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国人走下“高素质神坛”

导语:最近,据媒体报道,有中国艺术家在德国公共场所展出作品时,作品不锈钢“蚂蚁”竟然被偷了33只。这事儿发生在一向被视为“高素质”的德国,相信让很多人深感意外。艺术家陈志光也说:“我是不是该谴责德国文化,抱怨德国人的素质?如果我的‘蚂蚁’摆在中国的人行道上,顶多也就丢这么多吧?”
调查

1.你是否还认为德国人的素质普遍非常之高?

2.你怎么看中国人的普遍素质?

你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专题热度榜
德国人的偷窃事件

德国人在大街上偷了中国艺术家的展出作品

2012年是“中德文化年”,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和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在德国小城卡塞尔策划了“大道之行: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媒体报道称,中国艺术家陈志光在展出作品时,丢了自己的部分作品——33只不锈钢蚂蚁。

据了解,展览时,32件来自中国的公共艺术作品在卡塞尔的街道上亮相。艺术家陈志光参展的作品之一叫《迁徙时代》,由106只60厘米长的不锈钢蚂蚁组成,德方建议他把作品安置在卡塞尔市步行街上。这些蚂蚁从2012年10月展到2013年3月。

陈志光称,德国方面曾答应负责艺术品的安全。但为了进一步保证艺术品的安全,他还是给“蚂蚁”们加固了钢钉。然而,蚂蚁还是丢了很多。展览期间,警方抓获一个盗贼,追回2只“蚂蚁”。陈志光称,“起初我还很宽容,写信声明,他盗窃蚂蚁也是出于喜欢,我不打算就此起诉。”然而,等展览结束之后,他却发现,106只“蚂蚁”却丢了33只,剩下的73只,也残缺不全——有的掉了头,有坏了腿,有的还丢了肚子……报道称,德国卡塞尔市长办公室主任汉斯•威尔克特曾来中国找到陈志光道歉,表示德方一定积极追查。并进一步表示可以在德国媒体上道歉。

是不是该像抱怨中国人那样,抱怨德国人的素质?

然而,正是这样的“道德国度”,却发生了这样一起在公共场所偷窃艺术家作品的现象。艺术家陈志光感慨地说,埃及卢克索神庙的“丁锦昊到此一游”使中国人震惊羞愧,但某些舆论动辄把个体行为上升到国民素质的高度,并因此痛骂先贤,“按照那种思路,我是不是该谴责德国文化,抱怨德国人的素质?如果我的蚂蚁摆在中国的人行道上,顶多也就丢这么多吧?”

确实,一些中国人在海外的“低素质”表现,常被升格为“中国人低素质”的论断。就如5月份报出的新闻:埃及3500年前文物被刻上汉字“丁锦昊到此一游”。之后,舆论迅速又掀起一股批判中国人素质的旋风,诸如“丁锦昊,应当让国人反思”、“丁锦昊事件:关于国人那点素质”,“丁锦昊到此一游 揭如何提高国人素质”等等言论纷纷涌出,仿佛一国之人的素质都坏透了。事实上,包括先前的“女童被轧”、“老人倒地无人扶”等事件,都会引起国人的道德素质大争论。少数人的行为就会被上升到全体国人的素质问题。

那么,对于德国人来讲,出现了这样一起盗窃事件,是不是可以说,德国人素质很低呢?

相反,德国人一向被视为“高素质神话”国度

与这次事件的印象截然相反的是,若平时提起德国人,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严谨”。正如环球网在2012年初做的一项全球“大国印象”调查所显示的,“严谨”是受访网友对德国的第一印象(13%)。有人说,德国人比机器更精准,还有中国学者曾呼吁中国人应“像德国人一样严谨”。在中国人眼中,“勤奋”(7.4%)、“纪律”(6.3%)也都是很鲜明的“德国特色”。【详细】

重视教育的“素质崛起”

在网上按“德国人”搜索,也多是关于“德国人素质高”之类的信息。其实,在很多人看来,德国战后之所以能崛起,与他们“严谨”、“勤奋”的民族性格密不可分。而人们通常认为,德国这种高素质的民族性格,则得益于对教育的重视。一篇报道中指出:德意志从濒临亡国的绝境发展成一个令人瞩目的强国,采取了种种的措施,这些措施当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它高度地重视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国家振兴的基础。战胜法国并俘虏法国皇帝的元帅毛奇就曾经说过:“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报道称,德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教育、科学、大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同于美国、英国和法国的现代化进程。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

