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TGsrY6cB8作者:李峥opinion.huanqiu.comarticle李峥:元宇宙“退潮”下的冷思考/e3pmub6h5/e3pr9baf6过去一年多来,伴随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另一个前沿科技概念元宇宙似乎“被拍在了沙滩上”,该领域不断传出大幅裁员、产品下线、投资锐减、创业企业关门等坏消息。从科技产业的发展规律看,一个新生概念或领域在大热后遇冷不算稀奇,其后也不一定就此淡出历史舞台。元宇宙现在处境已然如此,我们更需要做的是从中寻找一些经验或教训。当前元宇宙所面临的低潮期具有普遍性。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大型科技巨头还是小型科创企业,无论研发端还是应用端,都无法找到元宇宙的盈利点和兴奋点。这种困局与以下因素有关:其一,元宇宙依托的关键技术迟迟未发生革命性进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是元宇宙走入大规模应用的基础。但过去几年间,相关应用和设备发展缓慢。从当前相关设备看,虚拟现实研发者还无法实现高沉浸效果、避免眩晕感和便携易用三方面的平衡,这还需要等待显示材料、新能源技术等的突破。 其二,元宇宙的开发成本居高不下。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建模,但搭建大规模数字场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城市”仍然困难。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也产生了分流效应,让研发人员和用户对元宇宙的参与度下降,间接提升了研发成本。其三,一些商业模式被证伪。例如,元宇宙概念早期的NFT(非同质化货币)市场变成一地鸡毛,高达95%的NFT价值已经归零。与NFT同期红火的虚拟地产等也走出类似行情。其四,与之相关的社会甚至国安风险徒增。近年来,世界各国愈发关注数字空间里的国家安全问题,元宇宙也成为被重点审视的对象。元宇宙追求的高沉浸体验、高密度人机互联程度等可能带来数字沉迷、数字隐私泄露、认知安全等问题。一些不法分子滥用元宇宙概念实施诈骗也损害了该概念的声誉。从以往类似前沿技术概念的发展规律看,元宇宙的经历并不算特别,这也不意味着该概念没有翻身的机会。首先,技术和应用革命终将到来。元宇宙概念虽然冷了,但全球科技公司并未放弃相关研发方向,仍在寻求高沉浸的数字体验和高质量的人机互动。马斯克旗下公司近日就实施了植入式脑机接口的首次人体试验,正在探索元宇宙人机互动的新渠道。苹果公司也在酝酿推出第二代增强现实眼镜,将进一步压低设备成本。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可广泛应用于元宇宙数字场景的搭建,这种结合或在不久之后带来革命性进展。其次,研发成本可能突然大幅下降。互联网、数据库、视频编辑等早期都曾出现过研发成本过高的情况,但一旦出现某种革命性开发平台,相关问题即迎刃而解。元宇宙概念的早期设计者希望通过分布式的多人协作平台降低搭建成本,这类平台迄今仍未出现,但其过程并无真正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最后,元宇宙的宏大设想和叙事使其经历比其他具体技术和应用更长的试错周期。元宇宙最初就不是一个明确、成熟的概念,而更像是一种基于现有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对未来数字生态的畅想。这意味着元宇宙拥有众多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可供探索,少数路线失败不会彻底浇灭技术人员的希望。在这一层面上,元宇宙不同于量子计算、区块链等具体技术,更类似于人工智能,可能出现多个周期起伏。虽然元宇宙可能在蛰伏后重生,但未来该概念在各国的发展可能大相径庭。一些国家或从退潮中捞取机遇,随后在新一轮成长中占得先机,另一些国家则可能就此被远远落在后面。有鉴于此,对于元宇宙及类似前沿产业,国家在治理层面尤需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是舆论关注和产业引导之间的关系。前沿产业容易产生舆论热度,热度又放大市场预期。舆论的放大器作用对于技术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可能改变前沿产业的竞争环境,让投资者具有更急功近利的预期。这种狂热难以避免,但不应影响政府对产业的专业性、科学性评估。政府需要排除外部干扰,对前沿产业进行“净评估”,根据客观结论确定相关政策。二是资本运作和技术研发之间的关系。前沿产业和技术通常很“烧钱”,但不一定烧够了钱就必然有好结果。前沿技术上的资本浪费与其他领域的资本浪费并无二致。政府需要平衡看待前沿技术中的资本、研发、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促进最高效率的结合方式,而非任其野蛮生长随后又瞬间凋零。(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助理)1707163893507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袁小存环球时报170717448879611[]{"email":"yuanxiaocun@huanqiu.com","name":"袁小存"}
