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IuHpJIQGgP作者:余翔opinion.huanqiu.comarticle余翔:多国股市动荡凸显全球金融风险/e3pmub6h5/e3pr9baf68月5日,全球股市发生大面积动荡,如同陷入一场巨大的风暴。美国、日本、欧洲及其他主要经济体股市纷纷下挫,让投资者惊愕、焦虑。 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风向标,美国股市的表现尤为引人关注。截至目前,美股纳指期货下跌6%,标普500期货下跌3%。结合近一段时间以来美股的动荡走势来看,美股下挫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推动。首先,美国二季度GDP增速和非农就业数据均不及预期是本轮市场动荡的主要诱因。经济增速的放缓,让市场对未来企业盈利能力的预期并不看好。其次,多家大型科技公司财报表现不尽如人意,科技股引发抛售潮。“科技股七姐妹”在过去一个月内“蒸发”超过1万亿美元市值,苹果、亚马逊和谷歌等科技巨头盈利增长乏力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悲观情绪。最后,美联储对待加息的态度摇摆不定,增加了市场对未来利率走向的不确定感。美联储一方面释放了9月份大概率降息的信号,同时却又“小心翼翼”地否认,这样的预期引导加剧了市场恐慌。 美国股市的动荡只是全球金融风险的一个缩影。股市的动荡不仅局限于美国,日本、韩国股市也未能幸免于美股的风险外溢。日经225指数单日跌幅约7%,波动率指数飙升50%,为2020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韩国KOSPI指数收跌8.8%,创2008年以来最大跌幅,一度触发熔断。三星跌超10%,创2008年以来最大跌幅。 央行货币政策分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全球供应链问题、新兴市场脆弱性以及市场情绪波动等多种因素交织,让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程度持续加剧。第一,主要经济体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存在巨大分歧,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应对高通胀,欧洲央行继续采取紧缩政策,通过提高利率和削减资产购买来收紧货币供应。这虽然有助于控制通胀,但同时也会抑制经济增长。与之相反,日本央行虽在今年3月结束了长期以来的负利率政策,但仍维持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继续通过低利率和资产购买来刺激经济增长。双方的政策差异导致欧元和日元汇率剧烈波动,增加了外汇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第二,地缘冲突风险的上升也对金融市场有显著影响。在俄乌冲突迁延日久的背景下,中东地区的动荡骤然加剧。这些地缘政治事件导致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全球通胀压力的同时削弱了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进而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受地缘战略博弈的影响,全球供应链稳定度堪忧,不仅尚未完全恢复,甚至有再次受阻的风险。这影响了全球制造业的生产和贸易,增加了生产成本和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不仅对制造业构成威胁,也形成了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的潜在阻碍。 此外,许多经济基础薄弱的新兴市场国家也正面临多重挑战。外债高企使得相关国家在全球金融环境不稳定的背景下偿债压力增大;高通胀侵蚀了购买力,进一步抑制了经济增长;而由于动荡,新兴市场的资本外流流向更为安全的市场,加剧了其经济的不稳定性。这些因素都使新兴市场的风险突出,降低了它们面对金融危机的抵抗力。上述种种,都让投资者情绪极易受新闻事件和市场传闻的影响,导致市场波动性上升,发生恐慌性抛售的概率显著增大。 当前的市场动荡或许只是更大风暴的序曲。它不仅暴露了各大经济体的脆弱性,也预警了全球金融体系面临的重大风险。要想做好应对,各国应拿出政治勇气,加强政策协调,巩固市场信心。一方面,全球主要经济体应尽快加强政策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经济挑战。通过国际合作稳定全球供应链,降低地缘政治风险,增加市场确定性。另一方面,各国央行应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货币政策,在控通胀和促增长之间找到平衡,避免政策过度紧缩或宽松。此外,各国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的投资,提高经济韧性,同时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与风险管理,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各国还应通过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提高市场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信心。唯有通过坚定的多边政策协调和灵活有效的应对措施,全球金融市场才可能平安穿越风暴,实现稳定与发展。(作者是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172288649051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2289551026811[]
