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Gofe1IT3T作者:王宁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王宁:理性看待中美竞争,积极抓住机遇/e3pmub6h5/e3pr9baf6新的一年到来,美国2024年大选的时间也日渐接近,中美关系越来越受世界关注。虽然中美两国在2023年APEC会议期间对发挥大国责任、管控分歧等达成共识,但在两个大国找到合适的相处模式前,相互试探恐怕不会停止。对现阶段中美关系的紧张,我们既要看到其必然性,也要看到其给中国现代化推进带来的机遇。中国的崛起,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对国际格局、国际秩序与国际治理影响巨大。中美关系调整是必然。面对美国对中国的全面打压,我们可抢抓时机。一是加强科技自主,逐渐放弃使用西方“现成”技术、节约成本的幻想。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在“卡脖子”的重大技术领域加大基础科研攻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并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激活社会科技研发创新活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二是深刻反思美欧现代化的经验教训,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球新冠疫情时的国际封锁、俄乌冲突背后的工业支撑,让欧美“产业空心化”的短板再次暴露。西方现代化通过工业革命创造了物质基础,但也伴随着金融全球化“脱虚向实”。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国内经济矛盾的影响却涉及全球。 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强调了实体经济、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对发展的重要性。实体产业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产业升级是客观规律,但产业梯度转移若忽视产业链韧性安全问题,脱虚向实,不仅会影响国内就业、居民收入,严重者甚至会威胁社会稳定。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再次强调了社会保障的兜底性质,并提出要“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强化政策统筹”,不断提升国家现代化治理水平。三是稳步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开辟新赛道抢抓第四轮产业革命机遇期。目前,中国与欧美国家站在第四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同一起跑线上。随着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向产业链高端攀升,不可避免会面临美国、欧洲、日韩等国的不满。比如,汽车产业是目前国内新能源、人工智能与传统制造业转型融合发展最好的领域之一,但中国的电动新能源汽车也正面临来自欧美国家保护主义政策的打压。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产业升级带来的新机遇其实可成为与这些传统经贸伙伴的合作新空间。四是勇担大国责任,推出多项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国际合作机制。当前以世界贸易组织(WTO)等为首的多边经贸规则面临着全球领导力缺失的问题。国家安全被泛化,正常的国际经贸活动受到干扰。中国陆续推出服贸会、进口博览会、链博会等具有公共属性的产品,为促进全球经贸合作、产业链供应链双向开放搭建平台、畅通渠道,让国际合作重回发展这一核心议题。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在国际社会赢得广泛关注。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在互联互通、开拓经贸合作新市场、创新合作新模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利用这些国际合作平台与机制,中国充分发挥国内发展新机遇优势,扩大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并积极拓展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面对中美关系的变化,我们应沉着冷静应对,以国内发展之不变应对美国对我持续加码的压制,努力开拓国际合作新空间。短期内,须及时跟踪美国对华政策动向,不断完善防御性应对工具箱,做好系统性反制应对。长期来看,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国内新发展格局才是根本。加快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服务国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消费需求。以消费需求升级拉动国内生产供给优化,积极培育国货品牌、引导跨国企业本土化研发。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新市场、挖掘新动能。深挖能源转型、数字科技等新兴技术发展的广阔前景,拉动欧洲、日韩共同合作技术研发、双向投资及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国内涉外法律体系建设,以及数字、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发展所需的法律规则保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支撑。中美博弈,危中有机。中国应化危为机、沉着应对,稳步推进国家民族复兴大业。以最大限度凝聚全球发展共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者是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170586716474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0587883046412[]{"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新的一年到来,美国2024年大选的时间也日渐接近,中美关系越来越受世界关注。虽然中美两国在2023年APEC会议期间对发挥大国责任、管控分歧等达成共识,但在两个大国找到合适的相处模式前,相互试探恐怕不会停止。对现阶段中美关系的紧张,我们既要看到其必然性,也要看到其给中国现代化推进带来的机遇。中国的崛起,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对国际格局、国际秩序与国际治理影响巨大。中美关系调整是必然。面对美国对中国的全面打压,我们可抢抓时机。一是加强科技自主,逐渐放弃使用西方“现成”技术、节约成本的幻想。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在“卡脖子”的重大技术领域加大基础科研攻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并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激活社会科技研发创新活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二是深刻反思美欧现代化的经验教训,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球新冠疫情时的国际封锁、俄乌冲突背后的工业支撑,让欧美“产业空心化”的短板再次暴露。西方现代化通过工业革命创造了物质基础,但也伴随着金融全球化“脱虚向实”。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国内经济矛盾的影响却涉及全球。 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强调了实体经济、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对发展的重要性。实体产业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产业升级是客观规律,但产业梯度转移若忽视产业链韧性安全问题,脱虚向实,不仅会影响国内就业、居民收入,严重者甚至会威胁社会稳定。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再次强调了社会保障的兜底性质,并提出要“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强化政策统筹”,不断提升国家现代化治理水平。三是稳步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开辟新赛道抢抓第四轮产业革命机遇期。目前,中国与欧美国家站在第四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同一起跑线上。随着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向产业链高端攀升,不可避免会面临美国、欧洲、日韩等国的不满。比如,汽车产业是目前国内新能源、人工智能与传统制造业转型融合发展最好的领域之一,但中国的电动新能源汽车也正面临来自欧美国家保护主义政策的打压。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产业升级带来的新机遇其实可成为与这些传统经贸伙伴的合作新空间。四是勇担大国责任,推出多项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国际合作机制。当前以世界贸易组织(WTO)等为首的多边经贸规则面临着全球领导力缺失的问题。国家安全被泛化,正常的国际经贸活动受到干扰。中国陆续推出服贸会、进口博览会、链博会等具有公共属性的产品,为促进全球经贸合作、产业链供应链双向开放搭建平台、畅通渠道,让国际合作重回发展这一核心议题。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在国际社会赢得广泛关注。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在互联互通、开拓经贸合作新市场、创新合作新模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利用这些国际合作平台与机制,中国充分发挥国内发展新机遇优势,扩大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并积极拓展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面对中美关系的变化,我们应沉着冷静应对,以国内发展之不变应对美国对我持续加码的压制,努力开拓国际合作新空间。短期内,须及时跟踪美国对华政策动向,不断完善防御性应对工具箱,做好系统性反制应对。长期来看,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国内新发展格局才是根本。加快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服务国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消费需求。以消费需求升级拉动国内生产供给优化,积极培育国货品牌、引导跨国企业本土化研发。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新市场、挖掘新动能。深挖能源转型、数字科技等新兴技术发展的广阔前景,拉动欧洲、日韩共同合作技术研发、双向投资及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国内涉外法律体系建设,以及数字、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发展所需的法律规则保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支撑。中美博弈,危中有机。中国应化危为机、沉着应对,稳步推进国家民族复兴大业。以最大限度凝聚全球发展共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者是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