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Buy7bPqSM作者:张健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张健:欧元暮气沉沉不是世界想看到的/e3pmub6h5/e3pr9baf6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国际支付系统中欧元的使用率最近数月持续下滑,今年4月已达3年来最低水平,与美元的差距增加到11个百分点,考虑到欧盟和欧元区内部贸易也被统计在内,欧元在SWIFT中的地位更显弱势。而2012年时高达45%的交易是用欧元结算的,美元占比则不到30%。从目前形势发展来看,欧元未来地位不容乐观,失势并非短期和暂时现象,可能是长期趋势。第一,地缘政治后遗症将长期存在并持续发酵。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及其成员国冻结了俄罗斯中央银行约3000亿欧元的资产及约190亿欧元的俄罗斯寡头资产,这是欧盟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冻结一个大型经济体的金融资产,欧盟内部还一直讨论是否没收这笔资产,用于支持乌克兰。欧盟出于地缘政治目的,采取单边冻结甚至没收一个国家中央银行及个人资产的极端措施,不可能不产生相关地缘政治及经济和金融后果。外国中央银行愿意持有欧盟资产特别是欧元资产,是预期其资产能保值增值、能随时变现,既反映了欧盟的信誉,也体现了欧元区债券的吸引力,这是一个对欧盟及第三方来说互惠互利的事情。但欧盟的制裁创下一个恶劣先例,从长期来看,这对欧元来说是一个错误。美国早已将美元武器化,只是因为美元霸权,外部世界别无他法,但即使是拥有霸权地位的美元,其信誉及影响力也在流失。欧元没有霸权地位,信誉也较脆弱,本来被一些国家视为相对美元更为安全的替代,如俄罗斯自2014年以来一直在持续推进去美元化,但并未去欧元化,这也是其欧元外汇储备相对较多的原因,但乌克兰危机改变了一切,欧元也开始利用其相对有限的货币地位,制裁一个主权国家的中央银行,这让一些想避开美元使用欧元的国家警醒,即使用欧元也是危险的,这使欧元国际化的前景变得黯淡。 第二,乌克兰危机带来的经济疲弱将削弱欧元长期地位。与美俄经济联系若有若无不同,欧俄经贸关系紧密,互惠互利,但乌克兰危机彻底改变这一关系。俄方当然受到损失,但事实上欧洲也会失去很多,俄能源相对容易找到新的买家,但欧洲失去廉价能源,经济竞争力遭到削弱,同时也失去一个相对较大的市场和投资场所,工业制成品更难找到新的买家。在西方企业从俄撤出潮中,欧洲企业也因数量多、规模大、基础好而蒙受了相对美国更大的损失。统计数据显示,主要由于乌克兰危机爆发,欧盟及欧元区经济开始调头向下,通胀率持续居高不下,生活成本危机持续加重。经济是货币的基础,经济强则货币强,经济弱则货币弱。欧盟及欧元区经济本来就面临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包括欧元区经济和财政一体化不足、高福利拖累、人口老龄化、数字化水平较低等,乌克兰危机雪上加霜,将进一步削弱欧盟经济的长期竞争力,也将进一步动摇欧元根基。第三,“德国问题”将是欧元不可承受之重。德国占到欧元区经济产出近30%,是欧元区最大经济体,也是欧元的稳定锚。过去二十多年来,正是德国经济的良好表现稳定了欧元区和欧元,特别是主权债务危机期间,德国起到了真正的稳定锚作用。但德国是欧元区国家中受乌克兰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为德俄经贸联系异常紧密,德国从俄廉价能源中获益最多,德国制造业也从俄市场获益最多。正因如此,德国引以自傲的制造业遭受巨创,从而动摇了德国经济的根基。2022年第四季度,德国经济衰退0.5%,2023年第一季度,德国经济再度衰退0.3%,已经进入技术性衰退。关于德国的经济前景,有不同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德国经济发展遭遇困境。乌克兰危机之前,德国经济由于人口老龄化、能源转型不力、数字化水平低等因素已经出现失速趋向,乌克兰危机让德国经济发展更为步履维艰。如果德国经济一蹶不振,由于其分量,将带着欧元区一起下沉。德国经济出问题,也会影响其国内社会政治发展及欧元区内部决策,德国很可能成为欧元区的负能量,欧元区银行联盟及财政一体化将更加遥遥无期。欧元之诞生,既是一体化逻辑发展的结果,也是为了应对美元之乱,是欧盟追求货币和金融主权的体现。国际社会曾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平衡美元霸权,为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注入正能量。但无论巧合还是有意为之,美国与欧元的起伏密切相关。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随后仅三个月,科索沃战争爆发,欧元遭受首次重大冲击。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但随后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欧洲反而成为受损最严重的地区,欧元区还差点解体。此次乌克兰危机,与美国主导的北约长期推行遏俄政策不无关系,而欧洲受损同样远超美国,欧元相对美元也因此大幅贬值。欧元曾朝气蓬勃,但现在却暮气沉沉,这不是欧洲和世界希望看到的结果。一个健康发展的欧元,符合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极化、公平化发展需要。