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HXP5UkHDJ opinion.huanqiu.comarticle许维鸿:美国经济“火车头”还是“水龙头”/e3pmub6h5/e3pr9baf6拜登终于签署高达1.9万亿美元的经济救助法案,提振了阴跌多日的美国股票市场,《华尔街日报》甚至兴奋预测“美国将成为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毋庸置疑,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一直是亚洲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即便是去年新冠疫情肆虐,中国也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按理说,低迷了一整年的中国经济,2021年会强劲爆发,但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只给出了6%以上的目标增幅,难道美国真的要取代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中美两国在经济增长政策的不同战略取向,确实是过去一周全球媒体和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有其潜在增长率,也就是不用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自然而然的增长速度。美国现在的情况大家都清楚,一方面是联邦政府不断通过扩张性财政刺激经济,另一方面则是美联储通过宽松货币政策、印钞票刺激经济,迫使美联储不得不成为新发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还美其名曰“财政赤字货币化”。在货币和财政双管齐下的刺激下,美国经济过去几年都有着不错的增长,要不是新冠疫情,202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还是不会差。然而疫情没有改变美国“双宽松”的经济刺激政策。这里面的道理并不复杂,美国想要维持其科技领先、军事强权,必须要利用其全球化资本市场的优势,吸引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和创新容错机制。持续多年的宽松货币和财政赤字,是典型的货币主义刺激策略,确实形成了美国在互联网时代持续的硅谷科技优势。 但是,美国持续用外力刺激经济的负面作用正在累积。虽然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引起通货膨胀,但是去年美国大选反映出的社会割裂,原因之一恰恰是经济“超速”。货币超发、财政补贴,让美国经济结构失衡、金融虚拟化。大而不能倒的美国金融巨头,已经与美国实体经济脱钩。说白了,要不是“世界工厂”中国不断提高生产率,美国国内的产业空心化早就会让它的通胀率“飞上天”。所谓中美经济脱钩本来就是伪命题,美国“再工业化”也不可能,美国蓝领工人有1.9万亿美元的“免费晚餐”,谁还愿意辛苦工作呢?美国经济的货币化、虚拟化,已经让它不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倒是可以成为全球货币供给的“水龙头”。毕竟,美元依然是世界具有绝对优势的贸易结算货币和央行储备货币,美联储不断超发货币,可以有效增加全球的货币供给。可惜,资本是逐利的,美联储拧开水龙头释放的流动性,并非让全球普遍受益,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们就很难被投资,全球性的贫富差距将进一步被拉大。顺理成章的,有人担心,无论是美国新1.9万亿财政刺激,还是美联储的财政赤字货币化,都会对中国产生影响。以对外贸易为例,2021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超过8300亿美元,增长41%;其中出口增长61%,贸易顺差超过1000亿美元,去年同期则是逆差72亿美元。世界的各大经济预测机构更是看好中国经济2021年的增长,最保守估算也在8%以上,今年外资在华“加码”已无悬念。中国政府的态度却给这些机构泼了一盆冷水。中国政府给2021年经济增速的目标只是6%以上,也就是没有陶醉于超预期的外贸形势,而是符合相对保守的潜在增长水平。难怪一些外媒惊呼中国要有经济“大举措”,倒是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的记者会上显得格外冷静,一方面直言“6%不低了”,另一方面坦言要“巩固经济恢复增长基础,推动高质量经济,保持可持续性”“不能造成大起大落,否则会扰乱市场的预期”。我们知道,财政赤字货币化必然引发资产价格泡沫,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泡沫,这是中国经济的一大“灰犀牛”风险。2021年,美国政府和美联储拧开水龙头“注水”,必然会蔓延到我国,带来股市、房市的泡沫化风险。中央在这个关键年份降低经济增速预期、降低金融市场预期,其深意恐怕就在于此。除了降预期、去杠杆,中国两会还传递出主动引导流动性的“有为政府”信息,特别是2.8万亿的财政“直达机制”常态化,即直接通过转移支付补贴县域经济,让县域经济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动机。中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完美收官,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仍然需要持续的资金和资本支持,进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可见,面对美国不断拧开“水龙头”带来的流动性,中国或可发扬大禹治水堵不如疏的经验,将美元流动性“洪水”绕开国内房地产和股票的虚拟经济,直接“灌溉”广大县域经济,让中国的发展更加均衡、可持续。