另外,德国在二战后的悔罪态度也博得世界的尊重。1970年的一个萧瑟冬日,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二战中,波兰有250万犹太人在集中营里饱经痛苦、绝望的折磨,最终无助地死去。在冰凉的风中,勃兰特一步步走到死难者的墓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这位二战中反纳粹的英勇斗士,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的动作:他跪倒在地。

有人总结称: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二战后,联邦德国开始陆续向遭受德国法西斯迫害的受害者及其遗属支付巨额赔款,教育部门则将法西斯暴行列为历史教科书的中心内容,强调“关键的任务是教育下一代”,要“将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的职责视为己任”。当然,这一切做法,都被视为是德国重道德、高素质的民族性格的体现。

网上还盛传德国人“高素质”的各种“细节”

在网上,不时会流传起关于德国人高素质生活中各种“细节”的信息。比如,有人总结了“23个细节”,分别是:

1、德国人从不把爱国挂在嘴上,但内心深处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民族荣誉感。

2、德国人见面打招呼用语“AllesinOrdnung秩序还好吧?”

3、每逢开周会,一到下午6点还开不完,罗伯丝先生就会瞄一下手表,然后说:“我要向我的政府汇报了。”对于德国人,家里的太太就是政府,她管他的衣食住行。

4、德国人的口头禅之一是“让我看看记事本”。

5、德国人工作中不苟言笑,对陌生人,他们很少“自来熟”,要呆上两三个月,招呼才慢慢变得随和起来。有些德国同事7年下来,称呼我时还总是一丝不苟地加上Mrs。

6、德国地铁里没有防止人们逃票的闸机和玻璃门。

7、德国地铁里的人们不用手机上网,而是捧一本书静静阅读。

8、在德国的宾馆和市政大厅的洗手间里,都有两卷卫生纸,一卷放在盒子里,另一卷备用。

9、科隆大教堂的宏伟是相机无法拍摄的,教堂修了600年,最初的设计者对这座巨大建筑早就构思了全部细节,历经几百年,这个设计思路还能够延续,而且基督教的信仰一直存在。

10、德国人真的用量杯喝水吗?当我偶尔进入厨房,看到一叠叠整洁挺括、雪白如豆腐般的抹布,以及一排排如化学器具一样标有刻度、标有标签的食品器皿时,才感悟到日耳曼民族对待生活的认真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11、汽车在市区里行驶,时速不得超过30英里。也有个笑话说:如果半夜12点还有人在路上等红灯,那个人肯定是德国人。

12、他们的街面上永远都是自己国家生产的汽车。

13、在餐厅里,德国人来吃饭,走后不用桌布,因为上面滴油不沾。

14、衣服旧得不能再旧了,它的扣子依然还在。

15、钳子、螺丝刀、锤子、扳子、铝合金架子……有了这些,德国大部分男人都可以在闲暇时把祖传的家具翻出来修缮一番……

16、Maya(德国人名,女)的祖母亲手整理出来的衣柜:一层又一层洁白的床单、毛巾,它们被整整齐齐地叠放在柜子里,一丝不苟,一尘不染。

17、售票处免费提供列车时刻表,按照字母排序,一个城市一张表。从凌晨1:00到深夜24:00,每个时间区域内,详细列出往返目的地的双向车次时间表,标明每趟列车,是否设有餐车、是否可携带自行车、是否有卧铺、躺座或咖啡供应。最重要,这里没有“晚点”这个词语。

18、使用欧元之前,从1芬尼到1马克的硬币上,都以橡树叶子作为装饰图案,50芬尼的硬币背面是一位健美的女性种植橡树树苗的画面。德国曾能源紧张,冬天,人们宁愿挨冻,也不愿意砍伐树木用来取暖。他们常说:“走进森林去吧,像一个受伤的动物,把自己藏起来,它自会痊愈。”

19、Leo一年级开学第一天领导一本环保记事本。封面是一片绿翠,上面有森林、草原、草地和田野。“周一,我为濒临灭绝的灰鹤捐了1马克的零花钱;周二,睡觉忘了关灯,浪费了大量的电,真不应该;周三,上图画课时连撕了3张白纸,老师说,造纸要消耗木材和大量的水,我感到惭愧……”

20、无论是现代都市还是乡村小镇,全国街头巷尾的垃圾箱款式、造型、功能和颜色全部统一。四种颜色,四个投入口,醒目地标有玻璃、纸张、果壳和包装材料,图文并茂,小孩子也不会弄错。

