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mnYT作者:赵会荣opinion.huanqiu.comarticle赵会荣:俄罗斯能从“大欧亚”转向“大欧洲”吗/e3pmub6h5/e3pr9baf6一年一度的七国集团峰会本周末将在法国举行。峰会前夕,东道国法国总统马克龙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访法。马克龙在会谈前就向媒体表示,俄罗斯是欧洲国家,他对建成从里斯本延伸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欧洲充满信心。普京也回应称,希望与欧洲一起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法俄领导人的密切互动抢去了G7峰会不少风头,也让一些观察家又想起曾经的“大欧洲”构想。 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大欧洲”构想最早源于法国总统戴高乐。1962年9月戴高乐访问德国期间提出“总有一天,我们将与苏联共同建设欧洲”,这句话既是说给苏联听的,也是说给美国听的,意在显示法国外交的独立性和开放性。戴高乐所指的欧洲是从里斯本到乌拉尔。后来,戈尔巴乔夫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延伸,提出建立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共同欧洲家园”。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究竟走向何方的争论中,欧洲中心主义(也称大西洋主义或亲西方主义)在与斯拉夫主义、欧亚主义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在叶利钦时代达到顶峰。然而,俄罗斯与欧盟所设想的大欧洲图景是不同的,俄罗斯希望跻身西方世界,与西方平起平坐。而欧盟希望向后苏联地区扩张,并防止俄罗斯恢复苏联。这注定了“大欧洲”构想在地缘政治层面存在尖锐矛盾。 克里米亚事件发生后,西方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并不断施加政治压力,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全面恶化,俄罗斯迫不得已放弃追寻多年的“大欧洲”构想。普京的“谋士”苏尔科夫的话把俄罗斯精英对于大欧洲的留恋与失望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说,俄罗斯参与了欧洲的大部分战争,也取得了胜利,拯救过欧洲国家,但当俄罗斯需要帮助时却没有欧洲国家伸出援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再次走向欧洲,但欧洲却容不下俄罗斯,因为俄罗斯“太大了,广阔得令人恐惧”,尽管俄罗斯较之苏联已经极大缩小了版图同时还在西方面前表现出顺从,但还是没有被欧洲接受。 虽然“大欧洲”构想在俄罗斯已被“大欧亚”构想取而代之,但西方相当多的人仍然认为俄罗斯迟早会回归大欧洲。因为欧洲中心主义在俄罗斯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欧美是俄罗斯外交的重中之重,在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构想中一直都被列为仅次于独联体地区的优先方向。俄罗斯过去就从没有真正实施过东西并重的双头鹰外交,很多俄罗斯学者坦言向东靠归根结底是为了向西靠。更何况“大欧亚”构想本身也不排斥与欧洲的合作,某种意义上是原有大欧洲构想的扩容版,俄罗斯所呈现的“大欧亚”构想的画面中,主角是一个徘徊于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人,在向东前进的过程中不时回头向欧洲张望。 在美国成功利用乌克兰危机在俄欧之间打入楔子后,俄罗斯从未放弃缓和与西方关系的努力,俄罗斯选择的突破口就是欧洲,特别是与俄罗斯关系相对较好的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近期,与美俄关系持续较劲形成对比的是,俄罗斯在欧洲方向的突围有明显进展,2019年6月欧洲委员会恢复了俄罗斯在议会大会的表决权。俄罗斯的外交举动表明,俄罗斯不想一直与西方对抗下去,越早与西方关系实现正常化越好。因此,普京在会见媒体时表示愿意与G7框架内的伙伴沟通。 其实,“大欧洲”抑或“大欧亚”都只是宏大的构想,俄罗斯眼下最关心的是西方何时取消对俄制裁、与西方关系缓和甚至实现正常化。那么,俄罗斯能实现这个愿望吗?马克龙重提大欧洲,原因可能不止一个方面:欧洲内部正饱受难民危机和民粹主义困扰。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不再争取连任,个人健康屡屡预警。英国新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立足未稳,还要应付脱欧的烂摊子。意大利政府出现危机。这正是法国发声以彰显欧洲领袖作用的良机;美国总统特朗普把大棒挥向欧洲盟友,要求它们增加北约军费开支,购买美国武器,对欧盟发起贸易战,通过与部分东欧国家点对点强化军事合作分化欧盟,这迫使马克龙率先提出建设欧洲共同防务体系;西方对俄罗斯的孤立加制裁政策没有发挥作用,普京始终保持强硬做派,没有在乌克兰问题上作出任何让步。