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fqiguYnkB作者:姚遥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姚遥:中美交往,要更加重视“人民的力量”/e3pmub6h5/e3pr9baf62023年6月是一个火热的月份,此前因种种问题而不断冷却的中美关系显现回暖的契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16日在会见比尔·盖茨时,语重心长地表示:“我常讲,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我们始终寄希望于美国人民,希望两国人民友好下去。” 6月28日,习主席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强调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根基在于两国人民,希望大家把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中美人民友谊像鼓岭上的千年柳杉一样,茁壮成长,生生不息。笔者近期在与国际人士开展民间交流时深切体会到,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对中美关系现状感到担忧,两国需要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处理好中美关系,切实发挥和释放民间各界力量的优势与活力。首先,应坚信历史大势不可阻挡。“相信两个大国能够排除万难”的底气,来自于中美人民友好的历史长河。中美两国人民曾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战斗。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采取封锁禁运等错误政策,致使中美关系陷于对立。其后,中方多次提出促进中美人民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方案,均遭美方拒绝。1957年9月,一个美国青年代表团突破阻力抵达北京,周恩来总理在接见他们时表示,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不能单靠职业外交家去进行,更多地应该依赖两国人民直接来进行。20世纪70年代,随着两国运动员“用小球转动大球”,中美老一辈领导人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在之后半个多世纪里,中美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为整个世界带来福祉。民间外交作为新中国在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创举,每当国际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或对外关系遭逢重大难题时,往往能以其灵活的姿态为政府间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激发新的转机。 其次,应担起大国责任共护苍生。习近平主席指出,大国竞争不符合时代潮流,更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和世界面临的挑战。近日在与笔者座谈时,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回忆起2016年9月与中美两国元首在杭州共同出席《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认为那是自己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的高光时刻,象征着中美两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的合作与担当。当下,为有效管控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需要签署和建立类似《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这无疑需要由大国、特别是中美两国协力推进。潘基文积极赞赏了中国近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认为群体导向的东方文明能够有效弥补现有大国机制的不足之处。笔者提出,在中方表述中,“大国”被译为major country,不同于美方表述中的great power。以中国文化传统观之,“大国”不代表可以随意主宰他国的“强权”,与其说“领导”,不如讲“责任”。大国拥有更多资源、更大能力,理应承担更多责任,作出更大贡献。对于民间力量而言,唯有以文明底蕴正确认知中国的“大国观”,才能深刻理解“中国不会取代美国”的真正含义,才不会拿国强必霸的西方模板来镜像中国。 最后,应推动人民友好落到实处。中美近期达成一系列共识,特别是同意鼓励扩大两国人文和教育交流,欢迎更多学生、学者、工商界人士到彼此国家互访,并为此提供支持和便利。近年来,面对新冠疫情与国内积弊,美国一些政客不断抛出抹黑中国、转移视线的奇谈怪论,对中美民间往来施行种种限制与审查,对中国在美留学生、记者和学者百般刁难。2019年年初,笔者赴美参加中美建交40周年研讨会时,亲闻美国前总统卡特提出中美可成立“6人专家小组”。卡特随后专门就此致信时任总统特朗普,遗憾的是此事最终不了了之。同在2019年,习近平主席给美国伊利诺伊州正在学习中文的中学生们回信,强调“青年一代是中美友好的未来。希望同学们珍惜韶华、努力学习,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作出贡献”。当前,世界正在走出疫情,人们理应多走动多交流,摈除偏见,增进了解。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主席在同美国记者斯诺的长谈中表示:“我寄很大希望于美国人民,美国人民将是一支有益于世界的潜在力量。”今天,98岁的卡特已接受临终关怀,基辛格也已度过其百岁生日,重续中美友谊亟待后来人。我们要继续从美国人民中寻求支持,引导他们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国道路,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共同敦促美国政府采取理性务实态度,把有关积极表态落实到行动上,以民众之伟力促使中美关系真正稳下来、好起来。(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政府公关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68910846499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袁小存环球时报168911626462812[]
