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FqzSPNkz9作者:张耀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张耀:俄罗斯调整北极政策意味着什么/e3pmub6h5/e3pr9baf6据俄媒不久前报道,俄罗斯政府已经修改对北极国际合作的立场,从《2035年前俄联邦北极国家政策基本文件》中删去提及两个北极地区机构——北极理事会和巴伦支欧洲北极地区理事会——的内容。报道说,普京通过新法令对这份基本文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修改。如今,加强北极的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和边境合作必须“考虑俄联邦的国家利益”。这被认为俄将不再维持原有的北极合作形式,并准备好与域外大国发展合作。 这份基本文件是2020年3月普京批准的有关俄罗斯今后十多年北极政策的政府文件。从文件内容可以看出,其实当时俄罗斯对北极形势就已不甚乐观。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美欧不断对俄施加各种制裁,俄对与北约国家在北极开展地缘政治甚至军事博弈已有认知。但毕竟双方关系当时还没完全破裂,尤其双方外交界和学术界还都存在“北极例外论”的想法。笔者2014年访问美国阿拉斯加时,听到不少美国学者表示“黑是黑白是白”,即克里米亚危机(发生在黑海地区)不应根本改变北极地区的多边合作机制。2021年5月俄罗斯成为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后,一度希望利用这一机制充分发挥俄在北极国际合作中的主导作用,甚至打算择机举行北极峰会以改善自身外交处境、缓解与西方关系。 但去年俄乌冲突的爆发使形势出现根本变化,俄与西方关系跌至历史性的谷底。美欧国家目前已经对俄施加多达十轮制裁,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几乎都告停滞。在北极合作领域,美欧国家也采取不与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俄罗斯合作的政策。 北极理事会是现有北极国际合作机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为重要的一个,是冷战后俄罗斯与美国、加拿大、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和冰岛组建的就北极议题磋商对话机制。随着北极问题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一些北极域外国家也逐渐成为理事会观察员。俄乌冲突爆发后,瑞典和芬兰宣布申请加入北约。一旦两国能够走完申请程序,北极理事会内部将形成7个北约国家对1个俄罗斯的态势,俄罗斯显然认为这种态势将使自己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巴伦支欧洲北极地区理事会的情况类似,如果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也将出现俄与多个北约国家对峙的态势。这使莫斯科认为,在加强北极地区合作问题上,该机制已形同虚设。 可见,延宕一年多的俄乌冲突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北极国际合作进程。在这种大背景下,俄罗斯的北极政策或将发生较大的方向性改变。 近年来,俄罗斯曾多次发布关于北极的政府政策文件,不断提高北极在俄罗斯今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除了各项北极政策文件,2022年7月,俄罗斯还颁布新版《俄联邦海洋学说》,这份长达55页的战略文件中有22页提到北极。俄外交部巡回大使兼北极理事会高级官员委员会俄方代表科尔丘诺夫表示,“俄北极地区占据了全国GDP的11%以上和出口额的20%以上”,北极已经成为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和海洋战略中最关键的区域之一。在与西方关系跌入谷底之后,俄外交部表示,俄方“更加关注北极域外国家且正在加强与这些国家的相互协作”。 北极理事会除了8个正式成员国外,还有诸多观察员国,其中包括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在俄乌冲突中,中国和印度持中立立场,同时仍与俄罗斯保持传统经济贸易联系。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虽在立场上与美欧一致,但具体政策上略有差异。在北极地区国际合作中,能源合作和航道建设一直是各方高度关注的焦点。恰恰在这两个领域,亚洲这些国家都存在着重要的利益相关。它们大都是世界重要经济体,也都是能源进口国家甚至进口大国。而且北极航道一旦开辟,对于这些国家与欧美国家的外贸通道都将提供新的选择。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向亚洲相关国家出口的原油和天然气等,相当一部分都是经过北极航道运输的。俄北极地区的能源开发是俄罗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比如雅马尔天然气田已经成为俄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虽然俄罗斯的传统能源伙伴欧洲已经基本与俄切断能源供需联系,但俄罗斯认为“东方国家”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过去出口欧洲的能源额度。随着未来北极航道的开辟与建设,不少亚太国家的利益都将与这条航道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也正因此,俄罗斯相信以后能够找到足够的“东方合作伙伴”,尤其是与美欧和俄罗斯都保持关系的印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大的中国,越来越被俄认为是未来北极合作的重要伙伴。 北极国际合作已经遭遇俄乌冲突的“池鱼之殃”,它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也与俄乌冲突的走向和结局有关。但一个总体趋势,是俄罗斯北极对外合作将越来越多地转向东方。