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漂浮着林毅夫的乡愁

导语:清明节渐近,林毅夫能否返台祭祖再度受到关注。日前,国台办再次呼吁台湾能够本着“人道主义”的心态来处理此事。这是很多年来每逢清明节“纠结”两岸的问题。在两岸关系持续开放、发展的今天,政治军事领域仍很敏感。而这些当年的“叛逃者”已成了牵动两岸关系敏感领域的“神经”。
调查

1.你认为台湾是否应尽快取消对林毅夫等人的“通缉”?

2.你对林毅夫最感性的认识是什么?

3.你如何看待林毅夫等从台湾投奔大陆的人士?

你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专题热度榜
“叛逃者”林毅夫回家难

今天提到林毅夫,是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也是我国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还是前世界银行副总裁,去年6月份刚结束任期。但他这样的人生轨迹与成就,是在34年前在台湾海峡对面“纵身一跃”的结果。

“叛逃”至大陆

1952年10月15日,林毅夫生于我国台湾省宜兰县,原名林正义。1975年,林毅夫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陆军官校正期生四十四期步兵科,随即留校担任学生连排长,第二年考上国防公费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1978年获政大企管硕士,随即返回军中,派赴金门马山播音站前哨担任陆军上尉连长,负责接待外宾参观第一线连的任务。这个连的位置在马山,是全金门距大陆最近的据点,退潮时离对岸直线距离只有2300米,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岸军民的活动。

林毅夫对祖国大陆充满了无限向往之情,心中有着一种“大中国思想”。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投奔大陆。按照当时盛传的说法,1979年5月16日傍晚时分,林毅夫“假传演习命令”,下达宵禁令,由连传令兵通知沿海岗哨,不准驻防马山播音站的官兵在夜晚点名后走出营房;若发现有人下海游泳,严禁开枪射杀,以让游泳者顺利游水“叛逃”对岸;即使听到枪声,也不准一探究竟。其实,那个“游泳者”不是别人,正是下达宵禁令的林毅夫。

社会上一直传说,林毅夫是抱着两只篮球游过海峡的。这个传说,在2008年3月7日的林毅夫夫妇的新闻发布会上,被证实是谣言。林毅夫妻子陈云英在发布会上透露,林毅夫是个游泳健将,至今仍可以连续游2000米。“没有人能抱着篮球游过台湾海峡,不信你抱抱看!”林毅夫这时插进来说,“尤其是两个篮球。”在场记者全被夫妇二人逗笑了。【详细】

功成名就,但30多年无法“回家”

投奔大陆后,林毅夫便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政治经济专业。1982年,林毅夫从北京大学毕业,远渡重洋,来到了现代经济学的大本营芝加哥大学,师从舒尔茨,学习农业经济。1987年结束在耶鲁大学的研究后,林毅夫携妻儿一起回到中国大陆,任北京大学副教授,并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3年,林毅夫升任北京大学教授。1994年8月林毅夫与易纲、海闻、张维迎、张帆和余明德等6人在北京大学创办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出任主任,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最前沿,也一直是中国政府决策部门重要的智库之一。200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8年2月4日,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正式宣布,任命林毅夫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兼主管发展经济学的资深副行长,于5月31日上任,补缺2007年离职的布吉尼翁。他成了世界银行史上第一个来自于发展中国家而获聘担任这个职务的人。

尽管林毅夫投奔大陆后事业取得极大成功,但他离台后作为一个“儿子”却遭遇着家事的不幸而无可奈何。1996年,林毅夫的母亲去世。林毅夫因台湾当局的阻挠而未能成行。2002年5月9日,林毅夫的父亲林火树在宜兰老家去世。林毅夫向台湾有关方面提出赴台祭父的申请,但台湾“总统府”和“国防部”高官纷纷发表谈话,对林毅夫当年的“叛国”、“投共”极尽严厉之辞。台“国防部”甚至称,调查完毕林正义在1979年“叛逃案”,并在11月15日依“陆海空军刑法”“投敌罪”,发布对林正义的“通缉令”。检察官表示,林正义属“行为继续犯”,因为“投敌行为”未终止,所以追诉时效未起算。林毅夫回乡奔丧的愿望只能由妻子陈云英回台代行,而林毅夫自己则在北京大学的家里自设灵堂拜祭父亲。

