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R0RYDhIDj 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社评:动荡世界,中欧可提供更多稳定因素/e3pmub6h5/e3prafm0g4月1日,第二十三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两位主席共同主持会晤。这是2020年6月以来双方领导人的首次正式会晤,双方都认为此次会见开诚布公、坦率深入,增进了相互了解,也达成了不少共识,同意继续加强沟通交流,开展协调合作。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欧能够坚持对话合作是非常重要且珍贵的。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徘徊在欧洲上空的“新冷战”幽灵大有复活之势,而美国推动的极限施压制裁正在制造更多的分裂和对抗,让“新冷战”幽灵也有向世界其他地方飘荡的可能性。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欧坚持对话合作,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就多一份希望和保障。我们注意到,此次会晤前,一些西方舆论、特别是美国方面刻意“带节奏”,渲染中欧关系出现“紧张”“波折”,还试图用乌克兰问题绑架中欧关系。毫无疑问,这是精心打造的以乌制俄、以俄制欧续集。事实上,中欧在维护多边主义、加强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抗击疫情等方面,都存在广泛共识;更不用说,中国同欧盟机构有70多个磋商和对话机制,“无所不包,无话不谈”,用个别领域来窥探和定义中欧关系是一种战略狭隘。 即便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欧也同样存在着许多共识:双方都不愿看到生乱生战;都希望尽快实现停火止战;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彼此更没有分歧。应当看到,乌克兰问题久拖不决,可能引发全球经贸、难民、能源、粮食、金融等严重危机,欧洲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中国不是危机当事方,但真诚期盼欧洲能实现永久和平,同时也认为,极限制裁只会导致互相伤害,使形势更加复杂,矛盾更加激化。对于这一点,欧洲其实也是有切身感受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中欧在一些领域存在分歧并不奇怪。更为重要的是,双方没有根本性的地缘政治矛盾,也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相反,双方合作有很大的内生动力。2021年,中欧货物贸易额达828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中国连续两年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两个月,欧盟反超东盟再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困难的局面下,中欧关系的韧性和潜力凸显出来。此外,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合作推动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取得成果、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推动伊朗核谈等热点问题解决,都是这些年中欧携手的成功案例。从人类发展进程的宽广角度看,中欧不应是制度性竞争对手,而应是全方位战略伙伴。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就是我们也看到,中欧关系的复杂性也在上升。一些欧洲人受华盛顿对华战略的影响,固化对华所谓“合作、竞争、对手”的三重定位,甚至频繁在涉疆、涉港、涉台等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造成这种复杂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华盛顿的政治操弄——华盛顿既不愿意看到欧俄的对话和解,也不愿意看到中欧的合作共赢,因为它的战略利益很大程度上需要“牺牲欧盟”来成全。对此,欧洲亟待明确自身利益,形成自主认知、奉行自主政策,不能轻易陷入“新冷战”的泥淖。历史经常给人智慧和启迪。中欧关系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带有摆脱冷战阵营对抗的色彩。从法国、意大利等国率先突破冷战藩篱与中国建立起外交关系,再到1975年中国与欧盟前身——欧共体建立正式外交关系,都是在冷战和美苏对峙背景下,中欧领导人作出的极富远见的战略决策,中欧乃至整个世界至今受益于此。如今,世界再次来到了新的十字路口,人类再次面临进步还是倒退、团结还是分裂、开放还是封闭的关键抉择。值得强调的是,虽然乌克兰危机把很多事情的节奏都打乱了,但并没有改变中欧关系的基本面。越是在复杂动荡的时刻,中欧越应该坚持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彼此,越应该保持独立、客观、理性的认知,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历史的责任。164883318914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郭晓鹏环球时报164883318914312[]{"email":"hanwenwen@huanqiu.com","name":"韩雯雯"}
4月1日,第二十三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两位主席共同主持会晤。这是2020年6月以来双方领导人的首次正式会晤,双方都认为此次会见开诚布公、坦率深入,增进了相互了解,也达成了不少共识,同意继续加强沟通交流,开展协调合作。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欧能够坚持对话合作是非常重要且珍贵的。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徘徊在欧洲上空的“新冷战”幽灵大有复活之势,而美国推动的极限施压制裁正在制造更多的分裂和对抗,让“新冷战”幽灵也有向世界其他地方飘荡的可能性。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欧坚持对话合作,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就多一份希望和保障。我们注意到,此次会晤前,一些西方舆论、特别是美国方面刻意“带节奏”,渲染中欧关系出现“紧张”“波折”,还试图用乌克兰问题绑架中欧关系。毫无疑问,这是精心打造的以乌制俄、以俄制欧续集。事实上,中欧在维护多边主义、加强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抗击疫情等方面,都存在广泛共识;更不用说,中国同欧盟机构有70多个磋商和对话机制,“无所不包,无话不谈”,用个别领域来窥探和定义中欧关系是一种战略狭隘。 即便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欧也同样存在着许多共识:双方都不愿看到生乱生战;都希望尽快实现停火止战;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彼此更没有分歧。应当看到,乌克兰问题久拖不决,可能引发全球经贸、难民、能源、粮食、金融等严重危机,欧洲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中国不是危机当事方,但真诚期盼欧洲能实现永久和平,同时也认为,极限制裁只会导致互相伤害,使形势更加复杂,矛盾更加激化。对于这一点,欧洲其实也是有切身感受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中欧在一些领域存在分歧并不奇怪。更为重要的是,双方没有根本性的地缘政治矛盾,也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相反,双方合作有很大的内生动力。2021年,中欧货物贸易额达828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中国连续两年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两个月,欧盟反超东盟再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困难的局面下,中欧关系的韧性和潜力凸显出来。此外,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合作推动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取得成果、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推动伊朗核谈等热点问题解决,都是这些年中欧携手的成功案例。从人类发展进程的宽广角度看,中欧不应是制度性竞争对手,而应是全方位战略伙伴。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就是我们也看到,中欧关系的复杂性也在上升。一些欧洲人受华盛顿对华战略的影响,固化对华所谓“合作、竞争、对手”的三重定位,甚至频繁在涉疆、涉港、涉台等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造成这种复杂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华盛顿的政治操弄——华盛顿既不愿意看到欧俄的对话和解,也不愿意看到中欧的合作共赢,因为它的战略利益很大程度上需要“牺牲欧盟”来成全。对此,欧洲亟待明确自身利益,形成自主认知、奉行自主政策,不能轻易陷入“新冷战”的泥淖。历史经常给人智慧和启迪。中欧关系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带有摆脱冷战阵营对抗的色彩。从法国、意大利等国率先突破冷战藩篱与中国建立起外交关系,再到1975年中国与欧盟前身——欧共体建立正式外交关系,都是在冷战和美苏对峙背景下,中欧领导人作出的极富远见的战略决策,中欧乃至整个世界至今受益于此。如今,世界再次来到了新的十字路口,人类再次面临进步还是倒退、团结还是分裂、开放还是封闭的关键抉择。值得强调的是,虽然乌克兰危机把很多事情的节奏都打乱了,但并没有改变中欧关系的基本面。越是在复杂动荡的时刻,中欧越应该坚持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彼此,越应该保持独立、客观、理性的认知,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历史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