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ZDTkivi4m作者:丁 纯 纪昊楠opinion.huanqiu.comarticle丁纯、纪昊楠:微妙时刻,中欧需相向而行/e3pmub6h5/e3pr9baf6美国近期对欧动作吸引了世界目光。随着七国集团(G7)峰会、北约峰会和美欧峰会在喧嚣中结束,美国拜登政府对欧盟推行软硬兼施的“美国回归”盟友政策轮廓也日益明显。三场峰会在最后的联合声明或公报中提及一系列涉华问题,并无端给中国扣上“经济胁迫”的帽子,给了一些美国媒体和美国政客宣称这是“美欧团结的成果”的机会。但从会后欧方高层表态看,美欧之间的分歧也十分突出。比如法国总统马克龙在G7峰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中国说,“对中国要坦诚,保持尊重,G7不能变成一个站在中国对立面的俱乐部”。意大利总理德拉吉则说,尽管北京构成的“挑战”已成为领导人们讨论的主要议题,但他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以及欧盟领导人冯德莱恩和米歇尔都主张把重点更多地放在对华关系的“合作”而非敌对因素上。不少欧洲媒体也提到,如果G7国家要恢复经济发展,与中国保持合作是绕不开的话题。 显然,欧盟不愿完全置身于中美“激烈竞争”之中,而试图务实开展经济合作获取实利的态度仍未见重大实质变化。如何把握好中欧关系,沿着务实发展的方向前行,成为考验各方的重要课题。首先,发展、完善和深化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契合欧盟当下的需要。从中欧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来看,一方面,自欧债危机以来,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欧洲经济长期低迷,劳动生产率增速不彰,被迫长期实施量宽政策。不光英国“脱欧”带来的经贸冲击远未消散,甚至连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也一度近乎陷入经济技术性衰退。而全球疫情下,欧盟经济更是遭遇重创,欧央行干预工具几近全出,复苏基金起作用还需时日。中国作为控制疫情首个实现经济复苏和正增长的世界主要经济体,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正是欧盟经济复苏急需的外部伙伴。另一方面,与坚持对外开放,倡导自由贸易、拥护全球化的中国开展经贸合作和推进全球经济治理,和打破国家壁垒,建设单一市场的欧洲一体化逻辑一脉相承。经济发展、市场建设不能逞口舌之快,将经贸政治化,煽动经济民族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损害中欧经贸交往,更是侵蚀欧盟自身的软实力。过去四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已用实例证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无助于发展。其次,推进、夯实中欧伙伴关系符合欧盟长远的利益。一是,中国的经济动能仍在不断释放,中国对欧洲先进技术、管理的需求不断上升,中欧经贸关系,尤其是投资领域还有深厚的潜力等待挖掘。双边刚刚建立的绿色伙伴和数字伙伴关系有望推动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成为中欧经贸新的增长点。二是,中国在欧洲对外经贸版图中的地位有目共睹。全球化时代,中国与欧盟产业链深度融合,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全球疫情也未能撼动中欧产业链。三是,中欧在国际经济治理上存在共识。作为多边主义的倡导者,中欧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也能反哺中欧经贸关系,促进中欧伙伴关系的稳定有序。四是,随着美国拜登政府与建制派外交的回归,欧洲在特朗普时期中美对峙格局中拥有的先手优势正在消退,未来欧盟需要中欧投资协定的落地来巩固其在中国市场的实利,获取相较美国的比较优势,获取欧美经贸博弈的先手。五是,中欧并无根本利害冲突,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在欧洲谋求霸权或地缘政治势力范围。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承认:“中国在国际事务上拥有雄心,但我不认为中国会扮演威胁世界和平的角色”。总之,从欧洲一体化与战略自主的长远角度出发,与中国对抗、脱钩并不符合欧洲的利益。再次,中欧如何继续务实合作,避免更多摩擦,这一问题的解决还需欧方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坚持战略自主,排除第三方的施压干扰,相向而行。正如中国国务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视频演讲中表明的中方一贯立场——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始终认为合作是中欧关系的大方向和主基调,始终将欧方视为伙伴而非对手。中方也以实践表明了对中欧关系的诚意:一是坚持对外开放,与欧方共同努力完成了全面、平衡、高水平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扩大市场准入、改善营商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造福两国企业和人民;二是坚持抗疫合作,派出医疗队和医疗物资支援欧洲抗疫,通过中欧班列维持中欧经贸畅通;三是建立绿色合作、数字合作伙伴关系,为中欧合作增添新的动力。尤其是中欧投资协定对具有资本和技术相对比较优势的欧洲投资者而言,协定所采取的诸如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的市场准入规则;以及就国有企业、补贴透明度、技术转让、标准制定、行政执法、金融监管等与企业运营密切相关的议题达成的公平竞争规则方面的共识,不仅有望满足其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对等期盼,也必将给其与中方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提供更为完善的投资环境。希望欧盟和相关成员国领导人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发挥政治智慧,为中欧伙伴关系的健康发展共同努力。(作者分别是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学者)162386803522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62388139124811[]{"email":"zhaojiandong@huanqiu.com","name":"赵建东"}
