即关于马克思及其思想的传播,千万不能停留或定位于外部性叙述之中不能自拔,这样就可能忽略对马克思基本范畴的深刻理解,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分析,马克思的真谛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稀释或漂白。这样的情况在西方已经存在了。即使在西方主流社会科学中,也不排斥“阶级”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这是因为西方已经成功地对之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如今,这个概念广泛使用于社会学者们关于社会群体的分层研究之中,但是,阶级的实质性意义早已荡然无存。这也涉及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大众化不能片面地理解为话语表达的通俗化和传播路径的社会化,大众化的实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浅出地阐释和分析现实,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走入大众之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尽可以使用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手段进行包装与创新,但必须从内容出发而不能只从形式出发,否则,就背离了大众化的初衷。(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