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C5T1FttN7作者:赵永升opinion.huanqiu.comarticle赵永升:马克龙就俄乌冲突“走钢丝”的考量/e3pmub6h5/e3pr9baf6俄乌冲突至今依然胶着,世界各国态度各异,有的煽风点火,有的隔岸观火,有的劝和促谈。而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表态颇为引人瞩目。他既在近期的竞选活动中表示,俄罗斯及其人民需要受到尊重,没有俄罗斯的参与,欧洲大陆就不可能实现长期和平;又在与美国总统拜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通话中同意加强已经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支持乌克兰和泽连斯基。既表态称目前不是为处于战争中的乌克兰开启加入欧盟流程的好时机;同时又认为完全拒绝乌克兰的申请也不公平。马克龙的态度被一些舆论调侃为“骑墙”“走钢丝”,但实际上,马克龙努力扮演“调解员”角色,背后是法国对俄乌冲突的特殊心态。实事求是地说,法国在欧洲大陆扮演俄乌冲突的“调解员”有其优势。冷战结束后,世界进一步趋向多极化。作为曾经的世界霸主之一,法国每每被人耻笑为早已沦为一个“二流”国家。诚然,若单从GDP而论,法国先是让位于日本和德国,后又让位于中国和印度。然而,“戴高乐主义”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维护二战后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的历史遗产,以及经济实力上“二流”国家的现实,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法国具备了充当“调解员”的条件。法国作为一个欧陆大国,其北部接近欧洲北方文化,南部趋向于南方文化,内部的多元性使其更加习惯于在双边和多边场合通过磋商和磨合来化解分歧。因而在单一民族文化国家众多的欧洲大陆上,更适合充当“调解员”角色。欧洲国家内部,英国已经“脱欧”,且在俄乌问题上跟随美国很紧,德国与俄罗斯在能源等方面依赖程度很高,在许多问题上欲言又止。虽然同属西方阵营,也是美国在欧洲最为重要的盟友之一,但显然法国在俄乌冲突中的利益和立场方面相对于其他欧洲大国更加中立。 当然,马克龙也不是“活雷锋”。他在俄乌冲突前后忙碌地“走钢丝”,也有其自身考量。细品马克龙的多个表态,看起来是两边说,背后折射的却是法国政府和社会当下的心态。下个月法国将迎来总统大选,争取竞选连任是马克龙的首要目标。近四年的执政,马克龙业绩可圈可点,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无奈与社会顽疾革新的艰难,使得这位年轻的总统如履薄冰、功过并存。而突然爆发的俄乌危机,连同随之到来的能源与经济冲击,不但打断了竞选活动,也使得许多候选人的竞选集会和电视露面被迫让位给俄乌热点新闻,从而在与“准战时总统”马克龙的舆论曝光度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法国社会对俄罗斯的反对声音骤起,一些曾经在俄罗斯和克里米亚问题上表达过个人观点的激进左翼和右翼候选人也不得不调整公开立场。外交和国防事务在选民考量中的分量骤然上升,马克龙的支持率因此从约40%上升到约45%。俄乌冲突对法国社会经济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法国油价从去年10月2日的0.69欧元/升增长到3月11日的1.78欧元/升,其间法国的家用燃油均价涨幅高达257%。若要在大选中进一步突出,在“内政”充满风险的背景下,还得在“外务”上下功夫。这也是为何马克龙之前一直高举“欧洲自主”的大旗,不单声称要实现欧盟的“防务自主”,公开指责北约已经“脑死亡”,还强调欧盟要“经济自主”尤其是“能源自主”,进而大手笔发布“法国2030投资计划”,力推欧盟相应的产业投资计划等。在眼花缭乱的多重“自主”之下,欧盟尤其是法国信心十足。遵循实用主义外交路线的法国也在此次俄乌冲突中竭力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一方面,法国和美国一同高举对俄罗斯制裁的大旗,从而争取在西方集团中保持道德感召力。其制裁手段可谓五花八门,除了常规的科技和经济措施,还禁止向俄罗斯出售法国奢侈品,并宣布没收俄罗斯富豪在法国的豪宅和游艇等。当然,没收财产显然只是摆个姿态形式而已,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法国也希望更多扮演“调解员”角色来削弱美国的作用。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内心并不想要真正打垮俄罗斯,而是“恰当”地削弱俄罗斯。因此不希望按照美国的如意算盘行事。同时借机扶持乌克兰,尤其是扶持历史上“亲欧”的乌克兰西部。俄乌冲突爆发前后,“走钢丝”的马克龙想竭力斡旋,也让世人认识到一个“二流”的法兰西,在当今的重大国际事务中依然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法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64727993411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64729755632511[]{"email":"zhaojiandong@huanqiu.com","name":"赵建东"}
