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独木桥通向一座围城

导语:2013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的报名工作26日晚6时截止,“最惨烈国考”已在所难免。最新数据显示,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合川调查队业务科室科员职位以9470:1轻松刷新国考最热职位考录比纪录。这似乎表明,即使一半岗位都标注“常年出差”、“需要晚上值班”等要求,“最苦金饭碗毕竟也是金饭碗”。
调查

1.美国大选总是提起中国你是否在意?

2.你认为美国大选总统候选人对中国的抨击是选举策略还是其本身态度?

3.你认为谁上台对中国会更友好?

你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专题热度榜
八九十年代公务员也曾遭冷眼

若问何为公务员,或许你可以很容易地答出“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的定义)”,但若说到公务员制度最早起源于中国,怕知道的人就没那么多了。事实上,学术界的普遍观点认为世界上最早以考试方式取录公职人员的是中国,而考取功名也一度成了我国传统社会人民渴望和追求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到了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开始繁荣,新的自由市场出现导致了公务员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并不热门。相反,有很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放弃在传统体制内的位置,自己去创业。“下海”一词在当时风靡一时。

那时候全国各地都流传着深圳的一句话,家长经常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再不好好学习,将来叫你当干部!”这句话虽然现在听着像笑话,但确实反映了一种现象,那就是当时公务员并非人们就业的首选。

而在公务员体制比较健全的国外,公务员由于待遇差、油水少、法纪严也并非年轻人喜欢从事的职业。

公务员考试“高烧不退”的原因

为何现在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却火热至此?究其原因和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与目前的时代背景有着莫大关系。

“公务员热”源自官本位思想

官本位作为一种世界观,是我国传统观念中的一种基本价值取向。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了士、农、工、商就成为农耕时代我国社会最主要的分工类别。作为官僚集团的“士”在社会地位、名利、社会资源掌控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优于作为普通民众的农、工、商等行业的从业者。普通民众一旦成“士”而为官后,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自身原有的社会地位,直接“为民作主”,成为“民”之主宰。因此,“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理念在我国传统社会中不仅成了励志格言,更成为了一种公认的价值判断标准。正是这一思想引得无数人为之奋斗,当官成了传统社会绝大多数民众孜孜以求的目标。 【详细】

显而易见,自古以来的“官本位”思想对当今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直到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把当官作为最好的选择,把当官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改革开放30余年来,虽然观念更新速度很快,但是官本位观念不仅没有改变,反而被强化了。这是因为改革过程中,由于政策不完善和制度不健全,改革的成果并没有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官员得到的好处客观上比平民多。因此,人们才都把当官当做第一选择。再加上对“公务员”认识并不全面,认为这是清闲的“铁饭碗”,是个人抵御各种社会风险的坚强后盾,更是官本位社会下获取显赫身份的捷径,导致了“公务员热”的产生。 【详细】

公务员考试“白热化”的时代背景

其一,如今,大学生已经明显“贬值”了不少,供大于求甚至已经成为了社会“就业难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大学生眼高手低,正如抱着高考的心态一样,很多人高考“跃龙门”只是为了更好地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或者人生起点,而目前的公务员考试已然成为大部分读书人为实现目标需要逾越的第二条“龙门”。

其二:众所周知,我国公务员公开的工资不如外资企业高,但其它的待遇和灰色收入却很高;公务员享有国家完善的社会保障,养老、医疗、住房等等都不是外资企业员工所能期望的;而且公务员是一进终生,除非违法违纪,很少有可能失去工作等等这些都让越来越多的人“挤破”脑袋也要考公务员。

其三:尽管公务员淘汰制不是没有法律依据,但在治理公务员的问题上,我国一些地方,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另外,随着一些地方公务员辞职可以获得补偿与奖励等政策的出台,更刺激了公务员考试的升温。试想,在公务员较之某些职业具有如此诸多优势与实惠的背景之下,谁还愿意一走出大学之门就去创业?公务员的权利大“油水”多而且可以光宗耀祖,怎能不让人羡慕与眼红? 【详细】

公务员“围城”现象开始凸显

由于2013年国家公务员职位表上一半岗位都标有“经常出差”、“条件艰苦”、“24小时轮岗”等字眼,因此被不少网友吐槽是“史上最苦金饭碗”。与此相呼应的现象是,各大论坛上不断有网友以第一人称身份爆料公务员的工作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幸福。