(作者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和极地研究中心主任) 167994700374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67995561119411[]{"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据俄媒不久前报道,俄罗斯政府已经修改对北极国际合作的立场,从《2035年前俄联邦北极国家政策基本文件》中删去提及两个北极地区机构——北极理事会和巴伦支欧洲北极地区理事会——的内容。报道说,普京通过新法令对这份基本文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修改。如今,加强北极的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和边境合作必须“考虑俄联邦的国家利益”。这被认为俄将不再维持原有的北极合作形式,并准备好与域外大国发展合作。 这份基本文件是2020年3月普京批准的有关俄罗斯今后十多年北极政策的政府文件。从文件内容可以看出,其实当时俄罗斯对北极形势就已不甚乐观。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美欧不断对俄施加各种制裁,俄对与北约国家在北极开展地缘政治甚至军事博弈已有认知。但毕竟双方关系当时还没完全破裂,尤其双方外交界和学术界还都存在“北极例外论”的想法。笔者2014年访问美国阿拉斯加时,听到不少美国学者表示“黑是黑白是白”,即克里米亚危机(发生在黑海地区)不应根本改变北极地区的多边合作机制。2021年5月俄罗斯成为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后,一度希望利用这一机制充分发挥俄在北极国际合作中的主导作用,甚至打算择机举行北极峰会以改善自身外交处境、缓解与西方关系。 但去年俄乌冲突的爆发使形势出现根本变化,俄与西方关系跌至历史性的谷底。美欧国家目前已经对俄施加多达十轮制裁,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几乎都告停滞。在北极合作领域,美欧国家也采取不与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俄罗斯合作的政策。 北极理事会是现有北极国际合作机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为重要的一个,是冷战后俄罗斯与美国、加拿大、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和冰岛组建的就北极议题磋商对话机制。随着北极问题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一些北极域外国家也逐渐成为理事会观察员。俄乌冲突爆发后,瑞典和芬兰宣布申请加入北约。一旦两国能够走完申请程序,北极理事会内部将形成7个北约国家对1个俄罗斯的态势,俄罗斯显然认为这种态势将使自己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巴伦支欧洲北极地区理事会的情况类似,如果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也将出现俄与多个北约国家对峙的态势。这使莫斯科认为,在加强北极地区合作问题上,该机制已形同虚设。 可见,延宕一年多的俄乌冲突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北极国际合作进程。在这种大背景下,俄罗斯的北极政策或将发生较大的方向性改变。 近年来,俄罗斯曾多次发布关于北极的政府政策文件,不断提高北极在俄罗斯今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除了各项北极政策文件,2022年7月,俄罗斯还颁布新版《俄联邦海洋学说》,这份长达55页的战略文件中有22页提到北极。俄外交部巡回大使兼北极理事会高级官员委员会俄方代表科尔丘诺夫表示,“俄北极地区占据了全国GDP的11%以上和出口额的20%以上”,北极已经成为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和海洋战略中最关键的区域之一。在与西方关系跌入谷底之后,俄外交部表示,俄方“更加关注北极域外国家且正在加强与这些国家的相互协作”。 北极理事会除了8个正式成员国外,还有诸多观察员国,其中包括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在俄乌冲突中,中国和印度持中立立场,同时仍与俄罗斯保持传统经济贸易联系。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虽在立场上与美欧一致,但具体政策上略有差异。在北极地区国际合作中,能源合作和航道建设一直是各方高度关注的焦点。恰恰在这两个领域,亚洲这些国家都存在着重要的利益相关。它们大都是世界重要经济体,也都是能源进口国家甚至进口大国。而且北极航道一旦开辟,对于这些国家与欧美国家的外贸通道都将提供新的选择。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向亚洲相关国家出口的原油和天然气等,相当一部分都是经过北极航道运输的。俄北极地区的能源开发是俄罗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比如雅马尔天然气田已经成为俄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虽然俄罗斯的传统能源伙伴欧洲已经基本与俄切断能源供需联系,但俄罗斯认为“东方国家”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过去出口欧洲的能源额度。随着未来北极航道的开辟与建设,不少亚太国家的利益都将与这条航道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也正因此,俄罗斯相信以后能够找到足够的“东方合作伙伴”,尤其是与美欧和俄罗斯都保持关系的印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大的中国,越来越被俄认为是未来北极合作的重要伙伴。 北极国际合作已经遭遇俄乌冲突的“池鱼之殃”,它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也与俄乌冲突的走向和结局有关。但一个总体趋势,是俄罗斯北极对外合作将越来越多地转向东方。(作者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和极地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