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与中国渐行渐远?

导语:11月19日,缅甸第一大城市仰光刮起一阵“奥巴马飓风”,美国总统与国务卿的6小时历史性访问,获得了缅甸从政府到在野党,从小贩到大学生一片欢腾。就在同一天,在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180公里外的莱比塘铜矿外,两百僧人与五百民众堵住营地大门,“反华”口号与缅甸国歌交织回荡。美国与中国就这样被放到缅甸的天平上。
调查

1.你了解缅甸这个国家吗?

2.你认为中缅关系是否行渐远?

你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专题热度榜
中缅合作频频搁浅

缅甸联邦位于亚洲中南半岛西北部,领土内资源相当丰富,为能源的开发和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源等,都是该国能源供给的主要来源。近年来,缅甸开始把眼光投向世界市场,努力让缅甸能源“走出去”。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密松水电站、莱比塘铜矿、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在缅甸的三大投资项目。继2011年缅甸总统吴登盛以工程“违背民众的意愿”为由,单方面“暂停”了与中方合作的造价达36亿美元的伊洛瓦底江密松水电站项目之后,莱比塘铜矿日前也频遭抗议。

现状:缅甸中资铜矿频遭反对

作为亚洲最大湿法炼铜工程,莱比塘铜矿(L矿)是中缅矿业合作的大手笔,总投资超10亿美元。虽然深受两国政府最高领导人的重视,但项目一路走来却并不平坦。2012年3月20日,L矿正式奠基。6月2日,三百村民围攻营地,使项目停工,而11月19日的堵门事件则使已平息半年的事态再掀波澜。

由于L矿与社区距离之近世界少见,7000多英亩建设用地上共住着4个村庄442户村民,还涉及约13个村庄的耕地,因此项目公司很重视补偿一项,采用的补偿原则是就高不就低。但在审核土地数量时,没有土地的农民说自己有土地,土地少的则多报,项目方不得不一再核查。最后,已证实系村民私自开垦、未在官方登记和缴纳土地税的1700多英亩也获同等赔偿。万宝矿产账面累计支出的土地赔偿金和青苗补偿费达500万美元。

尽管赔偿金额已如此之巨,项目仅奠基几天就有数十名当地村民来到营地门口,称赔偿款不公平,要求恢复旧村庄和土地。6月2日,一支由二三百位村民组成的大型队伍围住营地示威。8月21日,经过与缅甸政府及缅甸经济控股有限公司再三确认,项目恢复施工。但每天下午三四点,总有50到100名不等的村民按时来到工地进行一两小时的示威。9月5日,示威人数一度达500人。11月19日,新一轮抗又开始进行,使项目更添几分不确定性。 【详细】

回顾:密松大坝被叫停

缅甸密松水电站,总造价36亿美元,距云南腾冲县约200多公里,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在缅甸伊洛瓦底江流域开发建设的重大水电项目。电站位于缅甸北部,地方武装与中央政府存在冲突的克钦山区,是伊洛瓦底江干流河段上拟开发的第一级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00万千瓦。预计2017年建造完成。 【详细】

对于缅甸人来说,36亿美元造价不用他们出。而工程完成后,他们在头五十年里将得到总发电量的10%,以及总收益的25%。而在50年后,缅甸政府将完全收回整个项目。在头50年中,缅甸预计将获得170亿美元的总收入。并且,大坝修好后将大大增加伊洛瓦底江的通航能力,洪水发生的频率将从1年1遇降低到20年1遇。水电还能减少当地烧煤引起的污染,并且在建设和保养过程中,大坝能解决很大一部分就业问题,不可说不是件好事。

但2011年9月30日,缅甸总统吴登盛突然宣布“尊重人民意愿”,单方面“暂停”了密松水电站项目。而就在几天前,在克钦邦缅军与克钦独立军冲突的炮火声中,中方主导的密松大坝项目还依然在昼夜施工。

密松之后,正在建设中的中石油中缅油气管道也一度笼罩在阴影之下,有人甚至担心它会成为第二个密松。中缅油气管道长约2380公里,从缅甸西海岸的皎漂延伸至中国的昆明。而缅甸能源部日前曾宣布将不再向国外出口新发现的天然气。 【详细】

缅甸投资状况深受国内局势影响

缅甸是一个有着135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近6000万人口中缅族占了2/3,掸族、克伦族、克钦族、孟族、佤族等都是比较大的少数民族,现有公开的25支民族武装和10多支不常露面的民族武装。目前,很多村庄、山区仍处于总兵力上万人的掸邦军武装控制之下,这些地区时常会发生零星冲突。国内局势不稳,很多掸族处于政府军和掸邦军的双重压力下,生活状况困难。【详细】

在军方主导的的中央政府、民主派以及支持者、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和外部势力等各方力量的博弈下,缅甸国内局势始终是变幻莫测、扑朔迷离。从袈裟革命、软禁昂山素季、到释放昂山素季、叫停中缅合作项目,几乎任何一件事情都随时可以点燃缅甸这颗炸弹。2009年8月8日发生的果敢事件,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与中央军的爆发武装冲突,这不仅对中国边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遭受损失,还对两国的边境贸易造成极大地负面影响。

就拿此次L矿示威事件来说,熟悉的人都明白,L矿之所以面临巨大“民愤”与缅甸国内的政治转型是分不开的。吴登盛总统结束新闻管制,媒体言论完全放开。大量媒体参与了这次对中国企业的围剿,并带有明显倾向。目前缅甸全国到处都在抗议,中国是缅甸最大的投资国,因此招来的抗议最多。正如缅甸时报一位资深编辑对环球网记者说的,什么人拿一只录音笔就能当记者,拿到劲爆的内容就直接刊登,并不会加以求证。

