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3JoI作者:劳木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劳木:中国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多/e3pmub6h5/e3pmub75a最近十多天,国内外两场大火震慑人心。6月13日,伦敦一幢24层的公寓失火,致79人死亡;22日,杭州一保姆纵火,住18层的女主人连同3个可爱的孩子被活活烧死。无辜的生命被大火吞噬,令人痛惜悲悯,这也向住在高楼的人敲响警钟:务必学会火灾时避险逃生,因为我国高层建筑隐患太多。 隐患之一:楼体外加贴易燃的隔热层,埋下火灾隐患。 近年来,新建高层建筑和很多旧楼改造,都在外墙上加保护层,以保温隔热,节省能源。但这种称作EPS(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或XPS(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的材料,最大的缺陷是燃点低,碰到火源很容易燃烧,如果使用其中的劣质产品,一旦着火,火势会上下左右蔓延,很快包围整个楼体,给消防救火造成困难。这次伦敦公寓大火,2010年上海一28层大楼致28人遇难的火灾,易燃的隔热层是釀成大灾的罪魁祸首。 有鉴于此,在高楼开建和旧楼改造动工前,相关单位和楼内住户应派出代表,对保温材料进行检验,不让劣质材料蒙混过关,埋下隐患。 隐患之二:楼内防火灭火设备不全,与高层建筑要求的防火标准不匹配。 大火主要由楼内燃起,灭火的重任也就在楼内。按高层建筑的要求,楼内应有烟雾报警器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特别是后者,对室内灭火非常有效。有统计显示,纽约市装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高层建筑,在发生1990次火灾中,1935次被该系统有效控制。按消防要求,建筑物内应安装消防电梯,否则,全副武装的消防队员就得通过楼梯冲上高层,这不仅耗费体力,速度慢,还会同向外疏散的人群对撞,延误救火时间。而目前我国除了高档楼盘,多数高楼没有上述设备。 隐患之三:楼内现有的灭火设施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今天我国楼内灭火主要靠消火栓、喷雾灭火器,以及阻挡火势蔓延的防火门。令人忧虑的是,就这些有限的灭火设施也未能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像这次杭州高楼大火,18层的消防栓就没有水,水要从一楼接入。据报道,这种消防栓无水的情况,并非个别现象。就算消防栓功能正常,楼内的人也未必会正确使用。按照介绍,消防栓使用分5个步骤:打开消防栓柜;取出消防水带,向着火源点延伸展开;接上水枪;连接水源;手握水枪头及水管,打开水阀门,即可灭火。这么复杂的程序,一人恐难胜任,平时没有配合演练,在烟雾弥漫中和手忙脚乱时,即使两三个人一起动手,也未必能正常操作。至于防火门,为进出方便,平时都是开着的,一旦有一层楼失火,大火可能很快就烧到其他楼层。 如此看来,懂得怎样在火灾发生时避难逃生,至关重要。法学专家姚遥先生日前就高层建筑防火灭火写过一篇专文,既有全面专业性论述,又有火灾时避难逃生方法的介绍。他在文中写道:在住宅火灾救援中,还有一个补救办法,是预备消防应急包。应急包中有三样东西至关重要,防毒呼吸面具、阻燃毯、高楼逃生缓降器。呼吸面具与阻燃毯无需解释,这是比用打湿被褥更有效和便捷的专业求生用品。若逃生通道被大火封堵,就要从阳台或窗口向室外逃生,高楼逃生缓降器就是为此而设计,用于帮助人沿着绳索平稳落地。如果熟练掌握,从20层楼下降到地面约需1分钟左右,在极端情况下能有效地保护生命安全。姚先生的看法很有价值,住在建筑物高层的家庭有必要备下这三件救生法宝。 毋庸讳言,我国很多高层建筑物内防火灭火设备短缺,相关部门和媒体不重视对民众的防火灭火宣传教育,百姓缺乏防火灭火和在火灾中求生的知识。因此,虽然我国不是火灾严重的国家,但隐患很多,各方须正视现实,尤其是住在高楼层的人,事关身家性命,更要格外警觉。 “ 9·11”事件后,纽约市政府发布了一份针对高层建筑防火灾的文件,不乏参考价值,摘录于下: 如果你的房间内着火: 1,让房间内每个人都出去,出去时尽可能伏低身体; 2,拉响火警警报器; 3,跑到最近的楼梯,抓住栏杆; 如果不是你的房间着火: 1,尽可能待在室内,而不是跑到充满烟雾的走廊; 2,关紧门; 3,用胶带或湿布封住门缝、通风扇等任何烟可能渗进的通道; 4,关掉空调; 5,把浴缸放满水; 6,窗户开几英寸的缝隙(火苗或烟来自下面时除外),不要打碎窗户,后面可能需要关窗; 7,如果你感到极度危险,打开窗户,向消防员挥动床单求救。 平时需要做的事: 1,将手电筒放在可以随时取用的地方; 2,维护烟雾警报器,法律要求每个高层建筑住户安装警报器,但维护权在你手中; 3,向大楼管理者或消防部门报告火灾隐患。 14984610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翟亚菲环球网149846106000011["9CaKrnJPvEn","9CaKrnJAM0s","9CaKrnJA7wk","9CaKrnJyFyQ","9CaKrnJywC0"]{"email":"zhaiyafei@huanqiu.com","name":"翟亚菲"}
