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红蓝两色割裂的美国版图

导语:奥巴马战胜罗姆尼成功连任美国总统,但美国的形势却让人无法乐观。美国多位评论人士指出,目前美国两党之间不仅分歧巨大,而且严重“分裂”。相较以往25年的任何时期,目前美国价值观的极化现象最为严重。成功连任的奥巴马能“缝补”美国的裂痕吗?
调查

1.你如何看待美国的“分裂”状态?

2.奥巴马连任能否带领美国走向团结?

你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专题热度榜
“红色”美国与“蓝色”美国

美国大选的方法十分独特,表面上轰轰烈烈搞直选,实际上是间接选举。总统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而是由“选举人团” (electoral college)票数多寡来决定。所以,大众投票选举的不是总统,而是选举人(electoral vote),然后再由这些选举人组成的选举团选出总统。

实际上,每个州就是一个选举团。美国共有50个州,加哥伦比亚特区共计51个选举团。在美国的50个州之中,由于多种原因,在传统 上有些州的多数选民倾向于共和党候选人,被称为“红色州”;而多数选民倾向于民主党候选人的州被称为“蓝色州”。此外,那些选民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的州被称为“摇摆州 ”或“战场州”或“紫色州”,即红蓝混合色。

支持共和党的“红色州”主要为:蒙大拿州、爱达荷州、犹他州、怀俄明州、北达科他州、南达科他州、内布拉斯加州、堪萨斯州、 俄克拉荷马州、德克萨斯州、阿肯色州、密苏里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亚拉巴马州、佐治亚州、南卡罗来纳州、田纳西州、肯塔基州、阿拉斯加州等。

支持民主党的“蓝色州”主要为: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加利福尼亚州、伊利诺伊州、纽约州、缅因州、佛蒙特州、马萨诸塞州、康 涅狄格州、新泽西州、特拉华州、马里兰州、哥伦比亚特区、夏威夷州等。

虽然红、蓝兰州也并非一成不变(民主党的铁票仓蓝色州加利福尼亚在2000年总统选举时,曾变为红色州),但总体上是稳定的。这样意识形态鲜明的区域分界,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在地理概念上意识形态呈分裂的美国。

国会分裂瘫痪,改革寸步难行

政治献金“开戒”无上限,改革胎死腹中

2006年,最高法院人事变动:中间派大法官桑德拉·奥康纳退休,接任他的是保守派法官,使得保守派在最高法院获得了“五比四”的稳定 多数。但“政治献金”问题此后风云突变。从2007年起,最高法院将改革法案的内容几乎否决殆尽。201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就“公民联合组织诉联邦选举委员会”一案作出终 审裁决,称企业、工会、财团与个体公民一样拥有言论自由,它们在竞选中的“独立开支”不受限制。

这意味着,企业和社团可以无上限地使用资金进行支持候选人的活动,只要不把钱直接捐给候选人即为合法。于是,“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 ”(简称“超委会”)应运而生。超委会最大的“特权”是,它的政治花销可以无上限,它向企业、团体或个人的筹款活动也无上限!罗姆尼选择保罗·瑞恩作为自己的竞选搭档 之后仅三天,瑞恩便飞往拉斯维加斯,与赌博业大亨谢尔顿·阿德尔森闭门会谈。阿德尔森迄今为支持罗姆尼的超委会注入资金超过1000万美元,而他表态说要“花掉1亿美元”。 1亿美元不是小数,万一罗姆尼败选,这些钱就打了水漂;但考虑到一旦罗姆尼当选并推行瑞恩鼓吹的减税方案,阿德尔森将从中获得20亿美元左右的“实惠”。这笔投资还是值的 。

在美国各地,”超委会”迅速崛起。据统计,2010年中期选举时,共有84个超委会出资,总计6500万美元;而2012年选举中,截至8月底, 已有797个超委会参与,开支超3.49亿美元。其中,60%以上的资金都出于100位左右的金主之手。