其实,这个让人感到新鲜的“最苦金饭碗”说法很矫情。“一份报纸坐半天”的公务员生活在相当多部门早已成为过去。现实是,对于招录人数相对最多的公安等部门,工作的辛苦程度已尽人皆知,警员亚健康状态非常普遍。更容易被忽视的是公检法,城管等部门由于工作特征,他们的公务员经常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潇湘晨报》的采访中,2002年毕业于省内高校的经济法专业,2003年参加公务员考试并入职。到现在,陈广(化名)已经是一名有着近10年工龄的老公务员了。

而现在,陈广的生活现状是,每个月拿3050元的固定工资,其中2000元还房贷。早上坐公交去上班,中午在食堂吃饭,晚上回家和老婆一起做饭吃。“工资低”成为他感觉不幸福的关键点。这几乎是个普遍现象,公务员的收入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高,甚至很多公务员家庭一直很拮据。支撑他们的信念,是可预期的发展空间和生活保障。但人多位置有限的公安等大单位,升迁自然不易。其他部门如果不是有非常的才华与际遇,大部分人都会一眼望到退休,所谓光明的前途,更多的是旁人不知内情的羡慕。 【详细】

而与普通人相比,“公务员”有时要承受更多的委屈跟误解。普通人权利被侵害,当秋菊、打官司,理直气壮,公务员却会因为这难以割舍的身份和前程,而不敢或是不能争取像样的救济。体制内的人事关系相对市场化的企业要复杂得多,每天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式的工作状态,其实是公务员的常态。

另外,据法学教授陈忠林的调查,司法人员的犯罪率是普通人的5倍。其实并不难以理解,以司法人员为代表的国家工作人员,手中拥有的权力极大,而监督却非常有限,所以因权力滥用而生的职务犯罪自然居高不下。很多年轻的公务员早早断送了前程和人生。近些年来,网络的监督力量在增强,因为自控力不强而犯错误的公职人员,仕途很可能会因一个微笑、几块手表或几十套房产而终结。

不少公务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工资低”、“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经常加班,周六周日加班加点,节假日加班都没有加班工资”;还有一些人表示“在体制内,感觉没有动力,到了体制外说不定还更有一番前途”。 【详细】

如何给“过热”的公务员考试降温

“公务员热”的出现对于增强公务员队伍的活力,提高公务员水平是件好事,但另一方面,国家也要适当调整政策,给“公务员热”降温,防止“过热”现象的扩大。

给“公务员热”降温,需要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堵”首先表现在制度层面,彻底打破“铁饭碗”,使公务员队伍能进能出成为一种常态。“疏”主要在于政府的正面引导,通过多渠道的政策宣传,让公众认识到就业选择的多样化,同时提高企业单位的工资待遇,完善制度保障,才能逐步化解“公务员热”,让公务员考试回归理性水平。 【详细】

其实,公务员热的背后,折射出的并不完全是公务员本身的问题,它更多地是反映出了其它的一些社会问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社会保障体制方面的问题。

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我国城镇劳动力社会保障覆盖率还相当低下,还有绝大部分劳动力没有任何社会保障,这其中就包括很多大学和研究生毕业后尚未就业和已经就业的青年知识分子。经济的市场化和私有化,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使得青年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非常严重。青春不可能永在,失去青春之后的事业和生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是目前国家劳动管理的当务之急。

如果真正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公务员在福利方面的特殊优势就成了全社会劳动者所共同享有待遇,在工资收入水平并不太高的情形下,公务员职业在经济方面就不再具有明显的优势。虽然政治权力方面的优势还能够继续吸引部分立志从政的青年知识分子,但在人数上肯定要大幅度减少。随着社会保障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各种基本社会保险的全方位覆盖,就能对公务员热产生一种自然冷却的效应。 【详细】

结语
对于考生来说,要端正心态,客观看待,公务员之路;对于政府来说,要消除公务员的工作的神秘感,使其普通化、透明化,提高企事业单位待遇,完善社会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公平,从而避免“公考”过于狂热。
联系我们:010-52937800
版权声明:环球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
报道,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 品:环球网评论频道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