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H6ktqyHI opinion.huanqiu.comarticle莫开伟:网络非法放贷擅长换“马甲”/e3pmub6h5/e3pr9baf6今年以来,相关金融监管机构与司法机关推出各种监管措施,联合开展整治行动, 形成对网络非法放贷的严厉打击态势,相当数量的网络非法放贷行为偃旗息鼓。同时我们注意到,相关违法行为并没有绝迹,而是依靠变换各种“马甲”妄图钻空子。近日,上海出现了一种网络非法放贷方式,平台客服假称贷款无需抵押、不看征信,只需要提供自用手机详细参数,按照手机回购价值的20%确定贷款额度,并下载安装客服介绍的借贷类App,即可获得授信额度,并取得放款,三天后需要全额还款,逾期未归将收取逾期费,手机还会被“锁定”无法使用。除了上海,江西、云南等地也出现了类似的“手机贷”骗局。 值得警惕的是,临近年关,一些犯罪分子存在“捞一把”的心理。从中也可以看出,彻底让网络非法放贷销声匿迹,是一项系统性社会工程,需要各方面综合发力,形成有效的、全方位的立体严防体系。网络监管机构需要对网络平台App进行有效识别,铲除滋生网络非法放贷的土壤。监管机构以及公安司法机关需加大打击力度,提高网络违法放贷成本,提高法治威慑力,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营造出不敢和不能实施网络非法放贷的环境。需进一步加快普惠金融推广力度,让普惠金融覆盖中低收入群体的有效信贷金融需求,不给网络非法放贷以可乘之机。调查发现,网络非法放贷的受害者大多来自于中低收入群体和在校学生,其借款金额大都只有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这部分群体对金融诈骗的防范能力偏弱、识别金融风险的能力较低,也表明我们离全社会金融防范意识的整体普及尚有较大的差距。一些人对借款周期短、利率高以及无需抵押、不看征信等简单网络“噱头”都认识不清,非常容易上当受骗,不自觉地跌入网络非法放贷的陷阱。因此,需加大对金融风险意识的宣传与普及力度,提高广大民众对网络非法放贷尤其是金融诈骗的识别能力,增强抵制网络非法放贷的免疫力和自律性,使网络非法放贷无法生存。(作者是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164011570768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郭晓鹏环球时报164011570768611[]{"email":"guoxiaopeng@huanqiu.com","name":"郭晓鹏"}
今年以来,相关金融监管机构与司法机关推出各种监管措施,联合开展整治行动, 形成对网络非法放贷的严厉打击态势,相当数量的网络非法放贷行为偃旗息鼓。同时我们注意到,相关违法行为并没有绝迹,而是依靠变换各种“马甲”妄图钻空子。近日,上海出现了一种网络非法放贷方式,平台客服假称贷款无需抵押、不看征信,只需要提供自用手机详细参数,按照手机回购价值的20%确定贷款额度,并下载安装客服介绍的借贷类App,即可获得授信额度,并取得放款,三天后需要全额还款,逾期未归将收取逾期费,手机还会被“锁定”无法使用。除了上海,江西、云南等地也出现了类似的“手机贷”骗局。 值得警惕的是,临近年关,一些犯罪分子存在“捞一把”的心理。从中也可以看出,彻底让网络非法放贷销声匿迹,是一项系统性社会工程,需要各方面综合发力,形成有效的、全方位的立体严防体系。网络监管机构需要对网络平台App进行有效识别,铲除滋生网络非法放贷的土壤。监管机构以及公安司法机关需加大打击力度,提高网络违法放贷成本,提高法治威慑力,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营造出不敢和不能实施网络非法放贷的环境。需进一步加快普惠金融推广力度,让普惠金融覆盖中低收入群体的有效信贷金融需求,不给网络非法放贷以可乘之机。调查发现,网络非法放贷的受害者大多来自于中低收入群体和在校学生,其借款金额大都只有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这部分群体对金融诈骗的防范能力偏弱、识别金融风险的能力较低,也表明我们离全社会金融防范意识的整体普及尚有较大的差距。一些人对借款周期短、利率高以及无需抵押、不看征信等简单网络“噱头”都认识不清,非常容易上当受骗,不自觉地跌入网络非法放贷的陷阱。因此,需加大对金融风险意识的宣传与普及力度,提高广大民众对网络非法放贷尤其是金融诈骗的识别能力,增强抵制网络非法放贷的免疫力和自律性,使网络非法放贷无法生存。(作者是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