最近十多天,国内外两场大火震慑人心。6月13日,伦敦一幢24层的公寓失火,致79人死亡;22日,杭州一保姆纵火,住18层的女主人连同3个可爱的孩子被活活烧死。无辜的生命被大火吞噬,令人痛惜悲悯,这也向住在高楼的人敲响警钟:务必学会火灾时避险逃生,因为我国高层建筑隐患太多。 隐患之一:楼体外加贴易燃的隔热层,埋下火灾隐患。 近年来,新建高层建筑和很多旧楼改造,都在外墙上加保护层,以保温隔热,节省能源。但这种称作EPS(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或XPS(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的材料,最大的缺陷是燃点低,碰到火源很容易燃烧,如果使用其中的劣质产品,一旦着火,火势会上下左右蔓延,很快包围整个楼体,给消防救火造成困难。这次伦敦公寓大火,2010年上海一28层大楼致28人遇难的火灾,易燃的隔热层是釀成大灾的罪魁祸首。 有鉴于此,在高楼开建和旧楼改造动工前,相关单位和楼内住户应派出代表,对保温材料进行检验,不让劣质材料蒙混过关,埋下隐患。 隐患之二:楼内防火灭火设备不全,与高层建筑要求的防火标准不匹配。 大火主要由楼内燃起,灭火的重任也就在楼内。按高层建筑的要求,楼内应有烟雾报警器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特别是后者,对室内灭火非常有效。有统计显示,纽约市装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高层建筑,在发生1990次火灾中,1935次被该系统有效控制。按消防要求,建筑物内应安装消防电梯,否则,全副武装的消防队员就得通过楼梯冲上高层,这不仅耗费体力,速度慢,还会同向外疏散的人群对撞,延误救火时间。而目前我国除了高档楼盘,多数高楼没有上述设备。 隐患之三:楼内现有的灭火设施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今天我国楼内灭火主要靠消火栓、喷雾灭火器,以及阻挡火势蔓延的防火门。令人忧虑的是,就这些有限的灭火设施也未能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像这次杭州高楼大火,18层的消防栓就没有水,水要从一楼接入。据报道,这种消防栓无水的情况,并非个别现象。就算消防栓功能正常,楼内的人也未必会正确使用。按照介绍,消防栓使用分5个步骤:打开消防栓柜;取出消防水带,向着火源点延伸展开;接上水枪;连接水源;手握水枪头及水管,打开水阀门,即可灭火。这么复杂的程序,一人恐难胜任,平时没有配合演练,在烟雾弥漫中和手忙脚乱时,即使两三个人一起动手,也未必能正常操作。至于防火门,为进出方便,平时都是开着的,一旦有一层楼失火,大火可能很快就烧到其他楼层。 如此看来,懂得怎样在火灾发生时避难逃生,至关重要。法学专家姚遥先生日前就高层建筑防火灭火写过一篇专文,既有全面专业性论述,又有火灾时避难逃生方法的介绍。他在文中写道:在住宅火灾救援中,还有一个补救办法,是预备消防应急包。应急包中有三样东西至关重要,防毒呼吸面具、阻燃毯、高楼逃生缓降器。呼吸面具与阻燃毯无需解释,这是比用打湿被褥更有效和便捷的专业求生用品。若逃生通道被大火封堵,就要从阳台或窗口向室外逃生,高楼逃生缓降器就是为此而设计,用于帮助人沿着绳索平稳落地。如果熟练掌握,从20层楼下降到地面约需1分钟左右,在极端情况下能有效地保护生命安全。姚先生的看法很有价值,住在建筑物高层的家庭有必要备下这三件救生法宝。 毋庸讳言,我国很多高层建筑物内防火灭火设备短缺,相关部门和媒体不重视对民众的防火灭火宣传教育,百姓缺乏防火灭火和在火灾中求生的知识。因此,虽然我国不是火灾严重的国家,但隐患很多,各方须正视现实,尤其是住在高楼层的人,事关身家性命,更要格外警觉。 “ 9·11”事件后,纽约市政府发布了一份针对高层建筑防火灾的文件,不乏参考价值,摘录于下: 如果你的房间内着火: 1,让房间内每个人都出去,出去时尽可能伏低身体; 2,拉响火警警报器; 3,跑到最近的楼梯,抓住栏杆; 如果不是你的房间着火: 1,尽可能待在室内,而不是跑到充满烟雾的走廊; 2,关紧门; 3,用胶带或湿布封住门缝、通风扇等任何烟可能渗进的通道; 4,关掉空调; 5,把浴缸放满水; 6,窗户开几英寸的缝隙(火苗或烟来自下面时除外),不要打碎窗户,后面可能需要关窗; 7,如果你感到极度危险,打开窗户,向消防员挥动床单求救。 平时需要做的事: 1,将手电筒放在可以随时取用的地方; 2,维护烟雾警报器,法律要求每个高层建筑住户安装警报器,但维护权在你手中; 3,向大楼管理者或消防部门报告火灾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