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8Q3U作者:单仁平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单仁平:六安市政府通报教师集访情况刍议/e3pmub6h5/e3prcgifj安徽六安市政府29日下午就27日部分教师集体上访事件发布通报,证实了那些教师的诉求是“要求发放一次性奖励”,并且承认在将教师带离现场的过程中“少数公安民警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六安市政府对此表示“诚恳道歉”。通报同时说,经调查,上访教师所在的两个区没有出台“一次性奖励”政策,且区直机关及区属事业单位均未发放一次性奖励。通报特别强调,相关的两个区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工资政策,及时足额发放中小学教师工资,没有拖欠教师工资。六安的事情发生并迅速演变成互联网舆论事件后,很多人对中小学教师讨薪给予了同情,对网上流传的警察粗暴执法照片持批评态度。教师的工资和福利不应拖欠,警察对维权的人民教师不能采取粗暴行动,这是舆论的两个基本态度。应当说这些态度是健康的,它们与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都是契合的。六安市政府发布的通报显然迟到了。从通报的内容看,它补充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六安市相关的两个区没有拖欠教师工资,集体上访教师要求的一次性奖金那两个区的区直机关和区属事业单位也没有。也就是说,不发放一次性奖金并非那两个区对教师的歧视性政策。 在这之前,舆论场上普遍认为那些教师“被拖欠了工资”,这一错觉引发了围观者的更多愤怒。然而那些教师就是为争取其他人没有的额外待遇而走集体上访这条路的吗?看来也不是这么简单。据媒体报道,安徽省巢湖一些学校的教师去年11月份就为要求发放一次性奖励有过集体上访,当时安徽省十多个市的中小学教师发放了一次性奖励,但并未做到全省普及,六安市也不在其列。看来这是安徽省内各地区教师待遇没有平衡好,尚未享受到一次性奖励的教师希望获得其他地方教师同等待遇,从而出现的又一起集体上访事件。大体了解了事情的全貌,应当说,这是一起一般性的利益纠纷,但是它能够发酵成颇有影响的互联网舆论事件,是值得思考的。第一,在公众的印象中,教师的工资待遇并没有得到《教师法》所规定的保障,拖欠教师工资和待遇的事件在各地时有发生。六安的教师上访激活了人们的这一印象,聚集起舆论的同情。我们希望各级教育部门对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做一次普查,真正落实国家对教师工资应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承诺。第二,我国的社会规模庞大,基层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全国的社会稳定是一个脆弱的大系统。国家不鼓励为了具体的利益诉求搞集体聚集,为的是全社会利益。但这个道理是很难在舆论场上讲透彻的。这要求我们的警察在处理集体上访事件时,行动要格外克制,这方面不能和西方的警察比,要尽最大努力避免对舆论认为的弱势群体采取粗暴执法。第三,几乎所有的群体事件一旦在互联网上发酵,其意义就会远超出基层事件,成为舆论场上各种不满情绪的聚集点,事件的情节也往往会被夸张,加上官方的回应一般会比较慢,很少能够起到平息事态的作用,经常是引起更激烈的舆情。这个问题一再出现,直到今天也未得到解决。看来,互联网已经深深嵌入中国社会的生活中,这要求所有基层政府必须恪尽职守,急民众之所急,忧中央之所忧。对民间的诉求一定要及早回应,确实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向群众交底,形成共商。互联网存在对各种官僚主义以及逃避主义一种潜在的惩罚机制,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从天而降,落在某些高高在上或者得过且过的基层官员头上。莫等闲,免得有一天稀里糊涂地成为互联网上的千夫所指。▲(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15275938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魏少璞环球时报152759382000011["9CaKrnK8CkP","9CaKrnK8yjS","9CaKrnK8gcV","9CaKrnK7MT0","9CaKrnK7Iun"]{"email":"weishaopu@huanqiu.com","name":"魏少璞"}
安徽六安市政府29日下午就27日部分教师集体上访事件发布通报,证实了那些教师的诉求是“要求发放一次性奖励”,并且承认在将教师带离现场的过程中“少数公安民警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六安市政府对此表示“诚恳道歉”。通报同时说,经调查,上访教师所在的两个区没有出台“一次性奖励”政策,且区直机关及区属事业单位均未发放一次性奖励。通报特别强调,相关的两个区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工资政策,及时足额发放中小学教师工资,没有拖欠教师工资。六安的事情发生并迅速演变成互联网舆论事件后,很多人对中小学教师讨薪给予了同情,对网上流传的警察粗暴执法照片持批评态度。教师的工资和福利不应拖欠,警察对维权的人民教师不能采取粗暴行动,这是舆论的两个基本态度。应当说这些态度是健康的,它们与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都是契合的。六安市政府发布的通报显然迟到了。从通报的内容看,它补充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六安市相关的两个区没有拖欠教师工资,集体上访教师要求的一次性奖金那两个区的区直机关和区属事业单位也没有。也就是说,不发放一次性奖金并非那两个区对教师的歧视性政策。 在这之前,舆论场上普遍认为那些教师“被拖欠了工资”,这一错觉引发了围观者的更多愤怒。然而那些教师就是为争取其他人没有的额外待遇而走集体上访这条路的吗?看来也不是这么简单。据媒体报道,安徽省巢湖一些学校的教师去年11月份就为要求发放一次性奖励有过集体上访,当时安徽省十多个市的中小学教师发放了一次性奖励,但并未做到全省普及,六安市也不在其列。看来这是安徽省内各地区教师待遇没有平衡好,尚未享受到一次性奖励的教师希望获得其他地方教师同等待遇,从而出现的又一起集体上访事件。大体了解了事情的全貌,应当说,这是一起一般性的利益纠纷,但是它能够发酵成颇有影响的互联网舆论事件,是值得思考的。第一,在公众的印象中,教师的工资待遇并没有得到《教师法》所规定的保障,拖欠教师工资和待遇的事件在各地时有发生。六安的教师上访激活了人们的这一印象,聚集起舆论的同情。我们希望各级教育部门对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做一次普查,真正落实国家对教师工资应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承诺。第二,我国的社会规模庞大,基层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全国的社会稳定是一个脆弱的大系统。国家不鼓励为了具体的利益诉求搞集体聚集,为的是全社会利益。但这个道理是很难在舆论场上讲透彻的。这要求我们的警察在处理集体上访事件时,行动要格外克制,这方面不能和西方的警察比,要尽最大努力避免对舆论认为的弱势群体采取粗暴执法。第三,几乎所有的群体事件一旦在互联网上发酵,其意义就会远超出基层事件,成为舆论场上各种不满情绪的聚集点,事件的情节也往往会被夸张,加上官方的回应一般会比较慢,很少能够起到平息事态的作用,经常是引起更激烈的舆情。这个问题一再出现,直到今天也未得到解决。看来,互联网已经深深嵌入中国社会的生活中,这要求所有基层政府必须恪尽职守,急民众之所急,忧中央之所忧。对民间的诉求一定要及早回应,确实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向群众交底,形成共商。互联网存在对各种官僚主义以及逃避主义一种潜在的惩罚机制,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从天而降,落在某些高高在上或者得过且过的基层官员头上。莫等闲,免得有一天稀里糊涂地成为互联网上的千夫所指。▲(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