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axSj7pKZ2作者:刘震 刘勇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刘勇、刘震:从认识论角度理解贯彻“动态清零”/e3pmub6h5/e3pr9baf6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正在全球肆虐,低死亡率和大量感染者为轻症、无症状的表现,似乎给一些国家“躺平”的防疫政策提供了支持。我国坚持实行“动态清零”防疫政策。面对中外防疫措施的差异,尤其是严格的防疫政策给个体和区域造成的经济、生活等方面的不便,催生一些人在思想上对我国防疫政策的质疑、不理解乃至抵触。为此,有必要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视角阐释“动态清零”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绝不能与其他已知疫情(如流感)等同视之。新冠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人类目前对它的认知不够。新冠病毒有三个特点:一是超强自我突变能力和传播力,且新的突变株不是在原有突变毒株基础上进化的,我们还不知道新冠病毒会不会突变成传播速度更快、毒力更强的毒株;二是人类可以反复感染不同的突变株,但反复感染后会不会导致重症率、死亡率增大尚不得而知;三是对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的并发症、后遗症知之甚少,部分研究已发现感染后会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伤害。鉴于此,我们不能拿新冠病毒类比普通流感等病毒。我们已知的是新冠病毒通过细胞的ACE2受体感染,而黄种人的ACE2受体明显高于白种人,即使国外数据表明新冠病毒对感染者影响甚低,我们也需要有基于中国人群的数据才能更好保护自己,唯一办法就是尽最大可能减少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 比较各国的防疫政策,中国除了“动态清零”别无他路。首先,“动态”是认识论的问题,是党和政府基于对新冠病毒认知的一种科学态度,是利用唯物主义认识疫情的具体表现,即客观上新冠病毒不会被消灭,它会在不确定的时间、地点感染人类,但基于一些自然因素、尤其是一些人为干预因素的影响,病毒不会在特定区域人群中长期存在。其次,“清零”是方法论的问题,是党和政府通过采取一定的主动干预措施,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控制、消除新冠病毒的流行,这已经过实践检验。对动态的第二层面的认识,是一定区域的病毒传播存在时间跨度和感染人数两个变量。实践经验显示,积极有效的清零行为,配合广泛的疫苗接种及有效药物治疗等措施,可以缩短病毒传播时间、减少感染人数。传播时间短、感染人数少,可以最大限度保障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目前研发的疫苗还不能形成接种人群完全、持续保护,治疗也无特效药物,且新冠病毒持续变异使得疫苗和药物的有效性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因此,主动清零是目前实现缩短传播时间、减少感染人数的唯一有效方法。对动态的第三层面的认识,是清零行为亦存在变化。处理好清零行为与维护生产生活秩序的辩证关系,这就要求我们采取科学、合理的清零手段,不搞一刀切,灵活机动,“敌变我变”。在疫情流行初期阶段,可以通过大数据、流调等措施迅速有效控制感染者和密接人群时,维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控制疫情是次要方面,方法上就应该实行点控、线控,及时清零;当疫情已蔓延,控制疫情就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只能牺牲暂时的、局部的正常生产生活,果断采取更大范围的封控,尽快清零。为持续做好动态清零抗疫任务,一是要有基于大数据、流调的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对高风险人员、物品等持续监测,力争早发现、早隔离,科学精准确定封控范围,该小则小,该大则大;二是要有对于不同封控范围的组织保障能力建设,及时总结两年来各地疫情防控经验教训,结合本地区特点,制定不同封控规模的实施预案,进行“沙盘推演”甚至是“实兵演练”,统筹好疫情防控与民生保障、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作者分别是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164986930882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64988873022211[]{"email":"weishaopu@huanqiu.com","name":"魏少璞"}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正在全球肆虐,低死亡率和大量感染者为轻症、无症状的表现,似乎给一些国家“躺平”的防疫政策提供了支持。我国坚持实行“动态清零”防疫政策。面对中外防疫措施的差异,尤其是严格的防疫政策给个体和区域造成的经济、生活等方面的不便,催生一些人在思想上对我国防疫政策的质疑、不理解乃至抵触。为此,有必要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视角阐释“动态清零”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绝不能与其他已知疫情(如流感)等同视之。新冠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人类目前对它的认知不够。新冠病毒有三个特点:一是超强自我突变能力和传播力,且新的突变株不是在原有突变毒株基础上进化的,我们还不知道新冠病毒会不会突变成传播速度更快、毒力更强的毒株;二是人类可以反复感染不同的突变株,但反复感染后会不会导致重症率、死亡率增大尚不得而知;三是对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的并发症、后遗症知之甚少,部分研究已发现感染后会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伤害。鉴于此,我们不能拿新冠病毒类比普通流感等病毒。我们已知的是新冠病毒通过细胞的ACE2受体感染,而黄种人的ACE2受体明显高于白种人,即使国外数据表明新冠病毒对感染者影响甚低,我们也需要有基于中国人群的数据才能更好保护自己,唯一办法就是尽最大可能减少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 比较各国的防疫政策,中国除了“动态清零”别无他路。首先,“动态”是认识论的问题,是党和政府基于对新冠病毒认知的一种科学态度,是利用唯物主义认识疫情的具体表现,即客观上新冠病毒不会被消灭,它会在不确定的时间、地点感染人类,但基于一些自然因素、尤其是一些人为干预因素的影响,病毒不会在特定区域人群中长期存在。其次,“清零”是方法论的问题,是党和政府通过采取一定的主动干预措施,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控制、消除新冠病毒的流行,这已经过实践检验。对动态的第二层面的认识,是一定区域的病毒传播存在时间跨度和感染人数两个变量。实践经验显示,积极有效的清零行为,配合广泛的疫苗接种及有效药物治疗等措施,可以缩短病毒传播时间、减少感染人数。传播时间短、感染人数少,可以最大限度保障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目前研发的疫苗还不能形成接种人群完全、持续保护,治疗也无特效药物,且新冠病毒持续变异使得疫苗和药物的有效性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因此,主动清零是目前实现缩短传播时间、减少感染人数的唯一有效方法。对动态的第三层面的认识,是清零行为亦存在变化。处理好清零行为与维护生产生活秩序的辩证关系,这就要求我们采取科学、合理的清零手段,不搞一刀切,灵活机动,“敌变我变”。在疫情流行初期阶段,可以通过大数据、流调等措施迅速有效控制感染者和密接人群时,维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控制疫情是次要方面,方法上就应该实行点控、线控,及时清零;当疫情已蔓延,控制疫情就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只能牺牲暂时的、局部的正常生产生活,果断采取更大范围的封控,尽快清零。为持续做好动态清零抗疫任务,一是要有基于大数据、流调的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对高风险人员、物品等持续监测,力争早发现、早隔离,科学精准确定封控范围,该小则小,该大则大;二是要有对于不同封控范围的组织保障能力建设,及时总结两年来各地疫情防控经验教训,结合本地区特点,制定不同封控规模的实施预案,进行“沙盘推演”甚至是“实兵演练”,统筹好疫情防控与民生保障、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作者分别是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