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m1EhTARvM作者:李佳明opinion.huanqiu.comarticle李佳明:我们应当如何面对BBC式报道/e3pmub6h5/e3pr9baf6英国广播公司(BBC)近日播出了其驻中国记者探访新冠疫情过后湖北的纪录片。有网友发现,片中断章取义的片段、阴阳怪气的旁白,以及有意选取的光线昏暗低沉的画面,无不透露出一种刻意和偏见。有人询问我对此怎么看,作为媒体人,我的看法是:见怪不怪。到明年,BBC就将度过它的百岁生日。作为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其知名度和传播力自不在话下。第一任总裁约翰-瑞斯曾这样诠释BBC的使命:要把英国文化的精华向全国传播(现在是全球),在能够收到BBC节目的地方起到启蒙、提高和教化的作用。“启蒙”“提高”“教化”,这三个词一开始就牢牢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也就不难理解BBC在对他国指手画脚时的那种“先天优越感”了。对BBC的性质与定位,西方学界实际早有共识,我试举几例。比如,有西方学者曾在《统理BBC》一书中介绍,BBC的角色定位是作为“国家的信托人”提供广播服务,其基本理念是自由民主,其立场是植根于一种准司法裁判地位的公正无私。换言之,BBC节目的追求与法律精神异曲同工。作者更进一步认为,BBC的理念与美国最高法院的哲学理念一致。因此,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意识形态与西方有差异的国家,在观看BBC节目时会有种被“宣判”的感觉也就不足为奇了。 BBC作为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广播机构,其组织性质是上市公司。既然是上市公司,业绩就很重要。在一本谈及西方商业电视竞争的书中举了一个小而鲜活的例子:在英国,人们需要为电视服务缴纳收视费,有人曾经直接给BBC写信说:“我每年付给你6英镑,就是为了每晚6点吃饭的时候能够看一些有趣的节目”。于是媒体就不得不追求“那种使人发出尖叫而不是使人微笑的新闻。”难道他们不认为新闻真正的价值是真实、客观与公正吗?他们眼中真正的新闻价值是什么呢?在一本由美国学者撰写的《什么在决定新闻》一书中,谈及美国媒体所追求的新闻“恒久价值”时,出人意料地将“民族优越感”“利他的民主”和“负责任的资本主义”列为前三,结合我们日常所看到的西方媒体的新闻,这三个词是不是如影相随?有人也许会说,西方媒体从业人员是有高素质及专业精神的。还是那本《统理BBC》中写道,由于新闻采编人员受到其出身和生活环境的制约,以及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的影响,他们对于客观的认知已经扭曲了。进一步说,新闻采编人员在采访之前,已经受到了约束,因此他们呈现给公众的影像其实事先就被决定了。“优势社会力量”已经“塑造”了新闻人员选择呈现什么给大众。先入为主的态度,已经设定了节目所要提出的答案。这句话,可以说一针见血地揭示出西方媒体带着傲慢与偏见制作新闻时的内心动机。如果他们总是带着“剧本”到世界各地拍“新闻”,那么只要能达到“剧本”设定的效果,用一些“特殊手段”又怎样?再补充一点,西方学者认为,展示自己“民族优越感”最明显的新闻首选“国际新闻”。而要把“民族优越感”表现得最清晰最直白的则是“战争新闻”。所以和平场面很难出现在他们的选项当中。要混乱、冲突、血腥,要制造“令人尖叫”的新闻,则是他们的“追求”。至于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他们也许可以淡淡的说一句:这事儿,就交给上帝吧。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新闻”?我很赞同一名中国网友的9字箴言:“别当真,找破绽,怼回去!”谎言在真实面前永远是不堪一击的,尽管戳破谎言需要时间和耐心,但人民的眼睛和手机摄像头可是雪亮的。(作者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161229096972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61230713983311[]{"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英国广播公司(BBC)近日播出了其驻中国记者探访新冠疫情过后湖北的纪录片。有网友发现,片中断章取义的片段、阴阳怪气的旁白,以及有意选取的光线昏暗低沉的画面,无不透露出一种刻意和偏见。有人询问我对此怎么看,作为媒体人,我的看法是:见怪不怪。到明年,BBC就将度过它的百岁生日。作为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其知名度和传播力自不在话下。第一任总裁约翰-瑞斯曾这样诠释BBC的使命:要把英国文化的精华向全国传播(现在是全球),在能够收到BBC节目的地方起到启蒙、提高和教化的作用。“启蒙”“提高”“教化”,这三个词一开始就牢牢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也就不难理解BBC在对他国指手画脚时的那种“先天优越感”了。对BBC的性质与定位,西方学界实际早有共识,我试举几例。比如,有西方学者曾在《统理BBC》一书中介绍,BBC的角色定位是作为“国家的信托人”提供广播服务,其基本理念是自由民主,其立场是植根于一种准司法裁判地位的公正无私。换言之,BBC节目的追求与法律精神异曲同工。作者更进一步认为,BBC的理念与美国最高法院的哲学理念一致。因此,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意识形态与西方有差异的国家,在观看BBC节目时会有种被“宣判”的感觉也就不足为奇了。 BBC作为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广播机构,其组织性质是上市公司。既然是上市公司,业绩就很重要。在一本谈及西方商业电视竞争的书中举了一个小而鲜活的例子:在英国,人们需要为电视服务缴纳收视费,有人曾经直接给BBC写信说:“我每年付给你6英镑,就是为了每晚6点吃饭的时候能够看一些有趣的节目”。于是媒体就不得不追求“那种使人发出尖叫而不是使人微笑的新闻。”难道他们不认为新闻真正的价值是真实、客观与公正吗?他们眼中真正的新闻价值是什么呢?在一本由美国学者撰写的《什么在决定新闻》一书中,谈及美国媒体所追求的新闻“恒久价值”时,出人意料地将“民族优越感”“利他的民主”和“负责任的资本主义”列为前三,结合我们日常所看到的西方媒体的新闻,这三个词是不是如影相随?有人也许会说,西方媒体从业人员是有高素质及专业精神的。还是那本《统理BBC》中写道,由于新闻采编人员受到其出身和生活环境的制约,以及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的影响,他们对于客观的认知已经扭曲了。进一步说,新闻采编人员在采访之前,已经受到了约束,因此他们呈现给公众的影像其实事先就被决定了。“优势社会力量”已经“塑造”了新闻人员选择呈现什么给大众。先入为主的态度,已经设定了节目所要提出的答案。这句话,可以说一针见血地揭示出西方媒体带着傲慢与偏见制作新闻时的内心动机。如果他们总是带着“剧本”到世界各地拍“新闻”,那么只要能达到“剧本”设定的效果,用一些“特殊手段”又怎样?再补充一点,西方学者认为,展示自己“民族优越感”最明显的新闻首选“国际新闻”。而要把“民族优越感”表现得最清晰最直白的则是“战争新闻”。所以和平场面很难出现在他们的选项当中。要混乱、冲突、血腥,要制造“令人尖叫”的新闻,则是他们的“追求”。至于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他们也许可以淡淡的说一句:这事儿,就交给上帝吧。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新闻”?我很赞同一名中国网友的9字箴言:“别当真,找破绽,怼回去!”谎言在真实面前永远是不堪一击的,尽管戳破谎言需要时间和耐心,但人民的眼睛和手机摄像头可是雪亮的。(作者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