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FdotR0A39O作者:汪曙申opinion.huanqiu.comarticle汪曙申:美国台海政策“危险失衡”还在加剧/e3pmub6h5/e3pr9baf6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计划主任葛来仪、康奈尔大学教授白洁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柯庆生等3名美国知名中国问题学者日前联名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发表文章,题为“台湾与威慑的真正来源”。文章的核心观点是美国正在强化台海威慑战略,除了做足对华“可靠的威胁”之外,也需补强所谓“可信的保证”,才能最终避免走向冲突。一年多来,这种观点在美国对华研究界和舆论场呈上升趋势,这次3名“中国通”联合发声也受到包括岛内和国际舆论在内的广泛关注。随着近些年来中美关系的变化,美国对台政策也发生较大变化,更加突出政治化和安全化,导致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矛盾明显加剧。今年10月,美国新生代中国问题专家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就在《纽约时报》撰文,围绕台海议题,提出华盛顿应该恢复“威慑”与“保证”之间的微妙平衡,重申不支持“台湾独立”,不反对两岸和平统一,向北京提供“再保证”。这次葛来仪等人的文章也认为,释放可信的军事威胁只是成功威慑战略的一部分,目前围绕台海展开博弈的中美和台湾方面给予彼此的保证并不足够。文章呼吁美国鼓励两岸对话、正式阐述美国的一中政策、台美交流须避免为“台独”开绿灯等;文章还称美国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不仅是针对中国大陆,也针对台湾方面追求“独立”的任何动作,呼吁民进党冻结“台独党纲”。 这几年来,美国战略界和政策圈不少人都提出保持对台“模糊战略”依然符合现阶段美国的战略利益。但同时,也有一些人试图把台湾当成遏制中国的“战略资产”,着迷于对华“增强威慑”。他们或明或暗地支持“一中一台”,直接或间接赋予台湾当局所谓“主权象征性”,纵容和怂恿民进党当局推动各种形态“台独”政策,都是在制造台海局势的失衡和现状移动。另一些人虽声称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但仅仅将其当作向中方传递信号的一种策略,并不愿意根据口头“保证”的那样付诸行动。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政府口头上宣称“保证”,行动上却往往削弱“保证”。这就使得美方“保证”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大打折扣。近些年来,美国政治极化与政党竞相打“台湾牌”,已严重削弱美国在一个中国政策上的“保证”。比如,特朗普政府曾在中美关系与谈判互动的重要节点公布对台军售案,打“台湾牌”对华施压。拜登政府将对台“六项保证”放入一个中国政策的官方表述,蓄意埋藏“台湾地位未定”的论述,而且除了常态化对台军售,还不断创设新的政策工具对台进行军事援助。政治民粹与政党逐利在美国国会涉台行为上表现得更加露骨,不少国会议员炒作台湾问题以图积攒媒体声量、捞取政治收益的行径司空见惯。即使如葛来仪等呼吁增加“保证”效度的学者,也都在强调“美国有责任支持台湾发展豪猪战略”。这些都让人无法衡量,美国的“再保证”到底有多少可信度。拜登政府虽然对华表达“四不一无意”,但另一边却持续将先进的海空军事力量部署至亚太地区,在台海地区增加前沿部署和军事活动,这些无疑都增大了中美军事猜忌和安全困境,更会使美国的“威慑”与“保证”处于失衡状态。在上个月的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中,中方已明确提出美方应该将不支持“台独”的表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停止武装台湾,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支持中国和平统一。美方只有在这3个关键问题上给予积极回应,才能校正“保证”信号、纠偏“危险的失衡”。从研究观点来看,美国一些学者始终对台湾岛内“台独”政党改变现状、引发冲突保持警惕,不愿在政策话语和叙事上给台湾“空头支票”。民进党和蔡英文执政7年来的台海紧张局势,使得美国更加关注岛内的政治变量。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民进党一直固守“台独党纲”,不管是谋求“法理台独”还是推动“务实台独”,均是不折不扣的现状破坏者。美国对陈水扁执政时期制造台海动荡记忆犹新,曾不得不采取措施约束“台独”、维系平衡。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民进党参选人赖清德属于深绿阵营。其诸多“独性”鲜明的表现是美国出现“疑赖论”的重要原因,迄今仍未去除。基于民进党的政治理念和权力生态,美国学者呼吁赖清德冻结“台独党纲”很难会有结果。而台湾社会惯于观察美国的态度和言论,这会凸显民进党和“台独”势力的现实窘境。从当前民意来看,岛内社会也普遍希望持续和平稳定现状,担忧“台独”冒进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这都在加剧民进党和赖清德的两岸政策困境。(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170180714518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0181450818011[]{"email":"yuanxiaocun@huanqiu.com","name":"袁小存"}