此外,公共空间的开放,也使缅甸民间团体瞬间从地下转为地上,以民盟、“88学生组织”为代表的一系列民主组织开始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角,他们需要“搭台唱戏”,争取国内外支持。

很多缅甸民众认为,政治开放会使缅甸成为全球投资的热土,西方企业将带来更大的利益,因此缅甸不用再依赖中国投资。加上中国对缅援建十分低调,大量援助工程却是“只做不说”,放在政府层面操作,缅甸民众并不了解。民间感情交流的缺失加上资源采掘业的敏感,使一些民众听到有关中国企业的传闻后容易轻信。只要有人煽动,这种不满情绪就会扩大,最后中国企业便成众矢之的。 【详细】

哪些因素在影响中缅关系?

美国对缅甸的封锁制裁

自1988年以来美国以各种借口发动其盟友对缅甸进行无休止的封锁和制裁,同时,美国对缅甸的渗透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美国表面声称对缅甸实施制裁政策的理由是缅甸“践踏人权、缺乏言论自由和实行独裁统治”,但其对缅甸政策的真实目的有三:其一是觊觎缅甸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二是将缅甸改造为亲西方的民主制国家;其三是利用缅甸特殊的战略地位,北遏制中国、西影响印度、东控制东盟(亚细安)。而这三个目标皆与中国有关:中国是缅甸主要的投资国和贸易伙伴;缅中两国互为重要的盟友和伙伴,长期相互支持与配合;缅甸是中国实施印度洋战略的依托力量,还关系到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危。因此,几乎美国的每一项对缅政策都会影响中缅关系。最近美缅双方不断加强接触、紧张关系有所松动,有诸多评论认为美国这一举动是针对中国而来的。 【详细】

印度因素的影响

印度是影响缅甸局势的主要外部势力之一。由于印度在缅甸政府与反政府势力关系上持保留态度以及在双方边界存在的反政府武装等问题,两国关系曾一度受阻。近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在印度的努力下双方的政治关系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其经贸联系也得到显著的加强。

印度突然改善印缅关系主要出于其国家利益考虑,其一就是抵消中国对缅甸的影响,防止缅甸“一边”倒向中国。包括印度在内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缅甸的对外政策逐渐发生微妙变化,尤其以对华关系最为显著。比如,缅方表示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外政策逐渐“中立化”和“平衡化”,所有这一切对中缅关系的冲击就是降低了缅甸对中国的依赖程度。

缅甸的对华担忧心理

缅甸的对华担忧心理是多方面的,既和历史有着联系,也深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历史上,中国大举输出革命并支持缅甸共产党及其武装组织,曾对中缅关系产生过消极作用。虽然现在这一问题已因缅共的解体而不复存在,但是在缅甸的历史记忆深处却挥之不去。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力日益增强,而缅甸则徘徊不前,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此时,日本、美国等国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而印度为了抵消中国对缅甸的影响也一直在缅甸散布“中国南下威胁论”。在这种情况下,缅甸更担心自己会被中国全面影响和控制,在处理双边关系时也更加谨慎。

在中缅经贸关系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些中方企业和个人,过于偏重短期的经济利益,对缅甸的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发,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不满,给中缅经济合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也给给两国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另外,缅北的少数民族武装也是随时可以干扰中缅关系的一大隐患。 【详细】

中国应如何处理变化中的中缅关系

作为中国建设面向西南地区开放的“桥头堡”和同向印度洋的主要通道,缅甸的地缘政治战略和资源经济战略中的作用是毫无疑问的。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以及缅甸内部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中国在缅甸的战略利益也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挑战。但是从长远来看,一个基本判断是,缅甸的对华政策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符合缅甸的根本利益,中国在缅甸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决定了缅甸不会改变坚持已久的对华特殊友好关系。 【详细】

对于美国频频在缅“点火”,中国需要的是沉着应对,因势而动。笔者认为,美缅关系升温,不一定会对传统的中缅关系造成危害。对此,连昂山素季也认为,不会影响中缅关系。缅甸仰光外国语大学教授丁号认为,缅甸不会全面倒向美国而与中国疏远。因为缅甸深知,与强大邻国为敌只会沦为远方他国的盾牌,不必担心缅甸会被美国当枪使。

但是,随着美国在缅甸的“民主改革”点火,可能会衍生新的问题,中缅关系也会受到新的挑战。因此,中国需要调整方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9日这样表示,中缅友好邻邦,长期以来,在和平共和五项原则基础上本着平等互利的精神开展务实合作,全面推进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对深化和发展中缅关系充满信心。

其实,近年来,中国对缅外交已出现悄变,其中,中国主动接触包括昂山素季在内的缅著名反对派,也为缅各届认识中国外交政策创造条件。中国对缅外交除了政府层面外,还应支持华商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层面崛起,通过投资旅游留学等方式广泛接触缅甸各届人民。这样,中国外交就会在缅甸扎根,就会化被动为主动,一个崭新的中缅关系会出现在人们面前。 【详细】

结语
两国之间出现摩擦难以避免,中国应总结摩擦产生的根源,在发展对外关系中重视各方面的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稳步前进。
联系我们:010-52937800
版权声明:环球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
报道,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 品:环球网评论频道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