但超委会毕竟还要依法公开财务信息,对政治投资人而言并非“完美”。他们很快发现,最高法院的判决加上税法第501(c)4款的漏洞, 还为暗箱操作留出了足够空间——该条款规定,“非营利社会福利团体”不但可以任意为竞选募捐和开支,还不必公开资金来源。于是,“501(c)4团体”变成了超级“超委会” 。2012年6月,安泰保险集团无意中泄露信息,显示该集团尽管在公开场合一直表态支持奥巴马的医保改革,私下却为若干“501(c)4团体”注资达700万美元之多,令其制作广告 ,攻击那些支持医保改革的议员。有分析表明,超委会的竞选支出已经远远高于两党的竞选支出。而仅仅“十字路口GPS”和“追求繁荣的美国人”这两个亲共和党的“501(c)4 团体”,在电视广告方面的开支已经超过了所有其他超委会的电视广告支出。

事实上,最高法院在“公民联合案”的判决中,主张任何团体都公开竞选财务信息。为了遏制“501(c)4团体”带来的恶果,一些议员还 于2010年起草了《公开选举支出方能强化民主法案》。不幸的是,“公开法案”尽管在众议院中惊险地获得通过,却在参议院中,由于共和党议员集体阻挠,最终胎死腹中。

据皮尤研究中心年初的调查显示,不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选民,都有60%以上认为超委会对2012年大选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而只有不到 20%认为它起到了正面作用。

2011年美国债务提限扯皮数月,上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闹剧”

美国债务问题由来已久,是由于长期的财政赤字造成的。据统计,2008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创下了4550亿美元的新纪录,较上一财年增长了 180%;2009财年受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美国的财政赤字规模达到1.42万亿美元,较2008财年飙升了207%;201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1.3万亿美元。

过去,美国曾100多次提高债务上限,且较少被争论,但2011年的这次提限却被广泛关注一方面是由于其违约后果的严重性,另一方面是美 国国内政治形势微妙。提升债务上限的争论是共和党与民主党为各自利益在国会中的直接交锋,涉及两党短期与长期利益博弈。短期利益在于共和党反对加税,更偏向保护大财团 富人利益,民主党则反对削减开支,倾向加税。长期利益在于2012总统大选。共和党表面表明不希望美国违约,害怕招致民众反感,从而装着也跟着出谋划策。其提出的方案有一 个原则,就是缓慢地、分阶段地提高上限,解决这个问题。实行“拖”字策略,让民众无时无刻不活在债务上限的担忧中,也活在对民主党的埋怨中。另一方面,民主党希望立刻 解决问题,完事之后希望民众尽快把这事忘了,在2012年大选的时候最好不要想起。

实际上,美国政府债务上限在2011年5月就已达到上限,但当时美国财政部采取了四项措施临时扩展偿还债务的能力,包括:终止发行州和 地方政府债券;宣布一个行政人员退休和残疾基金的债券发行终止期;终止政府债券投资基金的再投资;终止外汇平准基金的再投资。这四项临时措施得以将这个“大限”推迟到8 月2日,但也意味着政府再无退路。国会最终在最后时刻8月3日通过了旨在削减预算开支并提升联邦政府借贷上限的法案。有评论认为,美国的这次债务提限是一次“严重精神分裂 症患者的自编自演的闹剧”。患者就是美国政府,而闹剧的主题则是如何解决日益严峻的债务危机。【详细】

奥巴马被戴上“立法紧箍咒”,一连串经济刺激计划半路搁浅

目前来看,民主党更趋于主张政府应介入经济领域、加强市场监管,主张政府积极参与社会财富再分配,通过税收杠杆、教育投入等措施促 进社会公平。具体到税收领域,应延长对中产阶级的减税政策,但主张对富人加税起到减赤效果。

伴随着保守主义势力抬头,共和党阵营进一步巩固“小政府、大市场”理念,主张政府应少介入经济、尊重自由市场“无形之手”,以减少 政府福利开支来削减赤字,抨击奥巴马“大政府”模式只会助长政府债台高筑。

这种差异最有力的例证莫过于奥巴马推出的医保改革法案。这个被共和党阵营称为“奥巴马医改”的法案成为共和党刺激民意反弹的弹药, 并借此在中期选举中重夺众议院,使得奥巴马首个任期后两年戴上“立法紧箍咒”,一连串刺激经济计划也半路搁浅。

归根结底,“医改梦”称得上民主党阵营一大理想,但一直在立法、业界乃至民意三个层面承受阻力,就连克林顿也在其首个任期内为此败 走麦城。回顾美国医改历史,针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的医疗保障项目,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医疗补助项目,均在民主党总统执政时期艰难推出。