在2012年年初的全国“两会”上,林毅夫的妻子陈云英表示,丈夫卸任世界银行职务后,夫妇俩非常希望能回台湾去看看。她更以“两岸的悲剧还不够多吗?你们愿意继续描述这样的历史吗?这样的历史,就是林毅夫不能回家”的感叹,震撼全场。

2012年3月22日晚间,台“总统府”发表书面声明,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副行长林毅夫如果返台,仍将由军法机关依法办理,没有模糊空间,没有例外。这说明,林毅夫一旦返回台湾,就会由军法机关,依照台湾现行法律来办理。

日前,林毅夫表态想回台湾看看,国台办再次呼吁台湾: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希望台湾方面能够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同意林毅夫夫妇回乡,探亲也好,扫墓也好,祭祖也好。还是那句话,人之常情,追终慎远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详细】

“叛逃”:两岸敌对形势下的“历史奇观”

“叛逃”现象,是两岸关系敌对时期的常见现象,并非林毅夫一人。1949年国民党退至台湾以后,海峡两岸都不遗余力地强力文宣以及许以优厚奖金,吸引对岸人士投奔。在上世纪50年代直至90年代初,许多台湾飞行员以“投向伟大祖国怀抱”为理由,大陆军队飞行员则以“投奔自由”为借口,投奔到了曾经与自己对立的阵营。在蒋氏父子掌握台湾政权的年代里,台湾先后砸下近5万两黄金来吸引“投奔自由的反共义士”。北京方面也有相应的重金激励。

翻开台湾军官“叛逃大陆”史,除了人们较耳熟能详的林正谊、吴渺火、黄植诚、林贤顺、王锡爵乃至近年的王宜宏之外,自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算起,架机“叛逃”前往大陆的还有驾驶F-86军刀机叛逃的徐廷泽、T-33教练机的黄天明等数十名飞行员,还包括曾两度获得“国军英雄”荣耀的U-6A侦察机飞行员李大维等。

两岸“叛逃者”虽在当年都是震惊一时,但如今随着岁月沉积,时政演变,终成一段段半公开的轶闻,成为半世纪来华夏一统过程中的插曲,满含可悲可叹可泣可诉。这些人,有的身居高职,有的却在两岸都成了阶下囚,处境凄凉。每一叛逃理由的背后,却都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台湾在1988年李登辉上台以后,就觉得这些叛逃者没什么利用价值了,叛逃者也觉得被人家歧视,有些还发生了别的问题,就慢慢继续移民海外,不再留在台湾,都退役了。1993年李登辉还颁布了一个新的法令,就是所有劫机或者通过别的途径来台湾的,一律当劫机犯对待。一律要在台湾服完刑以后还赶回大陆去。根据1990年两岸民间签订的《金门协议》(为了合作打击两岸间的违法犯罪活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与台湾红十字组织在金门举行商谈,就解决违反有关规定进入对方地区的居民和刑事嫌疑犯或刑事犯的遣返问题进行协商,签订的协议书),自此以后就没有这种事情了。没有劫机了,也没有人开军机去台湾了,有关规定也废了,不发黄金了。

然而,虽然两岸敌对状态早已终止,两岸关系呈现和平新局,经贸交流与人员往来日益密切,但在政治、军事领域仍非常敏感。台军检机关对历年国军投敌的法律追诉行动,目前都仍在依法通缉中,除了经济学家林毅夫外,还有前空军少校考核官黄植诚、前空军中校林贤顺等,都因为他们在大陆的成就与身份而格外受到关注。1952年出生在台湾、时任国民党空军第五联队督察室少校飞行考核官的黄植诚于1981年8月8日,上午9时28分,从台湾桃园机场驾驶F-5F型飞机起义回归祖国大陆,在福建某机场降落。后任解放军空军航空学校副校长,1995年晋升空军少将军衔,并连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对于当前的两岸关系,黄植诚曾表示:现在海峡两岸的关系是历史上比较好的时期,但两岸关系还是有很多困难,首先是政治的互信,这方面还是做得不够,还需要努力。【详细】