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计划主任葛来仪、康奈尔大学教授白洁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柯庆生等3名美国知名中国问题学者日前联名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发表文章,题为“台湾与威慑的真正来源”。文章的核心观点是美国正在强化台海威慑战略,除了做足对华“可靠的威胁”之外,也需补强所谓“可信的保证”,才能最终避免走向冲突。一年多来,这种观点在美国对华研究界和舆论场呈上升趋势,这次3名“中国通”联合发声也受到包括岛内和国际舆论在内的广泛关注。随着近些年来中美关系的变化,美国对台政策也发生较大变化,更加突出政治化和安全化,导致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矛盾明显加剧。今年10月,美国新生代中国问题专家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就在《纽约时报》撰文,围绕台海议题,提出华盛顿应该恢复“威慑”与“保证”之间的微妙平衡,重申不支持“台湾独立”,不反对两岸和平统一,向北京提供“再保证”。这次葛来仪等人的文章也认为,释放可信的军事威胁只是成功威慑战略的一部分,目前围绕台海展开博弈的中美和台湾方面给予彼此的保证并不足够。文章呼吁美国鼓励两岸对话、正式阐述美国的一中政策、台美交流须避免为“台独”开绿灯等;文章还称美国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不仅是针对中国大陆,也针对台湾方面追求“独立”的任何动作,呼吁民进党冻结“台独党纲”。 这几年来,美国战略界和政策圈不少人都提出保持对台“模糊战略”依然符合现阶段美国的战略利益。但同时,也有一些人试图把台湾当成遏制中国的“战略资产”,着迷于对华“增强威慑”。他们或明或暗地支持“一中一台”,直接或间接赋予台湾当局所谓“主权象征性”,纵容和怂恿民进党当局推动各种形态“台独”政策,都是在制造台海局势的失衡和现状移动。另一些人虽声称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但仅仅将其当作向中方传递信号的一种策略,并不愿意根据口头“保证”的那样付诸行动。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政府口头上宣称“保证”,行动上却往往削弱“保证”。这就使得美方“保证”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大打折扣。近些年来,美国政治极化与政党竞相打“台湾牌”,已严重削弱美国在一个中国政策上的“保证”。比如,特朗普政府曾在中美关系与谈判互动的重要节点公布对台军售案,打“台湾牌”对华施压。拜登政府将对台“六项保证”放入一个中国政策的官方表述,蓄意埋藏“台湾地位未定”的论述,而且除了常态化对台军售,还不断创设新的政策工具对台进行军事援助。政治民粹与政党逐利在美国国会涉台行为上表现得更加露骨,不少国会议员炒作台湾问题以图积攒媒体声量、捞取政治收益的行径司空见惯。即使如葛来仪等呼吁增加“保证”效度的学者,也都在强调“美国有责任支持台湾发展豪猪战略”。这些都让人无法衡量,美国的“再保证”到底有多少可信度。拜登政府虽然对华表达“四不一无意”,但另一边却持续将先进的海空军事力量部署至亚太地区,在台海地区增加前沿部署和军事活动,这些无疑都增大了中美军事猜忌和安全困境,更会使美国的“威慑”与“保证”处于失衡状态。在上个月的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中,中方已明确提出美方应该将不支持“台独”的表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停止武装台湾,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支持中国和平统一。美方只有在这3个关键问题上给予积极回应,才能校正“保证”信号、纠偏“危险的失衡”。从研究观点来看,美国一些学者始终对台湾岛内“台独”政党改变现状、引发冲突保持警惕,不愿在政策话语和叙事上给台湾“空头支票”。民进党和蔡英文执政7年来的台海紧张局势,使得美国更加关注岛内的政治变量。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民进党一直固守“台独党纲”,不管是谋求“法理台独”还是推动“务实台独”,均是不折不扣的现状破坏者。美国对陈水扁执政时期制造台海动荡记忆犹新,曾不得不采取措施约束“台独”、维系平衡。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民进党参选人赖清德属于深绿阵营。其诸多“独性”鲜明的表现是美国出现“疑赖论”的重要原因,迄今仍未去除。基于民进党的政治理念和权力生态,美国学者呼吁赖清德冻结“台独党纲”很难会有结果。而台湾社会惯于观察美国的态度和言论,这会凸显民进党和“台独”势力的现实窘境。从当前民意来看,岛内社会也普遍希望持续和平稳定现状,担忧“台独”冒进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这都在加剧民进党和赖清德的两岸政策困境。(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