对马克龙来说,与其对“游荡在外”的俄罗斯束手无策,还不如把俄罗斯框在G8等多边框架内,以便规范俄罗斯的内政外交行为。另外,乌克兰危机久拖不决、与俄关系恶化对法国也不利。有鉴于此,马克龙积极推动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未来俄法之间的良性互动还会继续,这对俄欧关系正常化肯定会起到积极作用。 俄罗斯若想改善与西方的关系,美国的态度非常关键,因为欧盟在安全等问题上受制于美国。然而,美俄关系的改善远比欧俄关系更加复杂,非一日之功。在美国,俄罗斯问题既是外交问题也是内政问题。美国政治精英在遏制俄罗斯的问题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致。特朗普刚经历了“通俄门”的煎熬,目前主要精力放在备战2020年总统选举。一般而言,大选前当政的候选人不宜大幅调整外交政策。因此,特朗普有关支持俄罗斯回归G8的表态可能并非深思熟虑的表态。即便俄罗斯回到G8,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问题,包括干涉俄罗斯内政、中导条约、乌克兰、叙利亚、委内瑞拉等问题也不容易解决。 乌克兰问题是西方对俄实施制裁的起因,也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关键症结之一。泽连斯基胜选后,俄乌关系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双方都有意重启诺曼底四方会谈机制。西方对俄罗斯施加制裁的直接理由——克里米亚问题目前没被纳入任何多边协商机制,事实上已被大国搁置。各方都把新明斯克协议作为解决乌克兰东部地区冲突问题的钥匙,但实际上这个协议本身问题很多,最重要的是它对各方履行条款中规定的义务没有明确先后顺序,对不履行义务方也缺乏约束力。未来,随着诺曼底四方会谈机制启动和俄乌对话的展开,乌克兰东部冲突问题可能有所进展,但更多体现在停火、交换战俘、撤出重型武器等层面,彻底解决仍然非常困难。 基于这样的历史和现实,加上亚洲正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中国和俄罗斯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在开展大欧亚外交方面拥有天然优势,因而无论客观上还是主观上,俄罗斯回归大欧洲都可谓道阻且长。(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156650898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杨阳环球时报156650898000011["9CaKrnKkm5v","9CaKrnKjSYT","9CaKrnKi3u1","9CaKrnK8Srm","9CaKrnK7Gpr"]{"email":"yangyang@huanqiu.com","name":"杨阳"}
一年一度的七国集团峰会本周末将在法国举行。峰会前夕,东道国法国总统马克龙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访法。马克龙在会谈前就向媒体表示,俄罗斯是欧洲国家,他对建成从里斯本延伸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欧洲充满信心。普京也回应称,希望与欧洲一起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法俄领导人的密切互动抢去了G7峰会不少风头,也让一些观察家又想起曾经的“大欧洲”构想。 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大欧洲”构想最早源于法国总统戴高乐。1962年9月戴高乐访问德国期间提出“总有一天,我们将与苏联共同建设欧洲”,这句话既是说给苏联听的,也是说给美国听的,意在显示法国外交的独立性和开放性。戴高乐所指的欧洲是从里斯本到乌拉尔。后来,戈尔巴乔夫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延伸,提出建立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共同欧洲家园”。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究竟走向何方的争论中,欧洲中心主义(也称大西洋主义或亲西方主义)在与斯拉夫主义、欧亚主义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在叶利钦时代达到顶峰。然而,俄罗斯与欧盟所设想的大欧洲图景是不同的,俄罗斯希望跻身西方世界,与西方平起平坐。而欧盟希望向后苏联地区扩张,并防止俄罗斯恢复苏联。这注定了“大欧洲”构想在地缘政治层面存在尖锐矛盾。 克里米亚事件发生后,西方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并不断施加政治压力,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全面恶化,俄罗斯迫不得已放弃追寻多年的“大欧洲”构想。