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THse作者:单仁平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单仁平:西媒又找到中国“悲情故事”新主角/e3pmub6h5/e3prcgifj西方媒体近日又把注意力集中到一名叫李新的中国前网站编辑身上。据它们报道,李原供职南都网,去年10月离开中国大陆前往印度,后又去泰国,联系前往美国“政治避难”,但美国使馆未予应允。他后在泰国“失踪”,本月3日其在中国大陆的妻子对外媒称,李新给她打电话说已经“自愿回国接受调查”,但未说他因何故被抓以及被关在何处。李新在印度时就与西方媒体取得联系,他的故事已被广泛刊登。据他单方讲述,自己2010至2012年在印度尼赫鲁大学修读国际关系,期间台湾驻印办事处邀他写了“有关中国政局的分析文章”。他回国后即被国安人员拘押,后被以间谍罪相威胁,要求“为国安充当线人”,监控维权人士和公共知识分子。他“被迫答应”,但后来一直搪塞,并未提供什么情报。李对外媒称,他因充当线人承受很大心理压力而最后走上寻求政治避难之路。外媒报道说,李新出国后公开了南都网的工作文件,以及政府“书面规定的报道禁区”等。 对这些报道进行梳理,李新的经历远比普通中国新闻从业者复杂。他显然被台湾情报机构盯上过,后又自称做了“大陆国安的线人”,出国寻求政治避难时又带走了国内“机密”材料,他算得上是新闻队伍里罕见的个例。倘若这些报道大体属实,那么中国执法机关对李新开展调查,看来并不缺少法律依据。至于能否给他定罪,如何定罪,需要依法审理作出裁决。李新回国接受调查的过程是否正当?这大概应是中国警方与泰国警方之间的事情。中国法律允许执法人员在获得批准的情况下前往境外开展工作,如果泰国警方对此案无异议,别人其实很难插得上嘴。然而一个年轻人有这么多遭遇,即使有些事怪他自己,也会受到一些同情。不少国人出国时有被境外情报机构招惹的经历,有些性格或意志上有缺陷的人就被沾上了。李新的故事都是他单方面对外媒讲的,“委屈”更容易突出出来。大概是受益于职业的特殊技能,李新虽然没能搞成“政治避难”,但却成功地吸引了外媒的注意。他在泰国“失踪”前,就已在多家外媒中文网上“火了”。到2月4日,西方主流媒体也开始讲这位中国网站编辑“深陷绝境”的故事。西方媒体现在不断推出类似李新的故事,“失踪”的主人公往往是律师、记者或者其他“自由主义人士”等等。这些故事成为那些媒体提供给西方社会认识中国法治面貌的坐标。这类报道似乎是西方媒体上“最受欢迎的”,而发现相关报道线索并不难。中国这么大的社会,有“自由主义思想”的人不少,其中个别人“出事”在所难免,而他们的故事只要用特定的价值观加工、归类,就会形成悲情,甚至如泣如诉。中西价值观颇为不同,国内社会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这就是中国法治面临的现实环境。警方针对违反国家安全法的人执法,必被置于放大镜下观测。被执法者和他们的支持者挺“抱团”的。因此警方既要执法坚决,又要严格依法遵法,出不得半点证据差错及程序疏漏。比如拘押犯罪嫌疑人事后通知家属这一项必须在法定时限内完成,否则“失踪”“秘密抓捕”的帽子很可能会飞过来。西方舆论的干预和挑剔有着明显的政治选择性,除了把这些报道当成特殊的“舆论监督”,当前也没什么更好的疏解办法。然而事实是打不倒的,只要中国警方做到处处依法行事,那些外媒总有鼓噪累了自己也感觉无趣的时候。(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14546037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lengchunyang环球时报145460376000011["9CaKrnJTBWI","9CaKrnJTFIE","9CaKrnJTDPv","9CaKrnJTBWI"]{"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西方媒体近日又把注意力集中到一名叫李新的中国前网站编辑身上。据它们报道,李原供职南都网,去年10月离开中国大陆前往印度,后又去泰国,联系前往美国“政治避难”,但美国使馆未予应允。他后在泰国“失踪”,本月3日其在中国大陆的妻子对外媒称,李新给她打电话说已经“自愿回国接受调查”,但未说他因何故被抓以及被关在何处。李新在印度时就与西方媒体取得联系,他的故事已被广泛刊登。据他单方讲述,自己2010至2012年在印度尼赫鲁大学修读国际关系,期间台湾驻印办事处邀他写了“有关中国政局的分析文章”。他回国后即被国安人员拘押,后被以间谍罪相威胁,要求“为国安充当线人”,监控维权人士和公共知识分子。他“被迫答应”,但后来一直搪塞,并未提供什么情报。李对外媒称,他因充当线人承受很大心理压力而最后走上寻求政治避难之路。外媒报道说,李新出国后公开了南都网的工作文件,以及政府“书面规定的报道禁区”等。 对这些报道进行梳理,李新的经历远比普通中国新闻从业者复杂。他显然被台湾情报机构盯上过,后又自称做了“大陆国安的线人”,出国寻求政治避难时又带走了国内“机密”材料,他算得上是新闻队伍里罕见的个例。倘若这些报道大体属实,那么中国执法机关对李新开展调查,看来并不缺少法律依据。至于能否给他定罪,如何定罪,需要依法审理作出裁决。李新回国接受调查的过程是否正当?这大概应是中国警方与泰国警方之间的事情。中国法律允许执法人员在获得批准的情况下前往境外开展工作,如果泰国警方对此案无异议,别人其实很难插得上嘴。然而一个年轻人有这么多遭遇,即使有些事怪他自己,也会受到一些同情。不少国人出国时有被境外情报机构招惹的经历,有些性格或意志上有缺陷的人就被沾上了。李新的故事都是他单方面对外媒讲的,“委屈”更容易突出出来。大概是受益于职业的特殊技能,李新虽然没能搞成“政治避难”,但却成功地吸引了外媒的注意。他在泰国“失踪”前,就已在多家外媒中文网上“火了”。到2月4日,西方主流媒体也开始讲这位中国网站编辑“深陷绝境”的故事。西方媒体现在不断推出类似李新的故事,“失踪”的主人公往往是律师、记者或者其他“自由主义人士”等等。这些故事成为那些媒体提供给西方社会认识中国法治面貌的坐标。这类报道似乎是西方媒体上“最受欢迎的”,而发现相关报道线索并不难。中国这么大的社会,有“自由主义思想”的人不少,其中个别人“出事”在所难免,而他们的故事只要用特定的价值观加工、归类,就会形成悲情,甚至如泣如诉。中西价值观颇为不同,国内社会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这就是中国法治面临的现实环境。警方针对违反国家安全法的人执法,必被置于放大镜下观测。被执法者和他们的支持者挺“抱团”的。因此警方既要执法坚决,又要严格依法遵法,出不得半点证据差错及程序疏漏。比如拘押犯罪嫌疑人事后通知家属这一项必须在法定时限内完成,否则“失踪”“秘密抓捕”的帽子很可能会飞过来。西方舆论的干预和挑剔有着明显的政治选择性,除了把这些报道当成特殊的“舆论监督”,当前也没什么更好的疏解办法。然而事实是打不倒的,只要中国警方做到处处依法行事,那些外媒总有鼓噪累了自己也感觉无趣的时候。(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