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IeWFgzB75y作者:赵隆opinion.huanqiu.comarticle赵隆:黑海“欧亚战略枢纽”角色更强了/e3pmub6h5/e3pr9baf6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延宕难解,地处欧亚大陆之间的黑海越来越成为相关各方开展前沿战略攻防、通道布局以及外交博弈的“第一现场”。作为欧亚地缘政治争夺的一片“热海”,其多重战略价值正进一步凸显。 在军事安全层面,黑海成为北约和俄罗斯能否维持“不冲突”底线的重要场域。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黑海是北约和俄罗斯相互“秀肌肉”的主要场所,以“波塞冬”“海上微风”“欧洲防卫者”为代号的北约年度军演规模不断扩大,俄也加强黑海军事部署、监控侦察、战略巡航和跨军种联合军演。但在剑拔弩张背后,双方存在保持“可控式对峙”的默契,并未出现严重违反军事行动准则的情况。2022年乌克兰危机激化后,双方针对黑海港口、桥梁等基础设施甚至军事基地的攻击频次与规模不断上升,俄乌和北约各类“踩线性试探”增加了在黑海上维持既有默契的难度。 一方面,北约和俄罗斯“不冲突”的重要前提,是避免因激烈的前沿战略攻防而产生误判。但为增强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北约在黑海上空频繁进行对俄抵近侦察,俄方则寻求“及时有效应对挑衅”,这增加了双方海空遭遇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利用无人机、无人艇和巡航导弹攻击位于克里米亚的俄军基地、指挥所、弹药库等军事设施,在乌克兰看来是“宣示主权”和重塑黑海力量平衡“最具性价比”的选项。但这也引发俄军对敖德萨、尼古拉耶夫等乌港口城市的报复性空袭,间接增加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误判风险。 在乌克兰危机延宕期间,土耳其坚持执行1936年生效的《蒙特勒公约》,这是限制危机进一步升级和外溢的一项重要保障。在战时状态下,俄罗斯和北约的军舰都无法经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黑海。但随着俄罗斯终止履行“黑海粮食协议”,将经黑海水域前往乌克兰港口的所有船舶视为潜在军用货物承运船只,对相关商船进行警告射击和登临检查,北约关于派遣军舰进入黑海“护航”、增加在黑海“永久性存在”等呼声也随之增多,可能导致局势升级。 在战略通道层面,黑海的枢纽功能进一步强化。黑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海,向西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与地中海相通,向北经刻赤海峡与亚速海相连,辐射东(南)欧、高加索、中东和俄罗斯中亚四大板块,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随着乌克兰危机的持续,以乌克兰为中转站的能源通道受到阻碍。在“北溪”管道遭到破坏后,俄罗斯经黑海底部至土耳其的“蓝溪”和“土耳其溪”两条天然气管道合计年输气能力超过300亿立方米,虽然仅为俄罗斯对欧天然气出口高峰期1800亿立方米的约1/6,但依然是保障欧洲能源需求的通道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黑海在危机背景下作为区域贸易转运站的作用不降反升。根据统计,2023年俄罗斯的新罗西斯克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54亿吨,成为石油、矿物、谷物和化肥贸易的重要出口基地。土耳其的萨姆松港吞吐量接近1000万吨,格鲁吉亚的波季港集装箱吞吐量较2022年增长66%。“黑海粮食协议”中止前,乌克兰通过黑海港口运输了近1800万吨粮食和食品,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港作为乌克兰集装箱的转运港,吞吐量在2022年至2024年间也激增32%。可见,黑海依旧是全球和地区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贸易的重要枢纽。 在政治外交层面,黑海沿岸国的地位发生显著变化。对于北约和乌克兰而言,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土耳其均被视为打造“环黑海对俄攻防前沿”的主要支撑。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先后向保、罗增加部署战斗群,在罗开建欧洲规模最大的军事基地。但对俄罗斯而言,上述国家在对乌援助、对俄制裁等问题上并未扮演突出的“急先锋”角色。例如,保加利亚曾反对向乌提供武器,是北约中倒数第二个批准对乌军援的国家;罗马尼亚官方多次否认对乌军援。土耳其一直是俄罗斯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还尝试扮演危机的调停方和中间人。某种程度上讲,环黑海国家的战略地位得到极大提升,成为俄乌在政治和外交上都需争取的对象。 总体而言,黑海日益成为决定北约与俄罗斯战略攻防限度的重要场域,成为维持地区能源、粮食供应链和贸易稳定的战略枢纽,沿海国还有望成为影响大国战略博弈走势的关键第三方。对于黑海的战略主导权、通道控制权和议程影响力,将是各方争夺的焦点所在。