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LKRnaJB9J作者:朱锋opinion.huanqiu.comarticle朱锋: 中美关系到丢弃幻想的时候了?/e3pmub6h5/e3pr9baf6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将在11月3日举行,当前的美国国内政治依然乱象丛生。特朗普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后迅速出院,之后甚至威胁要对中国“追责”。不管大选结果如何,医治特朗普政府给美国和世界带来的伤害,已经成为美国社会无法回避的话题。但谁来医治已经严重受伤、受损和受挫的中美关系,这个话题同样沉重。冲突背后的结构因素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空前挑战。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经济萎缩了近15%。这是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以来全球经济最大幅度的下降。面对新冠疫情,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本来应该同舟共济、加强团结、共同推动全球抗疫合作。然而,特朗普政府和美国一些政治精英却将新冠大流行视为大国战略博弈的决定性时刻,更是担心疫情会加速中美之间的权力转移,使得国际间的力量对比出现有利于中国的实质性变化。为此,美国的政治精英拼命地想要在疫情期间打压中国。中美冲突从贸易战、媒体战、科技战,扩大到了外交战、人才战。美国违背WTO的基本原则,对近300家中国企业进行制裁,对华为、字节跳动、微信发出封禁威胁,甚至将孔子学院定性为“外国政府机构”。 这些做法旨在实质性地断绝中国大型企业与美国市场和科技创新之间的联系,谋求全球产业链的“去中国化”,大幅度削弱中国与美国学术机构的联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7月23日在尼克松图书馆的政策声明更是无视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以来中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基本历史,将矛头对准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蛮横地抛弃了中美关系近50年来发展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彼此尊重各自现状”的政治原则。中美关系走到今天,离新冷战确实只有“一步之遥”。今年2月特朗普在国情咨文中曾踌躇满志地宣告,他让“伟大美国回归”。其信心来自于今年1月美国的失业率是40年来最低点。但也由于特朗普把疫情称为“大号流感”,并一心只是盯着大选,让美国新冠疫情的处置松懈轻慢。今天美国的疫情、社情、政情、经情已经让特朗普在大选中失去了之前的优势。于是,特朗普政府不仅在疫情上对中国持续“甩锅”,更是疯狂地对中国实施“疫情报复”。更为危险的是,特朗普政府眼下频频在西太平洋采取对华加强军事挑衅和军事威胁的诸多举动,妄图激化美中对抗,将“中国话题”变成可以让自己凝聚美国国内共识、超越政党和社会分裂、进一步实行强制性国内施政措施的“中国危机”。随着大选日临近到明年1月20日政府权力交接,美国国内分裂越是沉重,特朗普政府打压中国越不会停手。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中美关系走到今天这一步,既是特朗普个性使然,同时又是美国国内反华鹰派想要趁机全面“打疼”中国的逻辑使然。疫情带来美国国内反华、仇华、嫌华等社会情绪的上升,更是让对华强硬、斗狠近乎成为普遍的“政治正确”性主张。作为美国在野党的民主党,也在2020年党纲中就涉台问题删掉了此前一直坚持的“一中政策”字眼。拜登竞选团队在中国政策表述上也开始“不甘示弱”。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在与彭斯的辩论中,刻意回避了主持人提出的中国究竟是“敌人”、还是“竞争者”的话题。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拜登在11月3日美国大选中获胜,中美关系未来想要迅速改善的可能性也十分微弱。中美关系走到今天,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了。美国因素或许是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最大的外部环境因素。中美关系的质变,对未来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需要我们及时、清醒与合理地思考和应对。我们对中美关系不得不丢弃幻想。首先,特朗普政府之前的美国政府所强调的对华接触政策,是基于认可两国不同制度、接受中美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异的现实,并对中国崛起多少保持一定程度的“战略兼容”。这样的美国,对中国而言可能不会存在了。其次,之前的美国政府从来没有放松对中国的战略盯防和战略警惕,但至少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中政策”,在南海问题上不主动介入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纷争,美国更大程度上是东亚“美国式秩序”的维护者。今后,以实施印太战略为推手,美国将全面干预中国的周边关系,孤立、分化和遏制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核心目标。第三,之前的美国政府强调中美商业利益、科技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共同价值,中美关系中日益增强的相互依赖成为两国对持续合作、共同致力于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基础。但今天,“去中国化”将会在美国各条战线延续。将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压制在中低端,阻止中国科技创新和制造业走向中高端,将是美国旨在重新拉大与中国力量对比差距的核心环节。特朗普政府执政不到四年,中国作为美国“头号战略竞争者”的概念已经前所未有地实体化了。美国对中国的“变脸”既是美国单极霸权缺乏有效权力制衡的结果,更反映了国际关系中“权力政治”的丑陋。谋求“强合作、弱对抗”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不能放松对稳定、改善和管控中美关系的努力,更不能抛弃重新促成中美“既竞争又合作、既冲突又交往”的复杂性大国关系的想象与追求。中美关系仍然可以在双方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摒弃“分道扬镳”的新冷战对抗模式,降低“弱合作、强对抗”的可能性,增强和保证“强合作、弱对抗”的未来关系的理想愿景。这不仅最大限度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更是中国作为崛起大国对世界和平、合作与繁荣需要承诺的大国担当。21世纪全球性议题,疫情、环境恶化、恐怖主义与极端势力等,依然是人类社会必须合作才能应对的共同挑战。大国竞争所产生的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尽管可能难以摆脱,但21世纪的大国政治需要展示21世纪人类的智慧、信心和良知。特朗普政府当前的颓势已经证明,斗狠与自私自利的霸权利益护持,即便在美国民众中也不会真正赢得持久的支持。中美两国谁能在今后真实地代表国际社会向往自由、开放、合作繁荣的共同心声,谁就将在大国竞争的竞技场上笑到最后。