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Oou9TJNvK作者:谭飞opinion.huanqiu.comarticle谭飞:提升艺德,从形式到内容都很重要/e3pmub6h5/e3pr9baf6今年年初至今,明星、艺人连续发生引起强烈舆论反应的事件,其中还有一些涉及到法律问题和民族情感问题。无论是从私德还是公德的角度,都让业内外频频发出惊呼:我们的艺人到底怎么了?受此影响,近日芒果TV组织旗下艺人签署“艺德承诺书”,网上也传出部分艺人和经纪人参加某些形式的“艺德培训班”。一些人对这些举措有质疑,认为形式大于内容,对解决问题恐怕并无太大助益。 不过,笔者认为,对类似的“承诺”和“培训”还是应该持一种积极态度。这种“承诺”不仅仅是在给公众一个“交代”,更是在给业界同行一个善意的提醒:“讲文明、树新风”,演艺圈不能再沉默下去,必须要从内部进行改变。 应该看到,公众会对一个行业产生特定的认知和情绪。在近期一系列事件的影响下,一些民众对于演艺圈的看法已经出现了从崇拜、喜欢到反感甚至厌恶的转变。这个过程很危险,如果不能及时意识到危险性并做出改变的话,将来“明星”“艺人”很可能会成为一个贬义词。一定程度上讲,明星、艺人是娱乐产业的“产品”。既然是“产品”,“产品制造者”就需要进行严格的“品控”,但是因为近二十年来的“泛娱乐化”思潮和粉丝经济刺激,导致了金玉其外的“产品”产能过剩:“明星制造”一波接一波,留下的经典不多,留下的笑话不少。行业内甚至形成了“事多我不怕,控评我最大,只要爷不死,不死就是爷”的畸形三观。当然,还有艺人平台经营者忽视管理的原因。长期以来,业内除了签约以外缺乏对艺人的培训与告诫,比如要精进专业、注意言行、爱国守法等等。在培训和告诫不到位的情况下,艺人平台经营者也缺乏严厉地与艺人“对对碰”的决心。比如,一旦出现违反行为准则的情况,在内部告知、劝诫无效的时候,就坚决、及时地终止合作,而不被艺人和艺人经济所带来的短期利益所蒙蔽,心存侥幸。但是,如今的连锁事件既打破了个别从业者的侥幸心理,也波及甚至连累了大部分热爱演艺事业的同行们,他们不仅成了个别失德违法人士的“羞耻体验者”,更可能被一些舆论“妖魔化”。如何全面提升演艺圈的艺德水平、重拾大众的信任是接下来所有从业者都要考虑并付出行动的一个问题。身为偶像,自然要做表率。唱念做打靠天分,忠孝节烈靠本分。笔者认为,演艺圈艺德建设的核心是让“艺人行为规范”发挥起应有的规范作用。以往我们的“艺人行为规范”过于软性,即便违反了也没有太大成本,要形成不遵守就会丧失合作机会与合作平台的大环境,在危及“生存”的压力下,艺人才能时刻保持克制和清醒。除了“倡议”和“承诺书”这种软性道德压力之外,行业协会、各经纪公司、各大平台也要参与进来,让“艺人行为规范”的硬性约束具体落实到艺人从培训到“产出”的全生命周期,落实到从公德到私德的各个层面。今年2月初,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布《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其中提出了一些非常详细的规定和惩戒措施。在实践中,一些规约也在慢慢发挥起作用。提升艺德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艺人应该更有敬畏之心,行业协会、各经纪公司、各大平台也应该更同心协力。(作者是监制、策划人、四味毒叔创始人)162924062844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袁小存环球时报1629240628440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ccbad76264ce7cd3b1d646aed73fe7dc.jpg{"email":"yuanxiaocun@huanqiu.com","name":"袁小存"}
今年年初至今,明星、艺人连续发生引起强烈舆论反应的事件,其中还有一些涉及到法律问题和民族情感问题。无论是从私德还是公德的角度,都让业内外频频发出惊呼:我们的艺人到底怎么了?受此影响,近日芒果TV组织旗下艺人签署“艺德承诺书”,网上也传出部分艺人和经纪人参加某些形式的“艺德培训班”。一些人对这些举措有质疑,认为形式大于内容,对解决问题恐怕并无太大助益。 不过,笔者认为,对类似的“承诺”和“培训”还是应该持一种积极态度。这种“承诺”不仅仅是在给公众一个“交代”,更是在给业界同行一个善意的提醒:“讲文明、树新风”,演艺圈不能再沉默下去,必须要从内部进行改变。 应该看到,公众会对一个行业产生特定的认知和情绪。在近期一系列事件的影响下,一些民众对于演艺圈的看法已经出现了从崇拜、喜欢到反感甚至厌恶的转变。这个过程很危险,如果不能及时意识到危险性并做出改变的话,将来“明星”“艺人”很可能会成为一个贬义词。一定程度上讲,明星、艺人是娱乐产业的“产品”。既然是“产品”,“产品制造者”就需要进行严格的“品控”,但是因为近二十年来的“泛娱乐化”思潮和粉丝经济刺激,导致了金玉其外的“产品”产能过剩:“明星制造”一波接一波,留下的经典不多,留下的笑话不少。行业内甚至形成了“事多我不怕,控评我最大,只要爷不死,不死就是爷”的畸形三观。当然,还有艺人平台经营者忽视管理的原因。长期以来,业内除了签约以外缺乏对艺人的培训与告诫,比如要精进专业、注意言行、爱国守法等等。在培训和告诫不到位的情况下,艺人平台经营者也缺乏严厉地与艺人“对对碰”的决心。比如,一旦出现违反行为准则的情况,在内部告知、劝诫无效的时候,就坚决、及时地终止合作,而不被艺人和艺人经济所带来的短期利益所蒙蔽,心存侥幸。但是,如今的连锁事件既打破了个别从业者的侥幸心理,也波及甚至连累了大部分热爱演艺事业的同行们,他们不仅成了个别失德违法人士的“羞耻体验者”,更可能被一些舆论“妖魔化”。如何全面提升演艺圈的艺德水平、重拾大众的信任是接下来所有从业者都要考虑并付出行动的一个问题。身为偶像,自然要做表率。唱念做打靠天分,忠孝节烈靠本分。笔者认为,演艺圈艺德建设的核心是让“艺人行为规范”发挥起应有的规范作用。以往我们的“艺人行为规范”过于软性,即便违反了也没有太大成本,要形成不遵守就会丧失合作机会与合作平台的大环境,在危及“生存”的压力下,艺人才能时刻保持克制和清醒。除了“倡议”和“承诺书”这种软性道德压力之外,行业协会、各经纪公司、各大平台也要参与进来,让“艺人行为规范”的硬性约束具体落实到艺人从培训到“产出”的全生命周期,落实到从公德到私德的各个层面。今年2月初,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布《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其中提出了一些非常详细的规定和惩戒措施。在实践中,一些规约也在慢慢发挥起作用。提升艺德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艺人应该更有敬畏之心,行业协会、各经纪公司、各大平台也应该更同心协力。(作者是监制、策划人、四味毒叔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