“叛逃”背后是两岸持续近40年“心战”岁月

两岸对峙时期,蒋介石为了执行“反攻大陆”的政策,对大陆的“心战”攻势成了日常工作,主要手段包括广播、空飘与海飘。到了蒋经国主政台湾时代,循“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口号,宣传攻势更是愈演愈烈。而大陆则也对台湾展开了旗鼓相当的心理战。

隔空“喊话”

国民党对大陆的宣传工具,主要是“中央广播电台”和“中国广播公司”的“自由中国之声”。“中央广播电台”具有很强的发射功率,电波可以覆盖整个大陆。冷战期间,大陆方面所称的“收听敌台广播”,指的多是“中央广播电台”的广播。

据悉,“中央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往往模仿大陆电台的腔调,广播内容从时事讲评、宣读国民党当局的文告、到社会新闻等等均有。大陆“文革”期间,“中央广播电台”还由播音员以标准普通话,全文播出蒋介石的“告全国军民同胞书”。

1954年8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开播。最初,对台的节目做得比较硬,多为政治报告和口号。这个问题后来被周恩来总理意识到,他在1972年8月提出两项改进措施:第一,增加天气预报节目;第二,节目结束时要说“台湾同胞,祝您晚安”。

1953年3月5日,大陆在福建厦门的角屿岛设立了“对金门广播组”,作为第一个对金门广播点,天天对金门的国民党守军喊话。最初使用的扩音器有9只250瓦的喇叭,功率相当于90只普通喇叭一起工作,被戏称为“九头鸟”。大陆这边的亲情劝导,效果显著。当年国民党撤退时,从厦门沿海带走了许多船夫,一名叫张阿签的妇女,丈夫被国民党带走后,她就经常上广播哭诉,“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你让我怎么活?”结果几年后的农历腊月,张阿签的丈夫竟冒着生命危险,抱着一口倒扣的大锅游了过来。

这边的喇叭响了不到半年,国民党金门守军也成立了马山广播站,进行“反攻心战”。马山是金门岛与大陆最接近的地方,距离厦门的角屿不过2100米,退潮后更只有约1800米。马山观测站是窥探大陆军事布防的最前线,播音站更是长期对大陆开展“心战”广播。招收的播报员均为由大陆赴台的专业播音员,发音字正腔圆,乍听之下几乎分不出是台湾电台或是大陆电台。

马山播音站成立后,国民党军方又在大金门的古宁头、小金门的湖井头,以及大担岛上建起了播音站。同一时期,大陆也相应地在厦门的香山、石胃头以及白石炮台跨海喊话。在那个年代,透过广播的“争吵”,几乎是两岸惟一的“对话”形式。尽管广播内容针锋相对,但有时也有柔性的一面。有时天气不好,厦门这边还曾对金门官兵喊:“要下雨啦,大家快收被子吧。”

空飘、海漂

台方金门、马祖一带曾经的“心战”总指挥部所在地。很多到访台湾的外国政要,来金门都要到这里放一放气球。据介绍,放气球就是“空漂”传单,把传单卷起来放到气球里边,灌了氢气以后,在风向对的时候飘出去。我们的传单完全是柔性的,不骂人,绝不攻击敌人,它跟第一线喊话不一样。大陆这边也有空漂。曾据介绍,当年国家比较穷,没有钱买气球,就用猪小肚、风筝来代替。除了空漂,还有海飘。在金门岛的最东端,有个近似V型的港湾,台方称为“复国墩”,此处就是面向大陆的海漂要点。从“复国墩”放出去的海漂品,会随着洋流漂过狗屿湾,在福建泉州的围头被冲上岸。

空飘、海漂政治传单虽然热闹,但双方很快就意识到,单纯投放传单的效果非常有限。于是就有了“糖衣炮弹”的空飘和海飘。台湾来的“糖衣炮弹”,主要是日用品,如毛巾、肥皂、背心、尼龙丝袜甚至收音机。大陆“三年困难时期”,台湾的“糖衣炮弹”尤以食物为多,连糯米饭都有。大陆的“糖衣炮弹”,往往是土特产品,如贵州茅台、山西老陈醋、金华火腿、西湖龙井茶等等。

