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KvJzrGR3i作者:郑春荣opinion.huanqiu.comarticle郑春荣:德国舆论出现坑骗德企的逆流/e3pmub6h5/e3pr9baf6德国伊福经济研究所(Ifo)近日受巴伐利亚州经济联合会委托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重点分析了德中爆发贸易战背景下,德国所要承受的代价。研究报告指出,如果欧盟及德国与中国打贸易战,且中国采取报复措施,德方的损失将是英国脱欧带来损失的6倍。为此,研究报告的撰写者认为,德国应未雨绸缪,调整其商业模式,与美国等“志同道合的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减少对中俄等的单方面依赖。自从德国2020年9月发布《印太指导方针》以来,减少所谓“对华过度依赖”就一直是德媒报道的一个热词。在俄乌冲突爆发、德国誓言加快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之后,一些德媒加大聚焦德国对华依赖问题。伊福研究所研究报告的出炉,更是刺激了它们的兴奋点,纷纷炒作“德中贸易战”。这股舆论近来甚至发酵为鼓噪“德国政府应该摒弃过去30多年的对华贸易政策”。殊不知,现实情况是,中德双边贸易额即使在疫情影响下依然逆势上扬,今年1-7月的德国对华实际投资增长23.5%,德国一些大公司如巴斯夫等近来更是积极扩大在华投资,继续看好中国市场未来发展的潜力,一些德媒所称“贸易战”杳无踪影。那么,它们集中炒作“德中贸易战”,其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一是炒作渲染大陆对台“军事威胁”。伊福研究所研究报告推出的时机非常微妙,正值美台勾连升级、佩洛西窜访台湾后,大陆举行军事演训活动进行有力反制之时。德媒企图传递的信息是,一方面中国大陆武力收复台湾的风险在加剧,另一方面,如果爆发台海冲突,德国不会置身事外。此前,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在联合国大会上扬言,如果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动手,那么,德国将给台湾地区提供支持,此种言论也给德中贸易战情景想象埋下伏笔。二是试图为德国政府拟订中的对华战略定调。当前,德国政府正在听取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新的全面对华战略,预计新的对华战略将和新的国家安全战略一样,在明年年初出台。此前传递出的信息是,德国总理府主张总体上延续审慎务实的对华政策,绿党主导的外交部和经济部则强调要对华示强,减少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对华“脱钩”。和伊福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报告相同,一些德媒虽然也强调如果与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脱钩”,德国将会承受巨大经济损失,但是,它们得出的结论依然是,要从与俄罗斯打交道的方式中吸取教训,减少对所谓“威权国家”的依赖,因为这当中蕴含着巨大风险。近日,德国总理朔尔茨也表示,德国企业不能过于依赖中国,需要着眼于多元化的供应链。三是试图引导德企从中国市场撤退。这些德媒非常清楚,德企并不愿放弃中国市场的巨大利润和潜在机遇,为此,它们挖空心思来劝导德企,一方面称德企明明知道加大与中国市场联系的危害,却又“欲罢不能”;另一方面也在宣介德企已经在纷纷反思自己的中国战略,或者已经“成功地”将部分供应链从中国市场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显然,想要营造的一个氛围是,考虑到德中爆发贸易战的潜在风险,减少对华依赖乃至从中国市场撤退,不仅是绝对必要的,而且是可以做到的。无论这些德媒出于何种目的炒作“减少对华经济依赖”“德中贸易战”甚或“改变对华贸易政策”,它们的出发点都是试图强化中德之间的制度竞争,以及将相互依存且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加以政治化,并把这种自损做法自欺欺人地美化为维护自身利益。伊福经济研究所研究报告的作者也表示,德企不应该无缘无故地疏远重要贸易伙伴。更何况近年中德经贸关系体现出了很强的韧性,延续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既然如此,“德中贸易战”等类似说法不仅是空穴来风,其甚嚣尘上更让人有理由怀疑是某些势力的别有用心之举。鉴于在台海局势紧张的当下,德国方面也有些人蠢蠢欲动,欲以支持“民主”为名窜访台湾,或变着法子加强与台湾的官方联系,因此,有必要提出告诫,如果有人有意炒作贸易战,企图为后续侵犯中国核心利益的举动做伏笔,甚至把冲突责任推给中方,那么,他们这种“掩耳盗铃“的伎俩不仅很拙劣,而且更要做好自食其果的准备。(作者是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166110988267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袁小存环球时报166112064684311[]{"email":"yuanxiaocun@huanqiu.com","name":"袁小存"}
