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5M6b作者:杨飞opinion.huanqiu.comarticle【改革•印记——看中国发展】火钳、灶火慢慢消失,生活却越来越甜蜜/e3pmub6h5/e3pmub75a深沉的眷恋,浸染了岁月,饱满了时光,温暖了红尘。今年国庆节回了趟老家,无意间发现了“火钳”和“灶火”还在,只不过很久没用它们都蒙上了厚厚的灰尘。“火钳”是夹取柴火的工具,“灶火”则用于做饭烧水。只要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都对“火钳”和“灶火”有着深刻的记忆。用火钳最多的地方,就是厨房。农村时候家家户户厨房都有几个“锅头”(有的地方也叫灶火),一家人做饭烧水全靠它了。由“灶火”衍生出来的灶君,在夏朝也已经成为了中国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就有记载:“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记得很清楚,儿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牌位。牌位上面贴着“一家之主”文字,两旁贴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对联。在晋北地区,民间更是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隔着岁月的门,感叹流年。那个年代最幸福的事,就是冬天围着“灶火”取暖,不大一会还能吃上香喷喷的饭菜。也不仅仅是做饭和烧水,“灶火”的功能还有很多。比如说,可以在灶火里面烧玉米,也可以在灶火里面烤红薯。当然,还可以在灶火里面烤馍,如果你技术还可以的话。有灶火,就得有生火的东西。农村先是几分钱一盒的火柴,后来成了几毛钱一个的打火机。最废的还是“柴禾”,一顿饭往往要用掉好多。那个时候,从玉米杆到麦秆,再到谷杆等等,都能当柴禾烧。甚至于树叶、干草,也都能生火。记忆中只要是放假,还经常会和父亲进树林捡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今随着岁月的变迁,灶火和火钳越来越退出生活舞台了。毕竟夏天那么热的季节,在厨房里面生火的滋味着实不好受,一旦柴禾湿了也很难能点燃,更何况滚滚浓烟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今乡亲们都用上了液化气、电磁炉,比以前方便了很多。一滴水中看世界,半瓣花上品人生。也不仅仅是灶火和火钳慢慢在退出历史舞台,原先的黄胶鞋、镰刀、锄头、木犁等等,也都更新换代实现了进化升级。想都没想过的手机,已经让远在天边的人们能给自由自在地联系;互联网不断普及,更让农产品可以借助网络走出大山奔向世界。岁月无痕,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故事。看着“火钳”和“灶火”上的灰尘,好似刻写着时代的年轮。这几十年,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变化都是日新月异,既凸显了改革开放的靓丽成绩,也表明着人民群众获得感在不断增强。而今党的十九大为民生改善描绘了新的图景,相信乡亲们的生活会更加幸福更加甜蜜。151114368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gaowang环球网151114368000011["9CaKrnK5LnF","9CaKrnK5FBy","9CaKrnK5AVh"]//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1120/10/10/20171120101055602.jpg{"email":"gaowang@huanqiu.com","name":"gaowang"}
深沉的眷恋,浸染了岁月,饱满了时光,温暖了红尘。今年国庆节回了趟老家,无意间发现了“火钳”和“灶火”还在,只不过很久没用它们都蒙上了厚厚的灰尘。“火钳”是夹取柴火的工具,“灶火”则用于做饭烧水。只要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都对“火钳”和“灶火”有着深刻的记忆。用火钳最多的地方,就是厨房。农村时候家家户户厨房都有几个“锅头”(有的地方也叫灶火),一家人做饭烧水全靠它了。由“灶火”衍生出来的灶君,在夏朝也已经成为了中国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就有记载:“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记得很清楚,儿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牌位。牌位上面贴着“一家之主”文字,两旁贴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对联。在晋北地区,民间更是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隔着岁月的门,感叹流年。那个年代最幸福的事,就是冬天围着“灶火”取暖,不大一会还能吃上香喷喷的饭菜。也不仅仅是做饭和烧水,“灶火”的功能还有很多。比如说,可以在灶火里面烧玉米,也可以在灶火里面烤红薯。当然,还可以在灶火里面烤馍,如果你技术还可以的话。有灶火,就得有生火的东西。农村先是几分钱一盒的火柴,后来成了几毛钱一个的打火机。最废的还是“柴禾”,一顿饭往往要用掉好多。那个时候,从玉米杆到麦秆,再到谷杆等等,都能当柴禾烧。甚至于树叶、干草,也都能生火。记忆中只要是放假,还经常会和父亲进树林捡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今随着岁月的变迁,灶火和火钳越来越退出生活舞台了。毕竟夏天那么热的季节,在厨房里面生火的滋味着实不好受,一旦柴禾湿了也很难能点燃,更何况滚滚浓烟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今乡亲们都用上了液化气、电磁炉,比以前方便了很多。一滴水中看世界,半瓣花上品人生。也不仅仅是灶火和火钳慢慢在退出历史舞台,原先的黄胶鞋、镰刀、锄头、木犁等等,也都更新换代实现了进化升级。想都没想过的手机,已经让远在天边的人们能给自由自在地联系;互联网不断普及,更让农产品可以借助网络走出大山奔向世界。岁月无痕,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故事。看着“火钳”和“灶火”上的灰尘,好似刻写着时代的年轮。这几十年,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变化都是日新月异,既凸显了改革开放的靓丽成绩,也表明着人民群众获得感在不断增强。而今党的十九大为民生改善描绘了新的图景,相信乡亲们的生活会更加幸福更加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