(作者是甬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1615572479574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郭晓鹏环球时报16155724795742[]{"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拜登终于签署高达1.9万亿美元的经济救助法案,提振了阴跌多日的美国股票市场,《华尔街日报》甚至兴奋预测“美国将成为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毋庸置疑,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一直是亚洲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即便是去年新冠疫情肆虐,中国也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按理说,低迷了一整年的中国经济,2021年会强劲爆发,但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只给出了6%以上的目标增幅,难道美国真的要取代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中美两国在经济增长政策的不同战略取向,确实是过去一周全球媒体和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有其潜在增长率,也就是不用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自然而然的增长速度。美国现在的情况大家都清楚,一方面是联邦政府不断通过扩张性财政刺激经济,另一方面则是美联储通过宽松货币政策、印钞票刺激经济,迫使美联储不得不成为新发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还美其名曰“财政赤字货币化”。在货币和财政双管齐下的刺激下,美国经济过去几年都有着不错的增长,要不是新冠疫情,202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还是不会差。然而疫情没有改变美国“双宽松”的经济刺激政策。这里面的道理并不复杂,美国想要维持其科技领先、军事强权,必须要利用其全球化资本市场的优势,吸引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和创新容错机制。持续多年的宽松货币和财政赤字,是典型的货币主义刺激策略,确实形成了美国在互联网时代持续的硅谷科技优势。 但是,美国持续用外力刺激经济的负面作用正在累积。虽然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引起通货膨胀,但是去年美国大选反映出的社会割裂,原因之一恰恰是经济“超速”。货币超发、财政补贴,让美国经济结构失衡、金融虚拟化。大而不能倒的美国金融巨头,已经与美国实体经济脱钩。说白了,要不是“世界工厂”中国不断提高生产率,美国国内的产业空心化早就会让它的通胀率“飞上天”。所谓中美经济脱钩本来就是伪命题,美国“再工业化”也不可能,美国蓝领工人有1.9万亿美元的“免费晚餐”,谁还愿意辛苦工作呢?美国经济的货币化、虚拟化,已经让它不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倒是可以成为全球货币供给的“水龙头”。毕竟,美元依然是世界具有绝对优势的贸易结算货币和央行储备货币,美联储不断超发货币,可以有效增加全球的货币供给。可惜,资本是逐利的,美联储拧开水龙头释放的流动性,并非让全球普遍受益,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们就很难被投资,全球性的贫富差距将进一步被拉大。顺理成章的,有人担心,无论是美国新1.9万亿财政刺激,还是美联储的财政赤字货币化,都会对中国产生影响。以对外贸易为例,2021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超过8300亿美元,增长41%;其中出口增长61%,贸易顺差超过1000亿美元,去年同期则是逆差72亿美元。世界的各大经济预测机构更是看好中国经济2021年的增长,最保守估算也在8%以上,今年外资在华“加码”已无悬念。中国政府的态度却给这些机构泼了一盆冷水。中国政府给2021年经济增速的目标只是6%以上,也就是没有陶醉于超预期的外贸形势,而是符合相对保守的潜在增长水平。难怪一些外媒惊呼中国要有经济“大举措”,倒是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的记者会上显得格外冷静,一方面直言“6%不低了”,另一方面坦言要“巩固经济恢复增长基础,推动高质量经济,保持可持续性”“不能造成大起大落,否则会扰乱市场的预期”。我们知道,财政赤字货币化必然引发资产价格泡沫,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泡沫,这是中国经济的一大“灰犀牛”风险。2021年,美国政府和美联储拧开水龙头“注水”,必然会蔓延到我国,带来股市、房市的泡沫化风险。中央在这个关键年份降低经济增速预期、降低金融市场预期,其深意恐怕就在于此。除了降预期、去杠杆,中国两会还传递出主动引导流动性的“有为政府”信息,特别是2.8万亿的财政“直达机制”常态化,即直接通过转移支付补贴县域经济,让县域经济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动机。中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完美收官,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仍然需要持续的资金和资本支持,进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可见,面对美国不断拧开“水龙头”带来的流动性,中国或可发扬大禹治水堵不如疏的经验,将美元流动性“洪水”绕开国内房地产和股票的虚拟经济,直接“灌溉”广大县域经济,让中国的发展更加均衡、可持续。(作者是甬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