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lpcG作者:许华opinion.huanqiu.comarticle许华:中俄文化交流可待“官民共热”/e3pmub6h5/e3pr9baf6近期,俄罗斯电影《绝杀慕尼黑》在国内热映,其传达的爱国主义热情与奋发搏击的体育精神感动了不少中国观众,引发了人们关于俄罗斯文化、民族性、电影制作等问题的讨论,中俄人文合作这一话题也因此备受社会关注。影视交流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互办影展、合作拍摄、引进片源的机制初步形成。俄罗斯已成为国内进口片的重要来源国之一,引进影片的数量逐年增加。《绝杀慕尼黑》是俄罗斯影史票房冠军,进入中国后也获得观众好评,在豆瓣上的评分一度接近9分。不过,虽有《绝杀慕尼黑》这样的佳片出现,整体来说俄罗斯电影在中国的票房收益、口碑等方面仍存在上升空间。截至目前,俄罗斯电影在中国票房最高的《冰雪女王3》收入7412.7万元人民币,大量俄进口影片的票房在千万左右徘徊,在影评网站上的美誉度位居中游。 中国电影在俄罗斯的影响力也尚待加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战狼2》在俄罗斯的评分为5.9,从观众的评论中可以看出,中国式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勇敢精神尚未在俄罗斯人中获得共鸣。俄罗斯进口的中国影片一直较少,数据显示,1997至2015年这18年间只有47部中国电影(包含香港)在俄罗斯上映,票房总计1760万美元。除去《十二生肖》贡献的940万美元,其余46部电影的票房为820万美元,平均票房为17.8万美元。“俄罗斯电影节”和“中国电影节”是中俄两国政府共同推动的人文合作品牌,在电影节上涌现出的好作品需要进一步的悉心推广,以增加两国文化在两国媒体和民众间的影响力。以2019年的情况为例:展映的7部俄片中,《坦克》和《草稿》在豆瓣上的得分为6.3和5.8,而《没有我》《亚历山大·赫里斯托弗洛夫的永生》《不可饶恕》《无往不胜》《瘦身大作战》5部影片无评分记录。在俄罗斯知名电影评论网站“电影搜索”上,中方的电影节影片《流浪地球》《长城》《功夫瑜伽》得分为6.03、6.0和5.4,《非凡任务》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无评分。其他年份的成绩与此类似。中俄关系近年来不断深化和发展,两国人文合作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从影视交流所折射的情况显示,两国民众对对方文化的认知水平与“文化融通”“民心相通”尚有距离。“中俄头条”客户端在2018年底发布的“2018 中俄关系民意调查报告”显示, 中俄民众对两国文化的整体评价比较积极,同时中国年轻一代对俄罗斯文化产品的兴趣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影视作品、图书、展览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感兴趣程度同样有不小的提升空间。根据俄权威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和“全俄社会舆论调查中心”近年来的数据,俄罗斯人把中国视为“最有价值的伙伴”的原因,主要是经济驱动和政治联合,而非中国文化形象的影响力、感召力。新时期的中俄文化外交、国际传播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方向,在形式上最突出的表现为主体的多元性和话语权下沉,传统上以国家机构和权威媒体为主导的对外文化传播方式需要更新和升级。在电影节组织机构、影片进口公司之外,网络上的各种“字幕组”成为了中俄之间、尤其是年轻人之间传播影视文化的新生力量。他们跟踪新片,自发地进行翻译和上传。中俄两国流行的电视剧、电影被他们“搬运”上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战斗民族养成记》《叶卡捷琳娜大帝》《楚乔传》《甄嬛传》等都是在两国观众中知名度较高的电视剧,针对这些剧目的评论远远高于官方渠道推荐的作品。目前“字幕组”的运营仍游走于灰色地带,既不规范,也不稳定,且内容良莠不齐,但是许多网友表示,通过“字幕组”作品更好地了解了中俄两国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社会生活。可以说,“字幕组”的工作确实为中俄之间的文化传播提供了一种补充,有助于加强观众对双方社会生活的了解。《绝杀慕尼黑》的热映,与“字幕组”早在2018年就上传资源,培育了良好口碑显然有一定的关系。“中俄头条”的民调数据显示,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俄罗斯的触达率均值只有21%。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相关部门或许可以组织翻译力量,在官方的电影节展映、输出片源等形式之外,利用“字幕组”网站、网络文学平台主动进行传播,丰富我国文化产品的输出方式和输出渠道,让更多的俄罗斯人接触到中国文化。