美国近期对欧动作吸引了世界目光。随着七国集团(G7)峰会、北约峰会和美欧峰会在喧嚣中结束,美国拜登政府对欧盟推行软硬兼施的“美国回归”盟友政策轮廓也日益明显。三场峰会在最后的联合声明或公报中提及一系列涉华问题,并无端给中国扣上“经济胁迫”的帽子,给了一些美国媒体和美国政客宣称这是“美欧团结的成果”的机会。但从会后欧方高层表态看,美欧之间的分歧也十分突出。比如法国总统马克龙在G7峰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中国说,“对中国要坦诚,保持尊重,G7不能变成一个站在中国对立面的俱乐部”。意大利总理德拉吉则说,尽管北京构成的“挑战”已成为领导人们讨论的主要议题,但他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以及欧盟领导人冯德莱恩和米歇尔都主张把重点更多地放在对华关系的“合作”而非敌对因素上。不少欧洲媒体也提到,如果G7国家要恢复经济发展,与中国保持合作是绕不开的话题。 显然,欧盟不愿完全置身于中美“激烈竞争”之中,而试图务实开展经济合作获取实利的态度仍未见重大实质变化。如何把握好中欧关系,沿着务实发展的方向前行,成为考验各方的重要课题。首先,发展、完善和深化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契合欧盟当下的需要。从中欧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来看,一方面,自欧债危机以来,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欧洲经济长期低迷,劳动生产率增速不彰,被迫长期实施量宽政策。不光英国“脱欧”带来的经贸冲击远未消散,甚至连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也一度近乎陷入经济技术性衰退。而全球疫情下,欧盟经济更是遭遇重创,欧央行干预工具几近全出,复苏基金起作用还需时日。中国作为控制疫情首个实现经济复苏和正增长的世界主要经济体,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正是欧盟经济复苏急需的外部伙伴。另一方面,与坚持对外开放,倡导自由贸易、拥护全球化的中国开展经贸合作和推进全球经济治理,和打破国家壁垒,建设单一市场的欧洲一体化逻辑一脉相承。经济发展、市场建设不能逞口舌之快,将经贸政治化,煽动经济民族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损害中欧经贸交往,更是侵蚀欧盟自身的软实力。过去四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已用实例证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无助于发展。其次,推进、夯实中欧伙伴关系符合欧盟长远的利益。一是,中国的经济动能仍在不断释放,中国对欧洲先进技术、管理的需求不断上升,中欧经贸关系,尤其是投资领域还有深厚的潜力等待挖掘。双边刚刚建立的绿色伙伴和数字伙伴关系有望推动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成为中欧经贸新的增长点。二是,中国在欧洲对外经贸版图中的地位有目共睹。全球化时代,中国与欧盟产业链深度融合,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全球疫情也未能撼动中欧产业链。三是,中欧在国际经济治理上存在共识。作为多边主义的倡导者,中欧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也能反哺中欧经贸关系,促进中欧伙伴关系的稳定有序。四是,随着美国拜登政府与建制派外交的回归,欧洲在特朗普时期中美对峙格局中拥有的先手优势正在消退,未来欧盟需要中欧投资协定的落地来巩固其在中国市场的实利,获取相较美国的比较优势,获取欧美经贸博弈的先手。五是,中欧并无根本利害冲突,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在欧洲谋求霸权或地缘政治势力范围。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承认:“中国在国际事务上拥有雄心,但我不认为中国会扮演威胁世界和平的角色”。总之,从欧洲一体化与战略自主的长远角度出发,与中国对抗、脱钩并不符合欧洲的利益。再次,中欧如何继续务实合作,避免更多摩擦,这一问题的解决还需欧方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坚持战略自主,排除第三方的施压干扰,相向而行。正如中国国务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视频演讲中表明的中方一贯立场——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始终认为合作是中欧关系的大方向和主基调,始终将欧方视为伙伴而非对手。中方也以实践表明了对中欧关系的诚意:一是坚持对外开放,与欧方共同努力完成了全面、平衡、高水平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扩大市场准入、改善营商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造福两国企业和人民;二是坚持抗疫合作,派出医疗队和医疗物资支援欧洲抗疫,通过中欧班列维持中欧经贸畅通;三是建立绿色合作、数字合作伙伴关系,为中欧合作增添新的动力。尤其是中欧投资协定对具有资本和技术相对比较优势的欧洲投资者而言,协定所采取的诸如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的市场准入规则;以及就国有企业、补贴透明度、技术转让、标准制定、行政执法、金融监管等与企业运营密切相关的议题达成的公平竞争规则方面的共识,不仅有望满足其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对等期盼,也必将给其与中方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提供更为完善的投资环境。希望欧盟和相关成员国领导人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发挥政治智慧,为中欧伙伴关系的健康发展共同努力。(作者分别是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