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mFUb作者:魏建国opinion.huanqiu.comarticle魏建国:香港经济走到一个关键路口/e3pmub6h5/e3pr9baf6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香港所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不可替代。 在当下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的节点,香港将扮演什么角色,能不能把握好机遇,这对香港来说是一个关键路口。 回首历史,香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自改革开放之初,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关系就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期,其中最活跃的是转口贸易。在初期内地投资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大批港商率先前来投资建厂,香港工业生产在此过程中北移,形成以内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为加工基地、以海外为加工销售市场的格局,港商在其中扮演了生产者和贸易商的双重角色,既给内地带来当时紧缺的资金、技术、设备及现代管理模式和商业规则,也帮助内地制造在国际上打开市场。 其二,香港一直是内地最大的外资来源地,这其中不仅包括香港企业的资金,还包括台湾、澳门、海外华侨及一些内地民营企业的资金,他们都被看作是“港商”,汇入为促进内地发展的龙头队伍中去。 其三,沟通中西方的桥梁作用。香港市场规则与国际接轨,很多内地企业通过香港这个窗口,在成熟的国际化市场经济环境中学习,为走向世界积累了经验。香港的市场经济理念、管理模式、商品房改革、城市治理、公务员管理、社会服务等经验都为特区以及内地其他地方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说,我们找不到比香港更好的老师。 在这个过程中,香港得益同样很多。香港GDP从1978年的183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3629亿美元,人均GDP从1978年的3923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4.87万美元,这是承载中国经济奇迹东风的结果。 过去40年,内地经济变化调整的步伐很快,香港跟随调整的节奏也很快,整体适应得很好,但也有些地方适应不那么充分。由此出现了一些声音,认为对方成了自身发展的“包袱”,在过往的经济联系中自己“吃了亏”,甚至鼓吹未来应该“脱钩”,这种看法极其片面、狭隘和短视。没有香港的发展,中国未来的发展是不全面的;不依靠下一个40年中国发展的大势,仅依靠香港自己,或者依靠欧美,香港的未来没有前途;没有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共同努力,中国的改革开放不可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在关键路口处,香港如何抓住历史机遇,为未来的腾飞踏出坚实一步?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依托内地。当中国整体已跃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台阶,内地与香港的关系不可能是从前的“三来一补”以及一般的投资及转口贸易时,香港要融入中国下一个40年的发展大势,必须做好三件事: 其一,研究中国内地大政策大方向,尤其是“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所能给香港带来的效益如何发挥至最大。笔者认为现在香港对这些问题研究得不够,应该加速研究。其二,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在金融及服务方面的优势。香港在服务贸易方面有着很大的网络及资源,在当今全球进行生产要素调节的时候,如果香港能够与内地更好地联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更好地发挥金融作用,将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其三,香港应坚持在中西方之间起一个“超级中间人”作用。 国家刚刚宣布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40年前的一个小渔村,经历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成今天这样的大城市,研究它的成长轨迹,促进它的发展,提高它的创新能力,是这个城市未来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深圳对全球其他城市营商环境及创新环境的建设经验还需要像海绵一样学习,香港的经验尤其值得好好借鉴。更进一步地,深圳和香港两个城市如何在大湾区中形成一个有序而非同质化的方向,把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两种制度优势发挥到极致,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我们期待香港做出更多努力,我们也应促进香港做出更多努力,我们应在这方面给予香港更多的政策。这不仅是中央及特区政府的事,也是内地和香港高校、智库及民众的事。包括在“一带一路”当中,香港的金融、税收、财务、投资分析评估以及中介机构和商会怎样起作用,怎么与内地进一步对接;如何消弭社会层面的片面、偏激、短视情绪,确保一个有益于经济合作的舆论环境,我们有很多事需要努力去做。(作者是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156770358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56770358000011["9CaKrnKmEw8","9CaKrnKmEw7","9CaKrnKmEw5","9CaKrnKmDhk","9CaKrnKmDgZ"]{"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香港所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不可替代。 在当下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的节点,香港将扮演什么角色,能不能把握好机遇,这对香港来说是一个关键路口。 回首历史,香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自改革开放之初,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关系就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期,其中最活跃的是转口贸易。在初期内地投资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大批港商率先前来投资建厂,香港工业生产在此过程中北移,形成以内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为加工基地、以海外为加工销售市场的格局,港商在其中扮演了生产者和贸易商的双重角色,既给内地带来当时紧缺的资金、技术、设备及现代管理模式和商业规则,也帮助内地制造在国际上打开市场。 其二,香港一直是内地最大的外资来源地,这其中不仅包括香港企业的资金,还包括台湾、澳门、海外华侨及一些内地民营企业的资金,他们都被看作是“港商”,汇入为促进内地发展的龙头队伍中去。 其三,沟通中西方的桥梁作用。香港市场规则与国际接轨,很多内地企业通过香港这个窗口,在成熟的国际化市场经济环境中学习,为走向世界积累了经验。香港的市场经济理念、管理模式、商品房改革、城市治理、公务员管理、社会服务等经验都为特区以及内地其他地方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说,我们找不到比香港更好的老师。 在这个过程中,香港得益同样很多。香港GDP从1978年的183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3629亿美元,人均GDP从1978年的3923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4.87万美元,这是承载中国经济奇迹东风的结果。 过去40年,内地经济变化调整的步伐很快,香港跟随调整的节奏也很快,整体适应得很好,但也有些地方适应不那么充分。由此出现了一些声音,认为对方成了自身发展的“包袱”,在过往的经济联系中自己“吃了亏”,甚至鼓吹未来应该“脱钩”,这种看法极其片面、狭隘和短视。没有香港的发展,中国未来的发展是不全面的;不依靠下一个40年中国发展的大势,仅依靠香港自己,或者依靠欧美,香港的未来没有前途;没有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共同努力,中国的改革开放不可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在关键路口处,香港如何抓住历史机遇,为未来的腾飞踏出坚实一步?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依托内地。当中国整体已跃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台阶,内地与香港的关系不可能是从前的“三来一补”以及一般的投资及转口贸易时,香港要融入中国下一个40年的发展大势,必须做好三件事: 其一,研究中国内地大政策大方向,尤其是“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所能给香港带来的效益如何发挥至最大。笔者认为现在香港对这些问题研究得不够,应该加速研究。其二,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在金融及服务方面的优势。香港在服务贸易方面有着很大的网络及资源,在当今全球进行生产要素调节的时候,如果香港能够与内地更好地联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更好地发挥金融作用,将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其三,香港应坚持在中西方之间起一个“超级中间人”作用。 国家刚刚宣布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40年前的一个小渔村,经历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成今天这样的大城市,研究它的成长轨迹,促进它的发展,提高它的创新能力,是这个城市未来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深圳对全球其他城市营商环境及创新环境的建设经验还需要像海绵一样学习,香港的经验尤其值得好好借鉴。更进一步地,深圳和香港两个城市如何在大湾区中形成一个有序而非同质化的方向,把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两种制度优势发挥到极致,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我们期待香港做出更多努力,我们也应促进香港做出更多努力,我们应在这方面给予香港更多的政策。这不仅是中央及特区政府的事,也是内地和香港高校、智库及民众的事。包括在“一带一路”当中,香港的金融、税收、财务、投资分析评估以及中介机构和商会怎样起作用,怎么与内地进一步对接;如何消弭社会层面的片面、偏激、短视情绪,确保一个有益于经济合作的舆论环境,我们有很多事需要努力去做。(作者是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