俄乌冲突至今依然胶着,世界各国态度各异,有的煽风点火,有的隔岸观火,有的劝和促谈。而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表态颇为引人瞩目。他既在近期的竞选活动中表示,俄罗斯及其人民需要受到尊重,没有俄罗斯的参与,欧洲大陆就不可能实现长期和平;又在与美国总统拜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通话中同意加强已经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支持乌克兰和泽连斯基。既表态称目前不是为处于战争中的乌克兰开启加入欧盟流程的好时机;同时又认为完全拒绝乌克兰的申请也不公平。马克龙的态度被一些舆论调侃为“骑墙”“走钢丝”,但实际上,马克龙努力扮演“调解员”角色,背后是法国对俄乌冲突的特殊心态。实事求是地说,法国在欧洲大陆扮演俄乌冲突的“调解员”有其优势。冷战结束后,世界进一步趋向多极化。作为曾经的世界霸主之一,法国每每被人耻笑为早已沦为一个“二流”国家。诚然,若单从GDP而论,法国先是让位于日本和德国,后又让位于中国和印度。然而,“戴高乐主义”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维护二战后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的历史遗产,以及经济实力上“二流”国家的现实,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法国具备了充当“调解员”的条件。法国作为一个欧陆大国,其北部接近欧洲北方文化,南部趋向于南方文化,内部的多元性使其更加习惯于在双边和多边场合通过磋商和磨合来化解分歧。因而在单一民族文化国家众多的欧洲大陆上,更适合充当“调解员”角色。欧洲国家内部,英国已经“脱欧”,且在俄乌问题上跟随美国很紧,德国与俄罗斯在能源等方面依赖程度很高,在许多问题上欲言又止。虽然同属西方阵营,也是美国在欧洲最为重要的盟友之一,但显然法国在俄乌冲突中的利益和立场方面相对于其他欧洲大国更加中立。 当然,马克龙也不是“活雷锋”。他在俄乌冲突前后忙碌地“走钢丝”,也有其自身考量。细品马克龙的多个表态,看起来是两边说,背后折射的却是法国政府和社会当下的心态。下个月法国将迎来总统大选,争取竞选连任是马克龙的首要目标。近四年的执政,马克龙业绩可圈可点,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无奈与社会顽疾革新的艰难,使得这位年轻的总统如履薄冰、功过并存。而突然爆发的俄乌危机,连同随之到来的能源与经济冲击,不但打断了竞选活动,也使得许多候选人的竞选集会和电视露面被迫让位给俄乌热点新闻,从而在与“准战时总统”马克龙的舆论曝光度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法国社会对俄罗斯的反对声音骤起,一些曾经在俄罗斯和克里米亚问题上表达过个人观点的激进左翼和右翼候选人也不得不调整公开立场。外交和国防事务在选民考量中的分量骤然上升,马克龙的支持率因此从约40%上升到约45%。俄乌冲突对法国社会经济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法国油价从去年10月2日的0.69欧元/升增长到3月11日的1.78欧元/升,其间法国的家用燃油均价涨幅高达257%。若要在大选中进一步突出,在“内政”充满风险的背景下,还得在“外务”上下功夫。这也是为何马克龙之前一直高举“欧洲自主”的大旗,不单声称要实现欧盟的“防务自主”,公开指责北约已经“脑死亡”,还强调欧盟要“经济自主”尤其是“能源自主”,进而大手笔发布“法国2030投资计划”,力推欧盟相应的产业投资计划等。在眼花缭乱的多重“自主”之下,欧盟尤其是法国信心十足。遵循实用主义外交路线的法国也在此次俄乌冲突中竭力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一方面,法国和美国一同高举对俄罗斯制裁的大旗,从而争取在西方集团中保持道德感召力。其制裁手段可谓五花八门,除了常规的科技和经济措施,还禁止向俄罗斯出售法国奢侈品,并宣布没收俄罗斯富豪在法国的豪宅和游艇等。当然,没收财产显然只是摆个姿态形式而已,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法国也希望更多扮演“调解员”角色来削弱美国的作用。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内心并不想要真正打垮俄罗斯,而是“恰当”地削弱俄罗斯。因此不希望按照美国的如意算盘行事。同时借机扶持乌克兰,尤其是扶持历史上“亲欧”的乌克兰西部。俄乌冲突爆发前后,“走钢丝”的马克龙想竭力斡旋,也让世人认识到一个“二流”的法兰西,在当今的重大国际事务中依然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法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