普京的“谋士”苏尔科夫的话把俄罗斯精英对于大欧洲的留恋与失望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说,俄罗斯参与了欧洲的大部分战争,也取得了胜利,拯救过欧洲国家,但当俄罗斯需要帮助时却没有欧洲国家伸出援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再次走向欧洲,但欧洲却容不下俄罗斯,因为俄罗斯“太大了,广阔得令人恐惧”,尽管俄罗斯较之苏联已经极大缩小了版图同时还在西方面前表现出顺从,但还是没有被欧洲接受。 虽然“大欧洲”构想在俄罗斯已被“大欧亚”构想取而代之,但西方相当多的人仍然认为俄罗斯迟早会回归大欧洲。因为欧洲中心主义在俄罗斯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欧美是俄罗斯外交的重中之重,在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构想中一直都被列为仅次于独联体地区的优先方向。俄罗斯过去就从没有真正实施过东西并重的双头鹰外交,很多俄罗斯学者坦言向东靠归根结底是为了向西靠。更何况“大欧亚”构想本身也不排斥与欧洲的合作,某种意义上是原有大欧洲构想的扩容版,俄罗斯所呈现的“大欧亚”构想的画面中,主角是一个徘徊于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人,在向东前进的过程中不时回头向欧洲张望。 在美国成功利用乌克兰危机在俄欧之间打入楔子后,俄罗斯从未放弃缓和与西方关系的努力,俄罗斯选择的突破口就是欧洲,特别是与俄罗斯关系相对较好的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近期,与美俄关系持续较劲形成对比的是,俄罗斯在欧洲方向的突围有明显进展,2019年6月欧洲委员会恢复了俄罗斯在议会大会的表决权。俄罗斯的外交举动表明,俄罗斯不想一直与西方对抗下去,越早与西方关系实现正常化越好。因此,普京在会见媒体时表示愿意与G7框架内的伙伴沟通。 其实,“大欧洲”抑或“大欧亚”都只是宏大的构想,俄罗斯眼下最关心的是西方何时取消对俄制裁、与西方关系缓和甚至实现正常化。那么,俄罗斯能实现这个愿望吗?马克龙重提大欧洲,原因可能不止一个方面:欧洲内部正饱受难民危机和民粹主义困扰。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不再争取连任,个人健康屡屡预警。英国新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立足未稳,还要应付脱欧的烂摊子。意大利政府出现危机。这正是法国发声以彰显欧洲领袖作用的良机;美国总统特朗普把大棒挥向欧洲盟友,要求它们增加北约军费开支,购买美国武器,对欧盟发起贸易战,通过与部分东欧国家点对点强化军事合作分化欧盟,这迫使马克龙率先提出建设欧洲共同防务体系;西方对俄罗斯的孤立加制裁政策没有发挥作用,普京始终保持强硬做派,没有在乌克兰问题上作出任何让步。对马克龙来说,与其对“游荡在外”的俄罗斯束手无策,还不如把俄罗斯框在G8等多边框架内,以便规范俄罗斯的内政外交行为。另外,乌克兰危机久拖不决、与俄关系恶化对法国也不利。有鉴于此,马克龙积极推动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未来俄法之间的良性互动还会继续,这对俄欧关系正常化肯定会起到积极作用。 俄罗斯若想改善与西方的关系,美国的态度非常关键,因为欧盟在安全等问题上受制于美国。然而,美俄关系的改善远比欧俄关系更加复杂,非一日之功。在美国,俄罗斯问题既是外交问题也是内政问题。美国政治精英在遏制俄罗斯的问题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致。特朗普刚经历了“通俄门”的煎熬,目前主要精力放在备战2020年总统选举。一般而言,大选前当政的候选人不宜大幅调整外交政策。因此,特朗普有关支持俄罗斯回归G8的表态可能并非深思熟虑的表态。即便俄罗斯回到G8,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问题,包括干涉俄罗斯内政、中导条约、乌克兰、叙利亚、委内瑞拉等问题也不容易解决。 乌克兰问题是西方对俄实施制裁的起因,也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关键症结之一。泽连斯基胜选后,俄乌关系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双方都有意重启诺曼底四方会谈机制。西方对俄罗斯施加制裁的直接理由——克里米亚问题目前没被纳入任何多边协商机制,事实上已被大国搁置。各方都把新明斯克协议作为解决乌克兰东部地区冲突问题的钥匙,但实际上这个协议本身问题很多,最重要的是它对各方履行条款中规定的义务没有明确先后顺序,对不履行义务方也缺乏约束力。未来,随着诺曼底四方会谈机制启动和俄乌对话的展开,乌克兰东部冲突问题可能有所进展,但更多体现在停火、交换战俘、撤出重型武器等层面,彻底解决仍然非常困难。 基于这样的历史和现实,加上亚洲正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中国和俄罗斯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在开展大欧亚外交方面拥有天然优势,因而无论客观上还是主观上,俄罗斯回归大欧洲都可谓道阻且长。(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