(作者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72124491156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2124491156211[]{"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延宕难解,地处欧亚大陆之间的黑海越来越成为相关各方开展前沿战略攻防、通道布局以及外交博弈的“第一现场”。作为欧亚地缘政治争夺的一片“热海”,其多重战略价值正进一步凸显。 在军事安全层面,黑海成为北约和俄罗斯能否维持“不冲突”底线的重要场域。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黑海是北约和俄罗斯相互“秀肌肉”的主要场所,以“波塞冬”“海上微风”“欧洲防卫者”为代号的北约年度军演规模不断扩大,俄也加强黑海军事部署、监控侦察、战略巡航和跨军种联合军演。但在剑拔弩张背后,双方存在保持“可控式对峙”的默契,并未出现严重违反军事行动准则的情况。2022年乌克兰危机激化后,双方针对黑海港口、桥梁等基础设施甚至军事基地的攻击频次与规模不断上升,俄乌和北约各类“踩线性试探”增加了在黑海上维持既有默契的难度。 一方面,北约和俄罗斯“不冲突”的重要前提,是避免因激烈的前沿战略攻防而产生误判。但为增强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北约在黑海上空频繁进行对俄抵近侦察,俄方则寻求“及时有效应对挑衅”,这增加了双方海空遭遇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利用无人机、无人艇和巡航导弹攻击位于克里米亚的俄军基地、指挥所、弹药库等军事设施,在乌克兰看来是“宣示主权”和重塑黑海力量平衡“最具性价比”的选项。但这也引发俄军对敖德萨、尼古拉耶夫等乌港口城市的报复性空袭,间接增加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误判风险。 在乌克兰危机延宕期间,土耳其坚持执行1936年生效的《蒙特勒公约》,这是限制危机进一步升级和外溢的一项重要保障。在战时状态下,俄罗斯和北约的军舰都无法经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黑海。但随着俄罗斯终止履行“黑海粮食协议”,将经黑海水域前往乌克兰港口的所有船舶视为潜在军用货物承运船只,对相关商船进行警告射击和登临检查,北约关于派遣军舰进入黑海“护航”、增加在黑海“永久性存在”等呼声也随之增多,可能导致局势升级。 在战略通道层面,黑海的枢纽功能进一步强化。黑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海,向西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与地中海相通,向北经刻赤海峡与亚速海相连,辐射东(南)欧、高加索、中东和俄罗斯中亚四大板块,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随着乌克兰危机的持续,以乌克兰为中转站的能源通道受到阻碍。在“北溪”管道遭到破坏后,俄罗斯经黑海底部至土耳其的“蓝溪”和“土耳其溪”两条天然气管道合计年输气能力超过300亿立方米,虽然仅为俄罗斯对欧天然气出口高峰期1800亿立方米的约1/6,但依然是保障欧洲能源需求的通道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黑海在危机背景下作为区域贸易转运站的作用不降反升。根据统计,2023年俄罗斯的新罗西斯克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54亿吨,成为石油、矿物、谷物和化肥贸易的重要出口基地。土耳其的萨姆松港吞吐量接近1000万吨,格鲁吉亚的波季港集装箱吞吐量较2022年增长66%。“黑海粮食协议”中止前,乌克兰通过黑海港口运输了近1800万吨粮食和食品,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港作为乌克兰集装箱的转运港,吞吐量在2022年至2024年间也激增32%。可见,黑海依旧是全球和地区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贸易的重要枢纽。 在政治外交层面,黑海沿岸国的地位发生显著变化。对于北约和乌克兰而言,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土耳其均被视为打造“环黑海对俄攻防前沿”的主要支撑。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先后向保、罗增加部署战斗群,在罗开建欧洲规模最大的军事基地。但对俄罗斯而言,上述国家在对乌援助、对俄制裁等问题上并未扮演突出的“急先锋”角色。例如,保加利亚曾反对向乌提供武器,是北约中倒数第二个批准对乌军援的国家;罗马尼亚官方多次否认对乌军援。土耳其一直是俄罗斯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还尝试扮演危机的调停方和中间人。某种程度上讲,环黑海国家的战略地位得到极大提升,成为俄乌在政治和外交上都需争取的对象。 总体而言,黑海日益成为决定北约与俄罗斯战略攻防限度的重要场域,成为维持地区能源、粮食供应链和贸易稳定的战略枢纽,沿海国还有望成为影响大国战略博弈走势的关键第三方。对于黑海的战略主导权、通道控制权和议程影响力,将是各方争夺的焦点所在。(作者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