“阻挠议事”从2次到200次:政党分裂导致国会瘫痪、改革停滞

历史上,美国国会曾经通过了马歇尔计划等多项重大的议案,但在最近几年里,议员们频繁地使用“阻挠议事”这一手段,国会的法案通过 率持续走低。美国资深政治评论家约翰·安福伦举例说,1953年至1961年艾森豪威尔在任期间,议员们只用过2次阻挠议事,但在奥巴马的第一个任期里,仅共和党参议员就使用了 至少200次,导致国会无所作为。

英国 《泰晤士报》5日报道称,两党之间的这种政治分裂或许不久就将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报道称,由于一系列短期赋税减免将在今 年年底前到期,与此同时,政府开支又将大幅削减5600亿美元,这些措施总共将令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4%,因此,奥巴马虽然连任,但仍将面临“财政悬崖”问题。【详细】

美国“精神分裂”由来已久,“马赛克化”令人忧

共和、民主两党鸿沟难以逾越,已成当前社会最大的分裂因素

美国资深政治评论家约翰·安福伦5日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撰文指出,近年来,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越来越缺乏合作精神,甚至出 现了恶性党争的苗头。事实上,美国的意识形态分裂日趋严重,无论支持自由至上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共和党(又称“保守派”),还是支持自由平等主义与文化进步主义的民 主党(又称“自由派”),都有在重大议题上极端化的趋势,其中又以共和党为甚。

美国皮尤中心今年6月发表的民调报告“1987年至2012年美国价值观调查”称,相较以往25年的任何时期,目前美国价值观和基本信念因党 派而产生的极化现象最为严重,在小布什政府及奥巴马政府期间尤为突出,几乎在48个议题上均有扩大化趋势。在对联邦政府的评价方面,两党支持者对民主党总统奥巴马领导的 政府意见最为两极化,共和党支持者的不满和民主党支持者的满意均为25年来最强。民调还显示,就连独立人士的民意也更趋两极化。若加入分别倾向于支持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独 立人士计算,则两个阵营综合分歧平均值也达16%。

尽管奥巴马和罗姆尼都声称自己有能力终结华盛顿的政治僵局。然而,两方阵营之间在选举中几乎升级到“人身攻击”的言辞表明,两党政 治分裂已到何等严重的地步,这道鸿沟已大到几乎难以逾越的程度。

事实上,相较以往25年的任何时期,目前美国价值观和基本信念因党派而产生的极化现象最为严重,这已成为美国社会最大的分裂因素。美 国知名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也表示,他感到美国的政治比以前更加分化,国会里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之间几乎不再相互往来,而两党议员越不交往, 就越难进行政治合作,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加州圣迭戈大学政治学教授凯斯·普尔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政治极化一开始在政治精英中发生,从2000年总统选举之后渗 透到普通大众中。普尔说:“现在,几乎每一个共和党成员都称自己是保守的共和党成员,而每个民主党成员都自称是持自由派观点的民主党成员,并且只给自己的一方投票。” 【详细】

美国“自古以来”存二元分歧,“马赛克”式美国还是以前的美国吗?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唐士其撰文认为,在政治价值方面,美国从建国伊始就存在着两套相互矛盾的基本原则,即“普遍主义原则”与“ 特殊主义原则”,也可以不太准确地称之为“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原则。保守主义原则也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精英主义原则”。

长期以来,这两种原则,前者为美国的政治动员和政治社会化提供了主要的价值理念,后者则在相当长时间内作为精英与民众默认的共识,规 范着人们的行为,并且在处理一些具体的政治社会矛盾时发挥作用。

在美国立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在人口及实际政治生活中的优势地位,普遍主义的政治原则与盎格鲁-撒克逊新教 精英主义基本上并行不悖。换言之,人口结构及白人的统治,保证了这个国家的政治生活能够以自由主义的方式维持保守主义的实践。即使出现一些明显违背普遍主义原则的实践 ,比如奴隶制与《排华法案》等,但由于被歧视和排斥者在政治上的无语地位,所以民众能够在非常坦然地接受这类政治现实的同时,保持他们对普遍主义的忠诚。表现在对美国 文化与价值特性的自我认识上,这就是“大熔炉”的观念,即相信任何一名来到新大陆的人,都会自动地被这座“大熔炉”所同化。