(作者是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160305720187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郭晓鹏环球时报160305720187011[]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将在11月3日举行,当前的美国国内政治依然乱象丛生。特朗普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后迅速出院,之后甚至威胁要对中国“追责”。不管大选结果如何,医治特朗普政府给美国和世界带来的伤害,已经成为美国社会无法回避的话题。但谁来医治已经严重受伤、受损和受挫的中美关系,这个话题同样沉重。冲突背后的结构因素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空前挑战。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经济萎缩了近15%。这是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以来全球经济最大幅度的下降。面对新冠疫情,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本来应该同舟共济、加强团结、共同推动全球抗疫合作。然而,特朗普政府和美国一些政治精英却将新冠大流行视为大国战略博弈的决定性时刻,更是担心疫情会加速中美之间的权力转移,使得国际间的力量对比出现有利于中国的实质性变化。为此,美国的政治精英拼命地想要在疫情期间打压中国。中美冲突从贸易战、媒体战、科技战,扩大到了外交战、人才战。美国违背WTO的基本原则,对近300家中国企业进行制裁,对华为、字节跳动、微信发出封禁威胁,甚至将孔子学院定性为“外国政府机构”。 这些做法旨在实质性地断绝中国大型企业与美国市场和科技创新之间的联系,谋求全球产业链的“去中国化”,大幅度削弱中国与美国学术机构的联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7月23日在尼克松图书馆的政策声明更是无视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以来中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基本历史,将矛头对准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蛮横地抛弃了中美关系近50年来发展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彼此尊重各自现状”的政治原则。中美关系走到今天,离新冷战确实只有“一步之遥”。今年2月特朗普在国情咨文中曾踌躇满志地宣告,他让“伟大美国回归”。其信心来自于今年1月美国的失业率是40年来最低点。但也由于特朗普把疫情称为“大号流感”,并一心只是盯着大选,让美国新冠疫情的处置松懈轻慢。今天美国的疫情、社情、政情、经情已经让特朗普在大选中失去了之前的优势。于是,特朗普政府不仅在疫情上对中国持续“甩锅”,更是疯狂地对中国实施“疫情报复”。更为危险的是,特朗普政府眼下频频在西太平洋采取对华加强军事挑衅和军事威胁的诸多举动,妄图激化美中对抗,将“中国话题”变成可以让自己凝聚美国国内共识、超越政党和社会分裂、进一步实行强制性国内施政措施的“中国危机”。随着大选日临近到明年1月20日政府权力交接,美国国内分裂越是沉重,特朗普政府打压中国越不会停手。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中美关系走到今天这一步,既是特朗普个性使然,同时又是美国国内反华鹰派想要趁机全面“打疼”中国的逻辑使然。疫情带来美国国内反华、仇华、嫌华等社会情绪的上升,更是让对华强硬、斗狠近乎成为普遍的“政治正确”性主张。作为美国在野党的民主党,也在2020年党纲中就涉台问题删掉了此前一直坚持的“一中政策”字眼。拜登竞选团队在中国政策表述上也开始“不甘示弱”。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在与彭斯的辩论中,刻意回避了主持人提出的中国究竟是“敌人”、还是“竞争者”的话题。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拜登在11月3日美国大选中获胜,中美关系未来想要迅速改善的可能性也十分微弱。中美关系走到今天,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了。美国因素或许是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最大的外部环境因素。中美关系的质变,对未来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需要我们及时、清醒与合理地思考和应对。我们对中美关系不得不丢弃幻想。首先,特朗普政府之前的美国政府所强调的对华接触政策,是基于认可两国不同制度、接受中美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异的现实,并对中国崛起多少保持一定程度的“战略兼容”。这样的美国,对中国而言可能不会存在了。其次,之前的美国政府从来没有放松对中国的战略盯防和战略警惕,但至少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中政策”,在南海问题上不主动介入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纷争,美国更大程度上是东亚“美国式秩序”的维护者。今后,以实施印太战略为推手,美国将全面干预中国的周边关系,孤立、分化和遏制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核心目标。第三,之前的美国政府强调中美商业利益、科技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共同价值,中美关系中日益增强的相互依赖成为两国对持续合作、共同致力于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基础。但今天,“去中国化”将会在美国各条战线延续。将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压制在中低端,阻止中国科技创新和制造业走向中高端,将是美国旨在重新拉大与中国力量对比差距的核心环节。特朗普政府执政不到四年,中国作为美国“头号战略竞争者”的概念已经前所未有地实体化了。美国对中国的“变脸”既是美国单极霸权缺乏有效权力制衡的结果,更反映了国际关系中“权力政治”的丑陋。谋求“强合作、弱对抗”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不能放松对稳定、改善和管控中美关系的努力,更不能抛弃重新促成中美“既竞争又合作、既冲突又交往”的复杂性大国关系的想象与追求。中美关系仍然可以在双方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摒弃“分道扬镳”的新冷战对抗模式,降低“弱合作、强对抗”的可能性,增强和保证“强合作、弱对抗”的未来关系的理想愿景。这不仅最大限度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更是中国作为崛起大国对世界和平、合作与繁荣需要承诺的大国担当。21世纪全球性议题,疫情、环境恶化、恐怖主义与极端势力等,依然是人类社会必须合作才能应对的共同挑战。大国竞争所产生的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尽管可能难以摆脱,但21世纪的大国政治需要展示21世纪人类的智慧、信心和良知。特朗普政府当前的颓势已经证明,斗狠与自私自利的霸权利益护持,即便在美国民众中也不会真正赢得持久的支持。中美两国谁能在今后真实地代表国际社会向往自由、开放、合作繁荣的共同心声,谁就将在大国竞争的竞技场上笑到最后。(作者是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