8月5日,全球股市发生大面积动荡,如同陷入一场巨大的风暴。美国、日本、欧洲及其他主要经济体股市纷纷下挫,让投资者惊愕、焦虑。 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风向标,美国股市的表现尤为引人关注。截至目前,美股纳指期货下跌6%,标普500期货下跌3%。结合近一段时间以来美股的动荡走势来看,美股下挫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推动。首先,美国二季度GDP增速和非农就业数据均不及预期是本轮市场动荡的主要诱因。经济增速的放缓,让市场对未来企业盈利能力的预期并不看好。其次,多家大型科技公司财报表现不尽如人意,科技股引发抛售潮。“科技股七姐妹”在过去一个月内“蒸发”超过1万亿美元市值,苹果、亚马逊和谷歌等科技巨头盈利增长乏力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悲观情绪。最后,美联储对待加息的态度摇摆不定,增加了市场对未来利率走向的不确定感。美联储一方面释放了9月份大概率降息的信号,同时却又“小心翼翼”地否认,这样的预期引导加剧了市场恐慌。 美国股市的动荡只是全球金融风险的一个缩影。股市的动荡不仅局限于美国,日本、韩国股市也未能幸免于美股的风险外溢。日经225指数单日跌幅约7%,波动率指数飙升50%,为2020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韩国KOSPI指数收跌8.8%,创2008年以来最大跌幅,一度触发熔断。三星跌超10%,创2008年以来最大跌幅。 央行货币政策分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全球供应链问题、新兴市场脆弱性以及市场情绪波动等多种因素交织,让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程度持续加剧。第一,主要经济体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存在巨大分歧,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应对高通胀,欧洲央行继续采取紧缩政策,通过提高利率和削减资产购买来收紧货币供应。这虽然有助于控制通胀,但同时也会抑制经济增长。与之相反,日本央行虽在今年3月结束了长期以来的负利率政策,但仍维持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继续通过低利率和资产购买来刺激经济增长。双方的政策差异导致欧元和日元汇率剧烈波动,增加了外汇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第二,地缘冲突风险的上升也对金融市场有显著影响。在俄乌冲突迁延日久的背景下,中东地区的动荡骤然加剧。这些地缘政治事件导致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全球通胀压力的同时削弱了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进而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受地缘战略博弈的影响,全球供应链稳定度堪忧,不仅尚未完全恢复,甚至有再次受阻的风险。这影响了全球制造业的生产和贸易,增加了生产成本和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不仅对制造业构成威胁,也形成了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的潜在阻碍。 此外,许多经济基础薄弱的新兴市场国家也正面临多重挑战。外债高企使得相关国家在全球金融环境不稳定的背景下偿债压力增大;高通胀侵蚀了购买力,进一步抑制了经济增长;而由于动荡,新兴市场的资本外流流向更为安全的市场,加剧了其经济的不稳定性。这些因素都使新兴市场的风险突出,降低了它们面对金融危机的抵抗力。上述种种,都让投资者情绪极易受新闻事件和市场传闻的影响,导致市场波动性上升,发生恐慌性抛售的概率显著增大。 当前的市场动荡或许只是更大风暴的序曲。它不仅暴露了各大经济体的脆弱性,也预警了全球金融体系面临的重大风险。要想做好应对,各国应拿出政治勇气,加强政策协调,巩固市场信心。一方面,全球主要经济体应尽快加强政策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经济挑战。通过国际合作稳定全球供应链,降低地缘政治风险,增加市场确定性。另一方面,各国央行应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货币政策,在控通胀和促增长之间找到平衡,避免政策过度紧缩或宽松。此外,各国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的投资,提高经济韧性,同时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与风险管理,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各国还应通过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提高市场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信心。唯有通过坚定的多边政策协调和灵活有效的应对措施,全球金融市场才可能平安穿越风暴,实现稳定与发展。(作者是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