过去一年多来,伴随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另一个前沿科技概念元宇宙似乎“被拍在了沙滩上”,该领域不断传出大幅裁员、产品下线、投资锐减、创业企业关门等坏消息。从科技产业的发展规律看,一个新生概念或领域在大热后遇冷不算稀奇,其后也不一定就此淡出历史舞台。元宇宙现在处境已然如此,我们更需要做的是从中寻找一些经验或教训。当前元宇宙所面临的低潮期具有普遍性。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大型科技巨头还是小型科创企业,无论研发端还是应用端,都无法找到元宇宙的盈利点和兴奋点。这种困局与以下因素有关:其一,元宇宙依托的关键技术迟迟未发生革命性进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是元宇宙走入大规模应用的基础。但过去几年间,相关应用和设备发展缓慢。从当前相关设备看,虚拟现实研发者还无法实现高沉浸效果、避免眩晕感和便携易用三方面的平衡,这还需要等待显示材料、新能源技术等的突破。 其二,元宇宙的开发成本居高不下。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建模,但搭建大规模数字场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城市”仍然困难。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也产生了分流效应,让研发人员和用户对元宇宙的参与度下降,间接提升了研发成本。其三,一些商业模式被证伪。例如,元宇宙概念早期的NFT(非同质化货币)市场变成一地鸡毛,高达95%的NFT价值已经归零。与NFT同期红火的虚拟地产等也走出类似行情。其四,与之相关的社会甚至国安风险徒增。近年来,世界各国愈发关注数字空间里的国家安全问题,元宇宙也成为被重点审视的对象。元宇宙追求的高沉浸体验、高密度人机互联程度等可能带来数字沉迷、数字隐私泄露、认知安全等问题。一些不法分子滥用元宇宙概念实施诈骗也损害了该概念的声誉。从以往类似前沿技术概念的发展规律看,元宇宙的经历并不算特别,这也不意味着该概念没有翻身的机会。首先,技术和应用革命终将到来。元宇宙概念虽然冷了,但全球科技公司并未放弃相关研发方向,仍在寻求高沉浸的数字体验和高质量的人机互动。马斯克旗下公司近日就实施了植入式脑机接口的首次人体试验,正在探索元宇宙人机互动的新渠道。苹果公司也在酝酿推出第二代增强现实眼镜,将进一步压低设备成本。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可广泛应用于元宇宙数字场景的搭建,这种结合或在不久之后带来革命性进展。其次,研发成本可能突然大幅下降。互联网、数据库、视频编辑等早期都曾出现过研发成本过高的情况,但一旦出现某种革命性开发平台,相关问题即迎刃而解。元宇宙概念的早期设计者希望通过分布式的多人协作平台降低搭建成本,这类平台迄今仍未出现,但其过程并无真正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最后,元宇宙的宏大设想和叙事使其经历比其他具体技术和应用更长的试错周期。元宇宙最初就不是一个明确、成熟的概念,而更像是一种基于现有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对未来数字生态的畅想。这意味着元宇宙拥有众多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可供探索,少数路线失败不会彻底浇灭技术人员的希望。在这一层面上,元宇宙不同于量子计算、区块链等具体技术,更类似于人工智能,可能出现多个周期起伏。虽然元宇宙可能在蛰伏后重生,但未来该概念在各国的发展可能大相径庭。一些国家或从退潮中捞取机遇,随后在新一轮成长中占得先机,另一些国家则可能就此被远远落在后面。有鉴于此,对于元宇宙及类似前沿产业,国家在治理层面尤需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是舆论关注和产业引导之间的关系。前沿产业容易产生舆论热度,热度又放大市场预期。舆论的放大器作用对于技术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可能改变前沿产业的竞争环境,让投资者具有更急功近利的预期。这种狂热难以避免,但不应影响政府对产业的专业性、科学性评估。政府需要排除外部干扰,对前沿产业进行“净评估”,根据客观结论确定相关政策。二是资本运作和技术研发之间的关系。前沿产业和技术通常很“烧钱”,但不一定烧够了钱就必然有好结果。前沿技术上的资本浪费与其他领域的资本浪费并无二致。政府需要平衡看待前沿技术中的资本、研发、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促进最高效率的结合方式,而非任其野蛮生长随后又瞬间凋零。(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