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o4yMce17s作者:丁隆opinion.huanqiu.comarticle丁隆:岸田高调的海湾之行,不止为“寻油”/e3pmub6h5/e3pr9baf6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日前结束了海湾地区之行,其间访问了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三年多来日本领导人首访中东,引发诸多关注。这三个国家都是世界重要的产油国,也是日本最重要的进口油气来源国。在俄乌冲突造成的能源供应短缺背景下,“寻油”自然是岸田此访的首要目的。然而,从有关此访的日本官方声明和媒体解读来看,似乎并不止于此。笔者认为,从此访行程与成果看,岸田文雄的海湾之行有三个显性目标。首先,稳定油气供应。日本是世界第五大石油消费国,其进口石油依赖度达97%。2022年,日本原油进口总量的93%来自中东,其中42%来自沙特阿拉伯,34%来自阿联酋。2023年年初,来自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三国的原油占日本原油进口总量的80%。因此,岸田此行首要目的是在俄乌冲突导致国际能源供应紧张和能源市场前景不确定的背景下,寻求沙特和阿联酋持续稳定地向日本提供原油,并谋求与卡塔尔建立长期液化天然气供应关系。其次,新能源与脱碳技术合作。此访期间,日本与沙特、阿联酋达成氢、氨能源及脱碳技术合作意向,迎合了正在加速能源转型的海湾国家相关技术需求。沙特和阿联酋致力于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分别提出在2060年和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因此,日本将脱碳技术合作作为在海湾的新“卖点”,希望以技术换能源的方式保障能源安全,拓展经贸合作。 再次,提升经贸关系。此访期间,日本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就启动自贸区谈判达成共识。日本想通过贸易便利化,加强与海湾国家的经贸关系,提升在该地区的经济影响力。除了以上显性目标,岸田文雄的海湾之行还有更值得关注的隐性地缘政治目标。日本明显看到了近年来海湾国家自身及其与大国关系的剧变,也想要跟着刷一波存在感。从海湾地区层面看,俄乌冲突后,作为主要能源输出国的海湾国家,已被大国“踏破门槛”,战略自信心和自主性大幅上升。海湾国家开始实施多元平衡战略,在大国间多面下注。随着海湾能源销售市场转向亚洲国家,海湾国家实施“向东看”战略,也为发展与日本的经贸与投资合作提供了机遇。日本注意到海湾国家自身定位与对外战略的变化,试图在新海湾影响力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从大国中东战略角度看,美国在中东及海湾地区实施战略收缩,让日本看到了在这一地区扩大存在的机会。美国与海湾国家盟友关系松动,众多领域合作水平出现下降,能源方面还形成竞争关系。日本将美国中东政策调整带来的变化视为在中东扩展影响力的机遇,也想趁机拓展政治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日本加快走向海湾地区,还打着所谓“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迅速提升”的旗号。以首届中阿峰会成功举行和促成沙特与伊朗实现历史性和解为标志,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显著上升。“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得到海湾国家积极响应,这引发日本的焦虑。因此,日本官方声明强调此访的重要性,认为海湾之行已刻不容缓,被认为暗指日本通过此访应对中国中东外交的巨大进展。在日本媒体对此访的报道中,中国是“缺席的在场者”,不少评论从“与中国竞争”的角度解读日本与海湾国家的关系。这样的论调基于两个视角:一是中日两国与海湾国家的合作重合度较高,竞争性较强。两国与海湾国家合作的主要领域均为能源、经贸、科技等软性方面,技术换能源、技术换市场是两国与海湾合作的主要手段。与美国与海湾国家重点在军事、安全等领域合作有显著区别。二是日本在中东缺乏独立的战略,很大程度上仍以追随美国为主。加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后,日本开始在中东加强与美国和印度的配合。美国和印度联合一些中东国家组建中东新四方机制(I2U2),希望整合印太与中东,形成板块联动效应,企图以此在中东遏制中国。日本对此乐观其成,甚至甘愿成为美国“印太—中东新战略”的棋子。对中方而言,在能源、经贸和科技领域,只要日本与海湾国家的相关合作是在公平和市场化条件下开展,中方无意干涉。但需要警惕的是,日本加入美国在中东遏制中国的小圈子,企图借力美国和印度在中东排挤中国,从而坐收渔利。不过,这种想法只是一厢情愿,也有违海湾国家发展对华关系的战略抉择,注定不会成功。日方需要认清的是,中日各自在海湾的发展互不妨碍,双方在海湾甚至不乏合作空间。日本企图通过加入小圈子,充当美国在中东遏华的“马前卒”是个错误的盘算,对于日本在海湾拓展影响力没有任何好处。