1979年新年,金门军民发现,从厦门过来的广播,没有了以往的高声指责。取而代之的,是对亲情、对骨肉同胞的声声呼唤。“台湾同胞、国民党军官弟兄们”称呼前面,还特意加上了一声“亲爱的”。年初,大陆宣布“停止炮击金门”。而新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提出“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曾在广播中用重金诱惑对方飞行员“投诚”之举,也于1980年代末停止。1992年11月,金门解除“战地政务”,回归地方自治,同时开放旅游观光。

终结“历史悲剧”,台湾完全可以换个视角看“叛逃”

众所周知,当年的林毅夫叛逃事件是在两岸特殊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在那样一个时代,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咫尺天涯,就象林毅夫的夫人陈云英女士所说,这不是一家人的事,也不是林毅夫一个人的事,是几十万中国人永远的伤痛,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许多历史问题现在都有了重新的认识,许多处理的方式早就有了新的调整,比如大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台湾方面终止动员戡乱时期,修改了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那么林毅夫事件是不是也应该以一个新的角度、新的高度重新审视?【详细】

台湾律师许文彬认为,回首上世纪70年代,正是台湾戒严时期白色恐怖笼罩,两岸敌对悲剧持续上演;其时,岛内异议人士与“台独”、中共一起被执政当局打为“三合一敌人”。后来,台湾“动员戡乱时期”1991年5月宣告终止,在岛内,“台独”言论已除罪化,昔日“反共将领”纷纷登陆、化敌为友,旧时林毅夫的“投共”行为自亦应予重新评价。

针对台湾对“叛逃者”的法律问题,许文彬认为,“叛逃”犯行的法定追诉时效为20年,因通缉而依法延长为25年,所以,林毅夫的行为至今早已逾追诉权时效。岛内有一种说法,指此行为属“继续犯”的性质,故其时效期间尚无从起算。但此种说法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叛逃”犯罪完成,其“实行行为”业已停止,只不过还是“违法状态”仍然延续而已,学理上称之为“状态犯”,类似毁损罪、伤害罪等性质,其追诉权时效于犯罪行为完成就该起算了,而不是须等“违法状态”结束方能起算。

有媒体也指出,林毅夫有乡不能回,有亲不能省,有祖不能祭,这显然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民族悲剧、家国悲剧。从上世纪40年代到今天,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台湾的高官频频回来省亲,大陆的城市逐渐俭省去台旅游程序,政治接触、民间交往、学子互动,一切都在向人们预期的方向发展。文化人更是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就连余光中也因多次到大陆交流,敏感地察觉到自己写于1971年的《乡愁》有点落伍了。于是,在这首已经风靡华语界的诗歌后面加上了第五段这样光明的尾巴:“而未来啊,乡愁是长长的桥,我去那头,你来这头。”显然,渴望交流,渴望融合,渴望亲近,已经成为海峡两岸的共同心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林毅夫回乡”事件就具有了普遍意义和重大意义。阻碍林毅夫回乡的有政治因素、军事因素、法律因素、个人情感因素等等,但是,这所有的因素加在一起,都抵不过一个“亲情”因素。林毅夫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经济学家,解决好了这件事情,对其他两岸交流的难题将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林毅夫回乡”问题解决好了,一定会成为大陆和台湾民族的心灵之“通”,此通一定会产生蝴蝶效应,一通而百通。【详细】

更有人指出,台湾军方认定林毅夫仍持续叛乱中的看法,只不过是拉不下面子,有点勉强过头。林在对岸也未从事军事工作,而是专注在财经方面,对于两岸经贸交流和合作,将可扮演一个不错的中间桥梁角色。而台湾亦可借重林毅夫与中国大陆高层关系及其在财经方面的专业,为两岸经贸往来做有利于台湾发展的建言。

结语
其实,根本上来说,两岸已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阶段,“敌对状态”根本就是名存实亡。台军方对林毅夫的“通缉”,说明部分台湾人士还存在敌对意识,然而这已与两岸大势不符。我们还是看看林毅夫“给台湾”的家书:“台湾的未来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回归祖国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最佳的选择方案。作为一个台湾人,我深爱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我愿意为他繁荣富强所奉献一生的精力,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觉得台湾除了是台湾人的台湾之外,台湾还应该对中国的历史发挥更大的贡献。”
联系我们:010-52937800
版权声明:环球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
报道,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 品:环球网评论频道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