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HVDK06wXG5作者:笪志刚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笪志刚:平衡外交已成韩国“刚需”/e3pmub6h5/e3pr9baf6韩国总统尹锡悦未能受邀参加定于今年6月在意大利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一事,引发韩国媒体和社会广泛关注。韩国反对党以及部分舆论就此批评尹锡悦政府上台以来恶化对华关系,推行以美日为重心的外交路径,结果是“削弱了韩国外交”,这种外交失衡也导致其以“价值观”为主导的“全球枢纽国家”定位遭遇危机。是否能够连续受邀参加G7峰会并非衡量韩国外交成败的绝对标准,但这提供了一个回顾和反思的机会,尹锡悦政府上台以来的外交作为是否使其获得本国民众更大支持,并有助于韩国赢得国际声誉、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首先,韩国“全球枢纽国家”的外交定位实则成了向欧美一边倒的失衡外交。尹锡悦政府执政以来不断强调所谓“价值观外交”,试图融入西方核心价值体系,并通过参与美国主导的各种“小圈子”机制向美欧日一边倾斜,但这导致尹锡悦政府宣扬的“全球枢纽国家”定位遭到矮化,甚至已经名不符实。其次,“远交近攻”思维限制韩国发挥更加积极的地缘作用。尹锡悦政府上台以来在半岛问题上加大与美日的三方联动和强硬施压,在涉及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区域的地缘及海洋事务上依靠域外威慑力的思维不断膨胀,这种“远交近攻”思维弱化了韩国传统上力争获得的东北亚地缘调停者地位。 再次,导致对华关系趋冷的短视性操作危害巨大。1992年中韩建交至今,韩国历届政府大都对发展对华关系予以足够重视,这使三十多年来两国各领域合作成就斐然,友好交流与互利共赢成为双边关系主基调。但尹锡悦执政以来在对华方向上的不少姿态和做法,都令关心两国关系发展的理性人士颇感不解甚至担忧,韩国现任政府在发展对华关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短视和保守思维,已对两国关系带来明显负面冲击。在不久前的韩国第22届国会议员选举中,尹锡悦所在的执政党国民力量党遭遇惨败,面临韩国国会历史上议席数差距最大的“朝小野大”局面。究其原因,除了通胀严重、房价高企、贫富分化加剧等经济民生方面的内政因素,尹锡悦政府唯美日马首是瞻的外交姿态、推行单边强势外交的思路、不惜恶化对华关系等做法也是高度关联的叠加因素。换言之,在俄乌冲突持续、中东乱局延宕、亚太地区局势有所趋紧等复杂地缘政治背景下,尹锡悦政府亟需确立真正符合韩国战略利益和地缘价值的融合平衡外交。有鉴于此,平衡外交已经成为韩国的“刚需”,深耕真正有利于自身以及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周边外交,对当前的首尔来说尤其重要。在具体事务上,韩国政府应充分利用承办今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难得契机,摸索并重回推动三国合作的共赢模式。作为该机制的轮值主席国,韩国方面积极推动重启已中断三年多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希望韩方这样做不仅仅是在平衡外交方面做做姿态,而是真正拿出诚意,营造三国求同存异、共赢发展的氛围,促进三方增信释疑,携手探索新兴经济业态等领域的合作模式,进而为东北亚区域合作做出突出贡献。在外交思维上,韩国政府应“温习”自身与周边国家融合交往的经验,展示出独立自主外交的智慧与艺术。在此过程中,不再盲目配合华盛顿的对华围堵遏压,推进中韩关系行稳致远,已经成为首尔的一个当务之急。中韩在地理上是搬不走的邻居,又同属儒家文化圈,在经贸上相互依赖度高,韩国没有理由与自己最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之一渐行渐远。在地区和平发展主题依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释放更大合作潜力的背景下,深化互信、携手合作才是亚太地区外交的底色,也应成为韩国外交的主要努力方向。(作者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东北亚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171382112281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1382469238111[]{"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韩国总统尹锡悦未能受邀参加定于今年6月在意大利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一事,引发韩国媒体和社会广泛关注。韩国反对党以及部分舆论就此批评尹锡悦政府上台以来恶化对华关系,推行以美日为重心的外交路径,结果是“削弱了韩国外交”,这种外交失衡也导致其以“价值观”为主导的“全球枢纽国家”定位遭遇危机。是否能够连续受邀参加G7峰会并非衡量韩国外交成败的绝对标准,但这提供了一个回顾和反思的机会,尹锡悦政府上台以来的外交作为是否使其获得本国民众更大支持,并有助于韩国赢得国际声誉、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首先,韩国“全球枢纽国家”的外交定位实则成了向欧美一边倒的失衡外交。尹锡悦政府执政以来不断强调所谓“价值观外交”,试图融入西方核心价值体系,并通过参与美国主导的各种“小圈子”机制向美欧日一边倾斜,但这导致尹锡悦政府宣扬的“全球枢纽国家”定位遭到矮化,甚至已经名不符实。其次,“远交近攻”思维限制韩国发挥更加积极的地缘作用。尹锡悦政府上台以来在半岛问题上加大与美日的三方联动和强硬施压,在涉及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区域的地缘及海洋事务上依靠域外威慑力的思维不断膨胀,这种“远交近攻”思维弱化了韩国传统上力争获得的东北亚地缘调停者地位。 再次,导致对华关系趋冷的短视性操作危害巨大。1992年中韩建交至今,韩国历届政府大都对发展对华关系予以足够重视,这使三十多年来两国各领域合作成就斐然,友好交流与互利共赢成为双边关系主基调。但尹锡悦执政以来在对华方向上的不少姿态和做法,都令关心两国关系发展的理性人士颇感不解甚至担忧,韩国现任政府在发展对华关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短视和保守思维,已对两国关系带来明显负面冲击。在不久前的韩国第22届国会议员选举中,尹锡悦所在的执政党国民力量党遭遇惨败,面临韩国国会历史上议席数差距最大的“朝小野大”局面。究其原因,除了通胀严重、房价高企、贫富分化加剧等经济民生方面的内政因素,尹锡悦政府唯美日马首是瞻的外交姿态、推行单边强势外交的思路、不惜恶化对华关系等做法也是高度关联的叠加因素。换言之,在俄乌冲突持续、中东乱局延宕、亚太地区局势有所趋紧等复杂地缘政治背景下,尹锡悦政府亟需确立真正符合韩国战略利益和地缘价值的融合平衡外交。有鉴于此,平衡外交已经成为韩国的“刚需”,深耕真正有利于自身以及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周边外交,对当前的首尔来说尤其重要。在具体事务上,韩国政府应充分利用承办今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难得契机,摸索并重回推动三国合作的共赢模式。作为该机制的轮值主席国,韩国方面积极推动重启已中断三年多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希望韩方这样做不仅仅是在平衡外交方面做做姿态,而是真正拿出诚意,营造三国求同存异、共赢发展的氛围,促进三方增信释疑,携手探索新兴经济业态等领域的合作模式,进而为东北亚区域合作做出突出贡献。在外交思维上,韩国政府应“温习”自身与周边国家融合交往的经验,展示出独立自主外交的智慧与艺术。在此过程中,不再盲目配合华盛顿的对华围堵遏压,推进中韩关系行稳致远,已经成为首尔的一个当务之急。中韩在地理上是搬不走的邻居,又同属儒家文化圈,在经贸上相互依赖度高,韩国没有理由与自己最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之一渐行渐远。在地区和平发展主题依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释放更大合作潜力的背景下,深化互信、携手合作才是亚太地区外交的底色,也应成为韩国外交的主要努力方向。(作者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东北亚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