21、1911年4月,云南滇池螳螂川上的石龙坝电站建成发电。100年过去了,它仍然在为邻近的村寨提供所需的电力。这座水电站所用水轮机、发电机和变压柜全部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产品。

22、根据德国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以内的范围,会有存放备件的小仓库。2010年7月,青岛城建公司员工根据德国朋友的这一提示,在老城区的下水道里找到了100多年前就用油布包好的备用零件。同时,由德国人建造的青岛栈桥东侧泄洪口正在正常使用。

23、某电视栏目在德国的某一城市的街头放置了2个公共电话亭,一个上面写“男”,一个上面写“女”。然后工作人员就躲在暗处,观察德国人的守秩序情况。整整一天下来,一切都是那么井井有条,男人进写“男”字的电话亭,女人进写“女”字的,毫无差错。即便有时一边空着,而另一边在排队。正当工作人员准备收工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例外,一个男人在等待前面讲电话的人5分钟后,终于忍不住钻进女字电话亭。工作人员如获至宝,赶紧跑过去采访,原来那个人是法国人。

当然,关于德国人的“细节”还有很多版本。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德国人的严谨、认真的生活态度,是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它们显示出,德国人的生活一丝不苟、井井有条。也可以说,在很多人眼中,在人口素质上,德国近乎一个神话的国度。

但早已有德国人自己“辟谣”:中国人何必神化德国?

对于中国人对“德国人素质”的近乎崇拜的称赞,一位德国人有些看不下去了。他就是微博上的“雷克小流氓”,他的认证信息是:《徒步中国》作者,摄影师,从北京徒步到乌鲁木齐的德国青年雷克,目前在微博上已有9万多粉丝。

在微博上,看见有人“盲目”夸奖“德国人典型生活”,雷克发微博称:“看过各种关于德国的微博,不得不感叹:把我家乡神化有什么意义么?好像德意志一切都完美,人人素质山高,福利跟天堂一样好,我们汉斯们只要工作一天就可以休息一天,没有穷人没有腐败更没有社会矛盾,而且没有人用微波炉?那好吧,YY也是一种快乐。问题在于:为什么非要把一个距离上万里的国家神化呢?”

尤其是针对网上广为流传的关于德国人的“23个细节”,雷克深感受不了。他发微博称:“拜托大家不要再给我发那些令人恶心的关于‘德国’的微博。什么一年173天上班,什么23个细节,什么如果没有德国。。。你们真得相信一群自称艺术家媒体人等等?那你们自己玩去吧。他。们。不。了。解。德。国。估计连自己国家也不了解。请别AT我了,谢谢。另外,我跟别的德国人无关,只代表自己。”还说:“这个【从23个细节感受德国人的严谨】。。。说得好像我德的国情就在于我们怎么扣上衬衫。德国火车从不晚点?搞错了吧,亲!”

网上还流传着德国人“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段子:一位德国人陪中国客人散步,看到河边有个孩子钓鱼,就问他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钓鱼,为什么有两根钓鱼竿,然后又仔细检查钓具.中国朋友很奇怪:是你家的孩子吗?怎么这么关心?这位德国先生说了一句震惊全世界的话:所有的德国孩子都是我的孩子,我要对我遇到的每一个孩子负责。

对此,雷克在博客中撰文称:“所有的德国孩子都是我的孩子” ??? 笑死我这个德国人了!告诉你吧,俺小德意志有一个很优秀的方面,就是我们德国人不怎么讲爱国主义,也就是说,我们很少会把国家挂在嘴上说话。什么叫“德国孩子都是我的孩子”?对于我个人来说,孩子就是孩子,不管ta是哪国的,都值得保护。当然,爱国者不会懂。

结语
在很多人眼中,不仅是德国人,可能大多数外国人似乎都会比中国人素质高些,而德国人(甚或日本人)尤其是“高素质”的典型。这种“崇拜心理”甚至会让一些人替他国人杜撰出诸多优点细节。然而,正如德国人雷克所说,“YY也是一种快乐。问题在于:为什么非要把一个距离上万里的国家神化呢?”我们不能因为一次盗窃事件而将全体德国人视为“低素质”,但也不必神化德国人的“高素质”。对于国人自己呢,也不必一味鄙视,还是尽量客观的好。
联系我们:010-52937800
版权声明:环球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
报道,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 品:环球网评论频道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