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thdno0fUH作者:凌梦远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凌梦远:欧美想对外高加索“趁虚而入”?/e3pmub6h5/e3pr9baf6欧盟最近正就纳卡问题加强斡旋,包括协调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两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会晤等。这是继今年2月慕安会期间美国务卿布林肯与两国领导人会谈、本月两国外长与布林肯在华盛顿郊区会晤后,欧美对纳卡问题再次出手。事实上,自俄乌冲突爆发开始,欧美便已着手加大在外高加索地区的存在感。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是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存在争议的领土,导致两国自苏联解体以来一直冲突不断。现在欧美试图通过加大对该问题的斡旋而趁机拓展区域影响力,能如愿吗?客观而言,虽受俄乌冲突牵制,但莫斯科依旧是后苏联空间包括外高加索区域安全最具影响力的一方。就“硬件”而言,莫斯科在外高加索拥有切实的安全力量,包括在亚美尼亚的久姆里军事基地和向纳卡地区派驻为期5年且可自动续延5年的维和部队。而就“软件”而言,欧美难以在外高加索“趁虚而入”,还因为错综复杂的历史归属、民族种族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以及俄罗斯的传统影响力辐射等并非短时间内可以改变。亚阿两国都有着与俄罗斯交好的历史传统,其中亚美尼亚是集安组织核心成员,阿塞拜疆则与俄罗斯签有联盟协作宣言。在历次调停中,俄罗斯也基本都能开启双方领导人政治谈判的窗口和通道,有效遏制冲突走向全面战争。对亚阿两国而言,失去俄罗斯的支持会使自身陷入不利境地。对俄罗斯而言,纳卡地区的稳定也间接关系到国内稳定和国际环境:种族冲突有可能蔓延到北高加索地区,影响俄国内秩序;失去对纳卡问题的调解能力也会磨损俄在后苏联空间的话语权。正因如此,莫斯科不会放弃对该地区的关注。 相比莫斯科方面的斡旋和安全保障能力,欧美的承诺就薄弱了许多。28年来欧美主导的明斯克小组没有做成任何实质性或富有成果的事。最近一次纳卡冲突的调停也是俄罗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方协议的法律成果。近来欧美与亚阿两国就纳卡问题的会谈更是基于“三方协议”,围绕局部焦点和人道主义问题展开。虽然欧美对纳卡问题的解决表现出极大“热情”,但外界对其促动问题解决的前景不甚乐观,并对俄乌冲突大背景下欧美猛然加大在该地区外交投入的动机抱持谨慎态度。纳卡局势仍不乐观。对于亚阿两国来说,莫斯科的暂时“无暇顾及”并不意味着消失,西方新的斡旋努力能否变现则还有待观察。(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者)168409581106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袁小存环球时报168410399450411[]{"email":"yuanxiaocun@huanqiu.com","name":"袁小存"}
欧盟最近正就纳卡问题加强斡旋,包括协调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两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会晤等。这是继今年2月慕安会期间美国务卿布林肯与两国领导人会谈、本月两国外长与布林肯在华盛顿郊区会晤后,欧美对纳卡问题再次出手。事实上,自俄乌冲突爆发开始,欧美便已着手加大在外高加索地区的存在感。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是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存在争议的领土,导致两国自苏联解体以来一直冲突不断。现在欧美试图通过加大对该问题的斡旋而趁机拓展区域影响力,能如愿吗?客观而言,虽受俄乌冲突牵制,但莫斯科依旧是后苏联空间包括外高加索区域安全最具影响力的一方。就“硬件”而言,莫斯科在外高加索拥有切实的安全力量,包括在亚美尼亚的久姆里军事基地和向纳卡地区派驻为期5年且可自动续延5年的维和部队。而就“软件”而言,欧美难以在外高加索“趁虚而入”,还因为错综复杂的历史归属、民族种族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以及俄罗斯的传统影响力辐射等并非短时间内可以改变。亚阿两国都有着与俄罗斯交好的历史传统,其中亚美尼亚是集安组织核心成员,阿塞拜疆则与俄罗斯签有联盟协作宣言。在历次调停中,俄罗斯也基本都能开启双方领导人政治谈判的窗口和通道,有效遏制冲突走向全面战争。对亚阿两国而言,失去俄罗斯的支持会使自身陷入不利境地。对俄罗斯而言,纳卡地区的稳定也间接关系到国内稳定和国际环境:种族冲突有可能蔓延到北高加索地区,影响俄国内秩序;失去对纳卡问题的调解能力也会磨损俄在后苏联空间的话语权。正因如此,莫斯科不会放弃对该地区的关注。 相比莫斯科方面的斡旋和安全保障能力,欧美的承诺就薄弱了许多。28年来欧美主导的明斯克小组没有做成任何实质性或富有成果的事。最近一次纳卡冲突的调停也是俄罗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方协议的法律成果。近来欧美与亚阿两国就纳卡问题的会谈更是基于“三方协议”,围绕局部焦点和人道主义问题展开。虽然欧美对纳卡问题的解决表现出极大“热情”,但外界对其促动问题解决的前景不甚乐观,并对俄乌冲突大背景下欧美猛然加大在该地区外交投入的动机抱持谨慎态度。纳卡局势仍不乐观。对于亚阿两国来说,莫斯科的暂时“无暇顾及”并不意味着消失,西方新的斡旋努力能否变现则还有待观察。(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