(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1689965301844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袁小存环球时报168998356086011[]{"email":"yuanxiaocun@huanqiu.com","name":"袁小存"}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日前结束了海湾地区之行,其间访问了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三年多来日本领导人首访中东,引发诸多关注。这三个国家都是世界重要的产油国,也是日本最重要的进口油气来源国。在俄乌冲突造成的能源供应短缺背景下,“寻油”自然是岸田此访的首要目的。然而,从有关此访的日本官方声明和媒体解读来看,似乎并不止于此。笔者认为,从此访行程与成果看,岸田文雄的海湾之行有三个显性目标。首先,稳定油气供应。日本是世界第五大石油消费国,其进口石油依赖度达97%。2022年,日本原油进口总量的93%来自中东,其中42%来自沙特阿拉伯,34%来自阿联酋。2023年年初,来自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三国的原油占日本原油进口总量的80%。因此,岸田此行首要目的是在俄乌冲突导致国际能源供应紧张和能源市场前景不确定的背景下,寻求沙特和阿联酋持续稳定地向日本提供原油,并谋求与卡塔尔建立长期液化天然气供应关系。其次,新能源与脱碳技术合作。此访期间,日本与沙特、阿联酋达成氢、氨能源及脱碳技术合作意向,迎合了正在加速能源转型的海湾国家相关技术需求。沙特和阿联酋致力于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分别提出在2060年和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因此,日本将脱碳技术合作作为在海湾的新“卖点”,希望以技术换能源的方式保障能源安全,拓展经贸合作。 再次,提升经贸关系。此访期间,日本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就启动自贸区谈判达成共识。日本想通过贸易便利化,加强与海湾国家的经贸关系,提升在该地区的经济影响力。除了以上显性目标,岸田文雄的海湾之行还有更值得关注的隐性地缘政治目标。日本明显看到了近年来海湾国家自身及其与大国关系的剧变,也想要跟着刷一波存在感。从海湾地区层面看,俄乌冲突后,作为主要能源输出国的海湾国家,已被大国“踏破门槛”,战略自信心和自主性大幅上升。海湾国家开始实施多元平衡战略,在大国间多面下注。随着海湾能源销售市场转向亚洲国家,海湾国家实施“向东看”战略,也为发展与日本的经贸与投资合作提供了机遇。日本注意到海湾国家自身定位与对外战略的变化,试图在新海湾影响力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从大国中东战略角度看,美国在中东及海湾地区实施战略收缩,让日本看到了在这一地区扩大存在的机会。美国与海湾国家盟友关系松动,众多领域合作水平出现下降,能源方面还形成竞争关系。日本将美国中东政策调整带来的变化视为在中东扩展影响力的机遇,也想趁机拓展政治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日本加快走向海湾地区,还打着所谓“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迅速提升”的旗号。以首届中阿峰会成功举行和促成沙特与伊朗实现历史性和解为标志,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显著上升。“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得到海湾国家积极响应,这引发日本的焦虑。因此,日本官方声明强调此访的重要性,认为海湾之行已刻不容缓,被认为暗指日本通过此访应对中国中东外交的巨大进展。在日本媒体对此访的报道中,中国是“缺席的在场者”,不少评论从“与中国竞争”的角度解读日本与海湾国家的关系。这样的论调基于两个视角:一是中日两国与海湾国家的合作重合度较高,竞争性较强。两国与海湾国家合作的主要领域均为能源、经贸、科技等软性方面,技术换能源、技术换市场是两国与海湾合作的主要手段。与美国与海湾国家重点在军事、安全等领域合作有显著区别。二是日本在中东缺乏独立的战略,很大程度上仍以追随美国为主。加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后,日本开始在中东加强与美国和印度的配合。美国和印度联合一些中东国家组建中东新四方机制(I2U2),希望整合印太与中东,形成板块联动效应,企图以此在中东遏制中国。日本对此乐观其成,甚至甘愿成为美国“印太—中东新战略”的棋子。对中方而言,在能源、经贸和科技领域,只要日本与海湾国家的相关合作是在公平和市场化条件下开展,中方无意干涉。但需要警惕的是,日本加入美国在中东遏制中国的小圈子,企图借力美国和印度在中东排挤中国,从而坐收渔利。不过,这种想法只是一厢情愿,也有违海湾国家发展对华关系的战略抉择,注定不会成功。日方需要认清的是,中日各自在海湾的发展互不妨碍,双方在海湾甚至不乏合作空间。日本企图通过加入小圈子,充当美国在中东遏华的“马前卒”是个错误的盘算,对于日本在海湾拓展影响力没有任何好处。(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