当然,历史已经表明,所谓的“大熔炉”不过是对美国政治现实的美化。实际发生的,则是盎格鲁-撒克逊新教精英文化对其他文化因素的同 化和排斥。

然而,普遍主义的政治原则毕竟不可能永远与盎格鲁-撒克逊新教精英主义的政治实践相安无事。事实上,这两个原则之间的矛盾一直在越来 越突出。首先,两者的矛盾在奴隶制问题上公开激化,并最终引发了内战。其次,一个世纪之后,这一矛盾再次爆发,形成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的民权运动,以及由此引发、并且 一直持续至今的多文化主义运动。从此,多文化主义迅速扩展到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美国人对自身文化与价值特性的理解为之一变。

自由主义者寄希望于借助普遍主义原则一点一滴地改变现实生活,而保守主义者则试图通过各种社会和政治机制保持美国政治的二元特性。多 文化主义的出现既是美国普遍主义的政治原则合乎逻辑的产物,又是对这一原则的超越,当然更是对美国政治生活中实际一直发挥作用的盎格鲁-撒克逊新教精英主义的重大胜利 。2000年6月14日,总统克林顿表示:“我非常希望我是美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不会说西班牙语的总统。”到2001年5月5日,总统布什在庆祝墨西哥的辛科•德马约节(Cinco de Mayo )时,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发表广播演说。

此后,政治家会说流利的西班牙语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资本,也成为美国多文化主义的象征。对于这一变化,自由主义者和少数族群自然欢呼 雀跃,保守主义者却忧心忡忡。

在保守主义者看来,由于多文化主义的影响,美国政治体制的根基正在被动摇。著名学者亨廷顿就认为,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国家认同涉及到 四个组成部分:人种、国民属性、文化(最突出的是语言和宗教)和意识形态。在今天的美国,这“四大支柱”中只有意识形态尚未动摇(人种和民族单一的美国不复存在、美国 文化受到围攻),而“苏联的经验表明,在缺乏人种、民族和文化共性的情况下,意识形态的黏合力是弱的。”

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研究者倾向于认为,在当今美国已经不存在一种可供人们加入的主流文化——这个社会本身已经多元化了,除主流的价 值相对主义立场之外。不少人感觉到,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正在丧失,甚至美国这一概念也仅仅意味着各州边界之外一种不再具有任何实质内容的联合体。在悲观主义者眼中,曾 经对美国公民宗教充满信心的罗伯特•贝拉(Robert N. Bellah)的态度转变尤其具有象征意义,他仅仅在8年之后,就悲叹美国人的政治誓约已经破裂。

如今,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之外的社会群体,特别是墨西哥裔和拉美裔人口比例的迅速上升,由于他们已经不可能像以前的移民那样完全被 美国传统价值所同化,反而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语言要求与政治要求,比如双语制等,那么在未来美国社会是否有可能因种族问题而巴尔干化?甚至美国是否会因此而分裂?换言之 ,“马塞克”式的美国是否还是以前的美国?根据2006年美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白人占人口总数的73.9%,黑人占12.4%,拉美与墨西哥裔人口占14.8%,亚裔人口占4.38%,与 1992年的统计(白人74.8%、黑人11.9%、拉美与墨西哥裔9.5%、亚裔31%)相比,欧洲裔人口比例继续下降。据称,到2050年以后,白人占美国全国人口的比例将不到50%,而当 白人成为“少数民族”之后,美国政治文化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已成为不少人高度关切的问题。

从目前情形来看,虽然美国在文化特性上已经向多文化主义转变,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大拼图”在美国已经是一个不可否认的社会现实,在未 来二三十年间,美国政治生活中有可能出现一些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将对美国政治制度在种族、文化和价值观念方面的超越性进行严格的检验。【详细】

结语
以“自由”为圭臬的美国,自立国以来就存在保守的一面。两者不仅一直无法弥合,且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社会。日益“马赛克”化的美国 ,未来拿什么来黏合?
联系我们:010-52937800
版权声明:环球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
报道,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 品:环球网评论频道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