(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欧洲所所长)1685992220077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68600010286311[]{"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国际支付系统中欧元的使用率最近数月持续下滑,今年4月已达3年来最低水平,与美元的差距增加到11个百分点,考虑到欧盟和欧元区内部贸易也被统计在内,欧元在SWIFT中的地位更显弱势。而2012年时高达45%的交易是用欧元结算的,美元占比则不到30%。从目前形势发展来看,欧元未来地位不容乐观,失势并非短期和暂时现象,可能是长期趋势。第一,地缘政治后遗症将长期存在并持续发酵。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及其成员国冻结了俄罗斯中央银行约3000亿欧元的资产及约190亿欧元的俄罗斯寡头资产,这是欧盟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冻结一个大型经济体的金融资产,欧盟内部还一直讨论是否没收这笔资产,用于支持乌克兰。欧盟出于地缘政治目的,采取单边冻结甚至没收一个国家中央银行及个人资产的极端措施,不可能不产生相关地缘政治及经济和金融后果。外国中央银行愿意持有欧盟资产特别是欧元资产,是预期其资产能保值增值、能随时变现,既反映了欧盟的信誉,也体现了欧元区债券的吸引力,这是一个对欧盟及第三方来说互惠互利的事情。但欧盟的制裁创下一个恶劣先例,从长期来看,这对欧元来说是一个错误。美国早已将美元武器化,只是因为美元霸权,外部世界别无他法,但即使是拥有霸权地位的美元,其信誉及影响力也在流失。欧元没有霸权地位,信誉也较脆弱,本来被一些国家视为相对美元更为安全的替代,如俄罗斯自2014年以来一直在持续推进去美元化,但并未去欧元化,这也是其欧元外汇储备相对较多的原因,但乌克兰危机改变了一切,欧元也开始利用其相对有限的货币地位,制裁一个主权国家的中央银行,这让一些想避开美元使用欧元的国家警醒,即使用欧元也是危险的,这使欧元国际化的前景变得黯淡。 第二,乌克兰危机带来的经济疲弱将削弱欧元长期地位。与美俄经济联系若有若无不同,欧俄经贸关系紧密,互惠互利,但乌克兰危机彻底改变这一关系。俄方当然受到损失,但事实上欧洲也会失去很多,俄能源相对容易找到新的买家,但欧洲失去廉价能源,经济竞争力遭到削弱,同时也失去一个相对较大的市场和投资场所,工业制成品更难找到新的买家。在西方企业从俄撤出潮中,欧洲企业也因数量多、规模大、基础好而蒙受了相对美国更大的损失。统计数据显示,主要由于乌克兰危机爆发,欧盟及欧元区经济开始调头向下,通胀率持续居高不下,生活成本危机持续加重。经济是货币的基础,经济强则货币强,经济弱则货币弱。欧盟及欧元区经济本来就面临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包括欧元区经济和财政一体化不足、高福利拖累、人口老龄化、数字化水平较低等,乌克兰危机雪上加霜,将进一步削弱欧盟经济的长期竞争力,也将进一步动摇欧元根基。第三,“德国问题”将是欧元不可承受之重。德国占到欧元区经济产出近30%,是欧元区最大经济体,也是欧元的稳定锚。过去二十多年来,正是德国经济的良好表现稳定了欧元区和欧元,特别是主权债务危机期间,德国起到了真正的稳定锚作用。但德国是欧元区国家中受乌克兰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为德俄经贸联系异常紧密,德国从俄廉价能源中获益最多,德国制造业也从俄市场获益最多。正因如此,德国引以自傲的制造业遭受巨创,从而动摇了德国经济的根基。2022年第四季度,德国经济衰退0.5%,2023年第一季度,德国经济再度衰退0.3%,已经进入技术性衰退。关于德国的经济前景,有不同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德国经济发展遭遇困境。乌克兰危机之前,德国经济由于人口老龄化、能源转型不力、数字化水平低等因素已经出现失速趋向,乌克兰危机让德国经济发展更为步履维艰。如果德国经济一蹶不振,由于其分量,将带着欧元区一起下沉。德国经济出问题,也会影响其国内社会政治发展及欧元区内部决策,德国很可能成为欧元区的负能量,欧元区银行联盟及财政一体化将更加遥遥无期。欧元之诞生,既是一体化逻辑发展的结果,也是为了应对美元之乱,是欧盟追求货币和金融主权的体现。国际社会曾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平衡美元霸权,为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注入正能量。但无论巧合还是有意为之,美国与欧元的起伏密切相关。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随后仅三个月,科索沃战争爆发,欧元遭受首次重大冲击。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但随后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欧洲反而成为受损最严重的地区,欧元区还差点解体。此次乌克兰危机,与美国主导的北约长期推行遏俄政策不无关系,而欧洲受损同样远超美国,欧元相对美元也因此大幅贬值。欧元曾朝气蓬勃,但现在却暮气沉沉,这不是欧洲和世界希望看到的结果。一个健康发展的欧元,符合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极化、公平化发展需要。(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欧洲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