2023年6月是一个火热的月份,此前因种种问题而不断冷却的中美关系显现回暖的契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16日在会见比尔·盖茨时,语重心长地表示:“我常讲,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我们始终寄希望于美国人民,希望两国人民友好下去。” 6月28日,习主席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强调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根基在于两国人民,希望大家把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中美人民友谊像鼓岭上的千年柳杉一样,茁壮成长,生生不息。笔者近期在与国际人士开展民间交流时深切体会到,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对中美关系现状感到担忧,两国需要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处理好中美关系,切实发挥和释放民间各界力量的优势与活力。首先,应坚信历史大势不可阻挡。“相信两个大国能够排除万难”的底气,来自于中美人民友好的历史长河。中美两国人民曾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战斗。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采取封锁禁运等错误政策,致使中美关系陷于对立。其后,中方多次提出促进中美人民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方案,均遭美方拒绝。1957年9月,一个美国青年代表团突破阻力抵达北京,周恩来总理在接见他们时表示,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不能单靠职业外交家去进行,更多地应该依赖两国人民直接来进行。20世纪70年代,随着两国运动员“用小球转动大球”,中美老一辈领导人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在之后半个多世纪里,中美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为整个世界带来福祉。民间外交作为新中国在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创举,每当国际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或对外关系遭逢重大难题时,往往能以其灵活的姿态为政府间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激发新的转机。 其次,应担起大国责任共护苍生。习近平主席指出,大国竞争不符合时代潮流,更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和世界面临的挑战。近日在与笔者座谈时,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回忆起2016年9月与中美两国元首在杭州共同出席《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认为那是自己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的高光时刻,象征着中美两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的合作与担当。当下,为有效管控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需要签署和建立类似《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这无疑需要由大国、特别是中美两国协力推进。潘基文积极赞赏了中国近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认为群体导向的东方文明能够有效弥补现有大国机制的不足之处。笔者提出,在中方表述中,“大国”被译为major country,不同于美方表述中的great power。以中国文化传统观之,“大国”不代表可以随意主宰他国的“强权”,与其说“领导”,不如讲“责任”。大国拥有更多资源、更大能力,理应承担更多责任,作出更大贡献。对于民间力量而言,唯有以文明底蕴正确认知中国的“大国观”,才能深刻理解“中国不会取代美国”的真正含义,才不会拿国强必霸的西方模板来镜像中国。 最后,应推动人民友好落到实处。中美近期达成一系列共识,特别是同意鼓励扩大两国人文和教育交流,欢迎更多学生、学者、工商界人士到彼此国家互访,并为此提供支持和便利。近年来,面对新冠疫情与国内积弊,美国一些政客不断抛出抹黑中国、转移视线的奇谈怪论,对中美民间往来施行种种限制与审查,对中国在美留学生、记者和学者百般刁难。2019年年初,笔者赴美参加中美建交40周年研讨会时,亲闻美国前总统卡特提出中美可成立“6人专家小组”。卡特随后专门就此致信时任总统特朗普,遗憾的是此事最终不了了之。同在2019年,习近平主席给美国伊利诺伊州正在学习中文的中学生们回信,强调“青年一代是中美友好的未来。希望同学们珍惜韶华、努力学习,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作出贡献”。当前,世界正在走出疫情,人们理应多走动多交流,摈除偏见,增进了解。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主席在同美国记者斯诺的长谈中表示:“我寄很大希望于美国人民,美国人民将是一支有益于世界的潜在力量。”今天,98岁的卡特已接受临终关怀,基辛格也已度过其百岁生日,重续中美友谊亟待后来人。我们要继续从美国人民中寻求支持,引导他们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国道路,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共同敦促美国政府采取理性务实态度,把有关积极表态落实到行动上,以民众之伟力促使中美关系真正稳下来、好起来。(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政府公关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