德国伊福经济研究所(Ifo)近日受巴伐利亚州经济联合会委托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重点分析了德中爆发贸易战背景下,德国所要承受的代价。研究报告指出,如果欧盟及德国与中国打贸易战,且中国采取报复措施,德方的损失将是英国脱欧带来损失的6倍。为此,研究报告的撰写者认为,德国应未雨绸缪,调整其商业模式,与美国等“志同道合的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减少对中俄等的单方面依赖。自从德国2020年9月发布《印太指导方针》以来,减少所谓“对华过度依赖”就一直是德媒报道的一个热词。在俄乌冲突爆发、德国誓言加快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之后,一些德媒加大聚焦德国对华依赖问题。伊福研究所研究报告的出炉,更是刺激了它们的兴奋点,纷纷炒作“德中贸易战”。这股舆论近来甚至发酵为鼓噪“德国政府应该摒弃过去30多年的对华贸易政策”。殊不知,现实情况是,中德双边贸易额即使在疫情影响下依然逆势上扬,今年1-7月的德国对华实际投资增长23.5%,德国一些大公司如巴斯夫等近来更是积极扩大在华投资,继续看好中国市场未来发展的潜力,一些德媒所称“贸易战”杳无踪影。那么,它们集中炒作“德中贸易战”,其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一是炒作渲染大陆对台“军事威胁”。伊福研究所研究报告推出的时机非常微妙,正值美台勾连升级、佩洛西窜访台湾后,大陆举行军事演训活动进行有力反制之时。德媒企图传递的信息是,一方面中国大陆武力收复台湾的风险在加剧,另一方面,如果爆发台海冲突,德国不会置身事外。此前,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在联合国大会上扬言,如果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动手,那么,德国将给台湾地区提供支持,此种言论也给德中贸易战情景想象埋下伏笔。二是试图为德国政府拟订中的对华战略定调。当前,德国政府正在听取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新的全面对华战略,预计新的对华战略将和新的国家安全战略一样,在明年年初出台。此前传递出的信息是,德国总理府主张总体上延续审慎务实的对华政策,绿党主导的外交部和经济部则强调要对华示强,减少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对华“脱钩”。和伊福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报告相同,一些德媒虽然也强调如果与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脱钩”,德国将会承受巨大经济损失,但是,它们得出的结论依然是,要从与俄罗斯打交道的方式中吸取教训,减少对所谓“威权国家”的依赖,因为这当中蕴含着巨大风险。近日,德国总理朔尔茨也表示,德国企业不能过于依赖中国,需要着眼于多元化的供应链。三是试图引导德企从中国市场撤退。这些德媒非常清楚,德企并不愿放弃中国市场的巨大利润和潜在机遇,为此,它们挖空心思来劝导德企,一方面称德企明明知道加大与中国市场联系的危害,却又“欲罢不能”;另一方面也在宣介德企已经在纷纷反思自己的中国战略,或者已经“成功地”将部分供应链从中国市场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显然,想要营造的一个氛围是,考虑到德中爆发贸易战的潜在风险,减少对华依赖乃至从中国市场撤退,不仅是绝对必要的,而且是可以做到的。无论这些德媒出于何种目的炒作“减少对华经济依赖”“德中贸易战”甚或“改变对华贸易政策”,它们的出发点都是试图强化中德之间的制度竞争,以及将相互依存且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加以政治化,并把这种自损做法自欺欺人地美化为维护自身利益。伊福经济研究所研究报告的作者也表示,德企不应该无缘无故地疏远重要贸易伙伴。更何况近年中德经贸关系体现出了很强的韧性,延续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既然如此,“德中贸易战”等类似说法不仅是空穴来风,其甚嚣尘上更让人有理由怀疑是某些势力的别有用心之举。鉴于在台海局势紧张的当下,德国方面也有些人蠢蠢欲动,欲以支持“民主”为名窜访台湾,或变着法子加强与台湾的官方联系,因此,有必要提出告诫,如果有人有意炒作贸易战,企图为后续侵犯中国核心利益的举动做伏笔,甚至把冲突责任推给中方,那么,他们这种“掩耳盗铃“的伎俩不仅很拙劣,而且更要做好自食其果的准备。(作者是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