新时期的人文合作与交流中,增加对互联网和新媒体传播的扶持和投资,我们的对俄文化传播也许会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历史与文化室副主任、研究员)15626043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56260430000011["9CaKrnKlnFO","9CaKrnKlnFM","9CaKrnKlnFL","9CaKrnKlnFK","9CaKrnKllSU"]{"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近期,俄罗斯电影《绝杀慕尼黑》在国内热映,其传达的爱国主义热情与奋发搏击的体育精神感动了不少中国观众,引发了人们关于俄罗斯文化、民族性、电影制作等问题的讨论,中俄人文合作这一话题也因此备受社会关注。影视交流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互办影展、合作拍摄、引进片源的机制初步形成。俄罗斯已成为国内进口片的重要来源国之一,引进影片的数量逐年增加。《绝杀慕尼黑》是俄罗斯影史票房冠军,进入中国后也获得观众好评,在豆瓣上的评分一度接近9分。不过,虽有《绝杀慕尼黑》这样的佳片出现,整体来说俄罗斯电影在中国的票房收益、口碑等方面仍存在上升空间。截至目前,俄罗斯电影在中国票房最高的《冰雪女王3》收入7412.7万元人民币,大量俄进口影片的票房在千万左右徘徊,在影评网站上的美誉度位居中游。 中国电影在俄罗斯的影响力也尚待加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战狼2》在俄罗斯的评分为5.9,从观众的评论中可以看出,中国式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勇敢精神尚未在俄罗斯人中获得共鸣。俄罗斯进口的中国影片一直较少,数据显示,1997至2015年这18年间只有47部中国电影(包含香港)在俄罗斯上映,票房总计1760万美元。除去《十二生肖》贡献的940万美元,其余46部电影的票房为820万美元,平均票房为17.8万美元。“俄罗斯电影节”和“中国电影节”是中俄两国政府共同推动的人文合作品牌,在电影节上涌现出的好作品需要进一步的悉心推广,以增加两国文化在两国媒体和民众间的影响力。以2019年的情况为例:展映的7部俄片中,《坦克》和《草稿》在豆瓣上的得分为6.3和5.8,而《没有我》《亚历山大·赫里斯托弗洛夫的永生》《不可饶恕》《无往不胜》《瘦身大作战》5部影片无评分记录。在俄罗斯知名电影评论网站“电影搜索”上,中方的电影节影片《流浪地球》《长城》《功夫瑜伽》得分为6.03、6.0和5.4,《非凡任务》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无评分。其他年份的成绩与此类似。中俄关系近年来不断深化和发展,两国人文合作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从影视交流所折射的情况显示,两国民众对对方文化的认知水平与“文化融通”“民心相通”尚有距离。“中俄头条”客户端在2018年底发布的“2018 中俄关系民意调查报告”显示, 中俄民众对两国文化的整体评价比较积极,同时中国年轻一代对俄罗斯文化产品的兴趣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影视作品、图书、展览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感兴趣程度同样有不小的提升空间。根据俄权威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和“全俄社会舆论调查中心”近年来的数据,俄罗斯人把中国视为“最有价值的伙伴”的原因,主要是经济驱动和政治联合,而非中国文化形象的影响力、感召力。新时期的中俄文化外交、国际传播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方向,在形式上最突出的表现为主体的多元性和话语权下沉,传统上以国家机构和权威媒体为主导的对外文化传播方式需要更新和升级。在电影节组织机构、影片进口公司之外,网络上的各种“字幕组”成为了中俄之间、尤其是年轻人之间传播影视文化的新生力量。他们跟踪新片,自发地进行翻译和上传。中俄两国流行的电视剧、电影被他们“搬运”上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战斗民族养成记》《叶卡捷琳娜大帝》《楚乔传》《甄嬛传》等都是在两国观众中知名度较高的电视剧,针对这些剧目的评论远远高于官方渠道推荐的作品。目前“字幕组”的运营仍游走于灰色地带,既不规范,也不稳定,且内容良莠不齐,但是许多网友表示,通过“字幕组”作品更好地了解了中俄两国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社会生活。可以说,“字幕组”的工作确实为中俄之间的文化传播提供了一种补充,有助于加强观众对双方社会生活的了解。《绝杀慕尼黑》的热映,与“字幕组”早在2018年就上传资源,培育了良好口碑显然有一定的关系。“中俄头条”的民调数据显示,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俄罗斯的触达率均值只有21%。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相关部门或许可以组织翻译力量,在官方的电影节展映、输出片源等形式之外,利用“字幕组”网站、网络文学平台主动进行传播,丰富我国文化产品的输出方式和输出渠道,让更多的俄罗斯人接触到中国文化。新时期的人文合作与交流中,增加对互联网和新媒体传播的扶持和投资,我们的对俄文化传播也许会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历史与文化室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